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周榜

🥈 故事月榜

下岗成就了央视名嘴

阅览888 作者:佚名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424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因为下岗,所以就会有危机感;因为有危机感,所以才会拼搏;因为拼搏,所以才会成功。

《开心辞典》开播以后,王小丫以趣味而又幽默的主持风格给亿万观众带来了启迪与欢笑。并因此一举成名,成为央视金牌节目的金牌主持人。然而,王小丫的成功却源于她的一段下岗经历。

王小丫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父亲是报社编辑,母亲是工厂工人。1990年9月,王小丫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分配到四川《改革时报》当记者。记者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女承父业,又与自己学习的专业对口,她感到很满足。可是,一场改革的风暴使她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

《改革时报》是四川省一家经济类报纸,后改名为《新经济时报》、《城市购物导报》。几易其名并没有彻底改变报社的厄运。发行量提不上去,经费困难,举步维艰,这种困境使报社不得不进行改革。这件事发生在1996年7月,当时的王小丫已经在这工作了6年。本来,科班出身的她留在报社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那一刻,她犹豫了。面对几十位白发苍苍的老编辑老记者,她选择了放弃,把有限的机会让给了别人。

王小丫下岗后,单枪匹马到北京去谋生。那个时候,京漂似乎是一种时髦的职业。在北京,有数十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要想在北京靠文字混饭吃,谈何容易,不少人混不下去,甚至流落街头。面对数十万的竞争对手,刚刚下岗的她更加充满了危机感。她决定重新学习,以此获得新的机遇。为此,她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广电文学系,研修电视文学。1997年,她在北京广播学院广电文学系结业后,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实习。

她是一个性格内向甚至不会说话的人。她第一次去采访的时候居然不知道怎么提问。然而,下岗的经历使她充满了危机感,每次采访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强迫自已改变。好在是经济学科班出身,加之一年的电视文学研修,使她很快找到了采访的感觉。她的出色表现引起了领导的注意,马上由实习记者转为正式记者。

1998年,央视经济栏目改版,开辟了《经济半小时》栏目。新栏目的筹建需要新的节目主持人。单位推荐她参加《经济半小时》主持人竞选。当时,她已经30岁,并不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然而下岗的经历使她恐惧,同时,也激发着她的火一样的拼搏精神。她抓紧时间备战,虚心向有经验的导播请教。经济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名词,听起来冷冰冰的。为了能让自己与众不同,她硬是把那些深不可测的东西完全在生活中找到对应,把经济变得感性又通俗。所以,在试镜头的时候,她的娴熟而又通俗的播音风格赢得了评委的认可,她成功入住《经济半小时》。

真正让她在央视走红还是在《开心辞典》这个栏目。2009年,湖南卫视的《鲁豫有约》栏目走红荧屏。央视为了提高收视率,决定开办《开心辞典》。开始的时候,央视决定黄安为节目主持人,她只是黄安的助理,干些帮忙抱奖品之类的活。已经走红荧屏的她给黄安当助手?这在别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她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导演选不中自己,这说明自己的能力不行。这种意识使她充满了危机感。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她不但仔细做笔记,还把节目录像带回家反复钻研。一次,黄安因故不能参加栏目制作,作为助理的她便代替黄安做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收视率直线上升。终于,她替代了黄安。事后,黄安说:我早就知道我快要做不下去了,因为我己经被人家偷师不少。她能够成功,我祝贺她!

因为下岗,所以就会有危机感;因为有危机感,所以才会拼搏;因为拼搏,所以才会成功。下岗的经历锻造了王小丫,成就了一代央视名嘴。

➥ 本文由(竹影)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不要将你的坏情绪传染下去

动辄发怒是放纵和缺乏教养的表现,而且一旦“愤怒”与“愚蠢”携手并进,“后悔”就会接踵而来。所以,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过分,于人于己都不利。 有一位经理,一大早起床,发现上班快要迟到了,便急急忙忙地开着车往公司赶。 一路上,为了赶时间,这位经理连闯了几个红灯...

奸尸

殡仪馆新换了一位守夜人,是位年轻的小伙,名字叫做王明。他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看护死尸。这一夜的风特别大,外面黑漆漆的,天上没有月亮。停尸体房的后院,除了沙沙树叶声别无它音。与这间停尸房隔着一道门的前屋,王明端着一杯沏好的热茶正关细细地品着。眼睛盯着桌子上的报纸,报纸上面头一条用印刷体赫然印着:...

染上亲情的“爱”不再属于爱情

多久不曾牵手,多久不曾听过耳边温情细语。是淡忘,还是习惯。倩对着镜中的自己轻声哀叹。爱情、亲情,它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们又该如何"处置"? 烨还是一如从前的俊朗,还似从前般年轻,不像30好几的男子小肚微凸也没有中年男人的那般世故和邋遢,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倩不知道这应该是自己的骄傲还是自己的悲哀。...

执笔时光,刻画回忆的沙漏

与你相遇,注定是一场夺目的烟花。 喜欢一个人背着旅行包去寻找古老的痕迹,青衣、古镇、小巷,冥冥中似乎有种力量在等着我去探索。烟雨江南,七月的古城总是阴晴不定。 我喜欢下雨天,静静的踩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的声音渐行渐远。慢慢的前行,任由雨水冲刷着自己。 一把雨伞罩在我头上,温和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我的父亲在流汗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那么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儿。他很少与我们玩乐,只顾着安静思考问题。老师曾悄悄告诉我们,他患有严重的自闭症。当然,我不清楚自闭症是什么病,只是恍惚明白,那是一种不爱说话的毛病。 不过,他的成绩一直很优异,这点,不得不让我们心生叹服。每次考试过后,母亲总是会拿着惨白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