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的意志,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阅览32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010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当一个人把生命之剑的把柄、把胜败的希望交给别人的时候,他自己的意志就丧失了。

一旦发现自己的处境和未来是如此悬乎,他就会畏惧,就会胆怯,直至崩溃。

从前,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同时出征打仗。很快,骁勇善战的父亲屡立战功,做了将军,可是那做儿子的却一直默默无闻,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

又一场战争开始了,嘹亮的号角吹响了,隆隆的战鼓如雷鸣般响彻营地。父亲把儿子叫到面前,庄严地托起一个极其精美的厚牛皮箭囊,箭囊镶着铜边儿,幽幽地泛着光。箭囊里面插着一枝箭,从那露出的箭尾不难看出此箭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的。想必那箭杆、箭头一定更加出色。

父亲拍拍儿子的肩膀,郑重地说:“这枝宝箭是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我一直带在身边,所以能力量无穷,勇往直前。不过你千万不能抽出来,这是祖上的遗训。”

看着这个精美的箭囊,想想宝箭的神奇力量,儿子兴奋不已,在他眼前似乎出现了壮烈的画面一一嗖嗖的箭声在耳旁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倒下,自己则所向披靡,众士兵羡慕不已,最后把自己推举为将军。

几天后,随身携带宝箭的儿子上了战场,果然英勇非凡,表现出色,为这次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很快,儿子就得到了提拔。当士兵们的羡慕声和首领的夸奖消散后,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忘情地欣赏给他带来好运的宝箭。最后,他竟然把父亲的叮嘱抛到了九霄云外,呼的一声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刹那间他惊呆了,原来箭囊里装着的是一枝折断的箭。

“我一直带着这枝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要是真的在紧要关头,我怎么办?我岂不是只有死路一一条?”想到这里,儿子仿佛顷刻间失去了支柱的房子,轰然坍塌下来。

在接下来的一场战争里,儿子虽然还带着“宝箭”但是他最后还是战死于乱军之中。

父亲找到了儿子的尸体,拣起那柄断箭,看到了“宝箭”有拔出过的痕迹,沉重地叹息道:“你不相信自己的意志、而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外物上,是永远也做不成什么事的。”

儿子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把胜败的希望寄托在外物一一“宝箭”上。

或许,这样危险而愚蠢的事情就在你身上发生。有的人依赖父母为自己的前程铺路;有的人把事情的成败寄托在“熟人关系”上;有的把将来的安定幸福托挂在配偶身上;有的把生活的保障下注在资助和救援上……

★正能量启示录:若生命是剑,其核心和把柄应该握在你自己手上;若要剑坚韧,锋利,精准,你需要去磨前它,同时还要磨砺自己。磨砺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意志。意志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只要你坚信自己可以。

➥ 本文由(梦溪)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天堂的你一定要幸福

天堂的你一定要幸福 记得那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是一起转到兴工小学的。她带着个大大的眼镜,很文静的小女孩,李老师把她带到最后一坐。坐在了我的旁边,她眼睛一眨一眨的,好天真,就这样我们成了同桌。。 二年级过去了、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过的好快。记得那个时候,我和孙猛老抢着让她写作业...

吐尔逊大叔的电话

大约两个月前,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里,一个听起来很虚弱的声音说:“你是小韩吗?我找不到你爸爸的电话,我这里有他的钱,有时间让他来拿。我是吐尔逊。” 30年前,吐尔逊大叔复员到公社上班时,在我父亲手下干活,中午就在我家里吃饭。他身材颀长,很健壮,面色白而红润。然而,他看人时眼神羞涩,非常内向腼腆...

做贼心虚

关于做贼心虚的故事 做贼心虚,成语,比喻做了坏事的人,总怕被人发觉而心里不安。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理亏心虚。成语出自:宋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做贼人心虚。” 原文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

境界与底线

有时候,一个平实的故事能让人心生感动,因为里面有一种境界。 诺贝尔经济学奖被两个美国人拿到。其中一个叫托马斯?萨金特,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纽约大学的教授。萨金特有一个古怪习惯,给学生授课或准备讲义的时候,绝对不允许有外界干扰。 一天,正在家里准备讲义的他,不得不接已经震动了三次的电话...

媳妇难做

有一个姑娘,聪明又能干,大家称她巧姑娘。后来嫁到夫家,大家说这个人家好福气,取了个巧媳妇。 谁知道这个人家,婆婆竟有三个:一个婆婆,一个太婆婆,还有一个太太婆婆。 一个婆婆已难对付,何况有三个。 媳妇做的菜,婆婆嫌太淡,太婆婆嫌太咸,太太婆婆使白眼。 媳妇沏的茶,婆婆嫌太冷,太婆婆嫌太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