🥉 故事周榜

🥈 故事月榜

相信自己的意志,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阅览32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010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当一个人把生命之剑的把柄、把胜败的希望交给别人的时候,他自己的意志就丧失了。

一旦发现自己的处境和未来是如此悬乎,他就会畏惧,就会胆怯,直至崩溃。

从前,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同时出征打仗。很快,骁勇善战的父亲屡立战功,做了将军,可是那做儿子的却一直默默无闻,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

又一场战争开始了,嘹亮的号角吹响了,隆隆的战鼓如雷鸣般响彻营地。父亲把儿子叫到面前,庄严地托起一个极其精美的厚牛皮箭囊,箭囊镶着铜边儿,幽幽地泛着光。箭囊里面插着一枝箭,从那露出的箭尾不难看出此箭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的。想必那箭杆、箭头一定更加出色。

父亲拍拍儿子的肩膀,郑重地说:“这枝宝箭是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我一直带在身边,所以能力量无穷,勇往直前。不过你千万不能抽出来,这是祖上的遗训。”

看着这个精美的箭囊,想想宝箭的神奇力量,儿子兴奋不已,在他眼前似乎出现了壮烈的画面一一嗖嗖的箭声在耳旁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倒下,自己则所向披靡,众士兵羡慕不已,最后把自己推举为将军。

几天后,随身携带宝箭的儿子上了战场,果然英勇非凡,表现出色,为这次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很快,儿子就得到了提拔。当士兵们的羡慕声和首领的夸奖消散后,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忘情地欣赏给他带来好运的宝箭。最后,他竟然把父亲的叮嘱抛到了九霄云外,呼的一声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刹那间他惊呆了,原来箭囊里装着的是一枝折断的箭。

“我一直带着这枝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要是真的在紧要关头,我怎么办?我岂不是只有死路一一条?”想到这里,儿子仿佛顷刻间失去了支柱的房子,轰然坍塌下来。

在接下来的一场战争里,儿子虽然还带着“宝箭”但是他最后还是战死于乱军之中。

父亲找到了儿子的尸体,拣起那柄断箭,看到了“宝箭”有拔出过的痕迹,沉重地叹息道:“你不相信自己的意志、而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外物上,是永远也做不成什么事的。”

儿子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把胜败的希望寄托在外物一一“宝箭”上。

或许,这样危险而愚蠢的事情就在你身上发生。有的人依赖父母为自己的前程铺路;有的人把事情的成败寄托在“熟人关系”上;有的把将来的安定幸福托挂在配偶身上;有的把生活的保障下注在资助和救援上……

★正能量启示录:若生命是剑,其核心和把柄应该握在你自己手上;若要剑坚韧,锋利,精准,你需要去磨前它,同时还要磨砺自己。磨砺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意志。意志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只要你坚信自己可以。

➥ 本文由(梦溪)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抗日英雄杨大章的故事

杨大章(1909—1944),原名杨士英,又名章棣。1909年出生于天津市。冀热边行政公署第1专署专员。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1909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教员家庭。1923年考入南开中学,在校学习期间接受进步思想影响。毕业后入天津北宁铁路工作。1931年“九一八...

口述:不要盲目的对别人好 受伤的可能是自己

我是个相信真爱的女孩,就像男闺蜜说的,遇到心动的知己他可以为之肝脑涂地,我想对于爱情,我大抵也会如此。但在上大二之前,我一直没遇到让我心动的男人,后来,清锐来到了我的身边,他温暖的微笑,清澈的眼神和俊朗的脸一下就攫住了我的心。面对如此优秀的男生,我真怕自己只能单相思,却没想到,他对我也是一样的心动...

摘下你的草帽来

他家太穷,为了维持生活,他从小就帮助母亲做小买卖。 上高中那年,他开始做起新的生意卖爆米花,以供学费。他卖爆米花,都是自己现做、现卖,浑身上下经常被汗和油弄得脏兮兮的。 卖了一段时间后,母亲告诉他:“女子学校门前的零食卖得最快,你应该到那里去卖。” 按照母亲的要求,他开始在女子学校门前卖爆米花...

抗日英雄官惠民的故事

官惠民,1906年出生,广东曲江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军90师270旅旅长,1937年10月28日在上海战役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中学毕业后...

三室九床

退休后,他教的几个拉小提琴的小学生里,数力力最让他吃惊。他问过她,既然是女孩子,为什么那名字写出来不是丽丽、莉莉、俐俐什么的,而是这么两个字?她回答说:“妈妈喜欢这两个字。”? 别的几个孩子,每天总有家长接送,或母亲或父亲,有的间或还由祖辈或姑姨陪同,对他这个老师极为热情,嘘寒问暖,送些小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