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守贞,中国女性还要坚持多久

阅览1760 作者:佚名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737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贞操、贞洁等是中国的女孩子从小被大人所管灌输的思想,这代表着一个女孩子以后婚姻的幸福与否。但是,现在的社会已经和以前有力太多的不同,社会的进步,性观念的开放……这些都给了女性独立自我的意识。那么,婚前守贞,中国女性还要坚持多久?

有新闻说,从2010年秋季新学年起,云南省大、中学校必修课“三生教育”将贯穿一项重要内容,即“生命、爱与性的真相”。其中,特别设置了一个创意环节,即“给未来的儿子或女儿写一封信”,说明为什么他们要等到结婚后再有性生活,解释为什么守贞能给人追求梦想的自由等。

现在,云南省将“婚前守贞”写入到教材,而且是大、中学生必须之课程,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它究竟能起到一个引导学生性自律的效果么,我到有点深虑了。

其实,关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我国从未轻视过,“五讲四美三热爱”“大学生守则”等这些是,而有关人的生理知识的普及也有专门的学科重视,可现在初中生就知道谈恋爱了、高中生同居、大学生做二奶等发生在校园的现象见怪不怪,我想这些并不仅仅只是学校的教育失职,也不是说我国教育的失败,而是我们这些作为孩子的父母以及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沦变和流失,很多我们传统的优良传统和道德习惯已经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慢慢的被铜钱味所腐蚀。

小编推荐:

男人为什么也会着急想结婚感情中,女人能接受出轨男人吗

我曾经和一个大学生二奶做过一次交心的长谈,她毫不掩饰的告诉我,现在大学校园,同学们已不再比谁的成绩好、谁的学习进步快了,而是比谁身上穿的衣服高档、用的手机漂亮和手提电脑的好坏等等这些物质的攀比,而对于大学谈恋爱、同居,她们也暗掀攀比之风,看谁的男朋友多、谁的男朋友有钱,言谈之余,毫无羞耻之心。

你说,如果把所谓的“三生教育”引进这样环境的校园中,会起到“洗心革面”的效果么?只怕当教材中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出现时,倒成了学生们的谈资,那岂不又是在浪费教育资源了么?!更何况,如果我们的老师象在初三时讲“男女性器官”那样走过堂的教育,学生们还会用心理会“三生”的真正涵义么?!现在学校里那些学生谈恋爱,不正是老师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所惯出来的呢?!

还有,把“婚前守贞”写进教材,孩子的父母会去读么会去好好的学习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现在我们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也只注重技能、特长而忽视了“言传身教”的德育教育。前不久,我和一个委托人辗转找到一个90后小三的父母,去之前我们还充满信心的说,她的父母应该会反对她去做别人的二奶吧!哪知我们见到父母说,父母竟然反过来自责委托人守不住自己的老公、婚姻有问题、支持女儿的“恋爱”等荒唐言论,我们听了大跌眼镜。试想一下,我们当今父母对孩子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放松到了这样的地步,很多时候,孩子们一些不好的思想和观念恰恰就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

再者,孩子在学生时期就提前学习“婚前守贞”,那是不是提前告诉学生“婚姻”与“贞洁”的关系,又会不会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暗示?就好比,国家允许大学生可以结婚后,立马就有大学生休学结婚,“三生教育”会不会过于的深奥,让尚处在学生时期的孩子们还没有办法去领会,反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过早的学习也必将有其反面的效果产生,尤其中学生,就谈“婚姻”也就为时太早了。我倒觉得,“婚前守贞”与“性自律”是两码事,前者是道德范畴,后者是一种很自然生理需求,若把这两个等同起来,会不是用“教育的方式”来压抑人性本能的需求呢,那还不如在我国婚姻法里直接写明:婚前不能与任何异性发生关系。在学生时代就去灌输“婚姻”“贞洁”这些思想,那样岂不是在教育孩子更加“早熟”更加“懂事”么。

诚然,“三生教育”写进教材,至少说明云南或是我国教育部门开始意识到现在学生在性方面淡薄、缺乏,以及性开放对学生和校园的影响,它的开课亦可谓正逢当时,但要想收到好的效果,这就需要老师们先认真领会、用好的教学方法来入会贯通,需要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上的正确引导,更需要拯救我们这个社会慢慢失传那些优良的道德传统,否则,仅仅想通过“教条式”“填鸭式”的把“婚前守贞”写进教材,那也就未必收到好的效果,也就辜负了引进国外先进教材的初衷了。(来源:新浪-女性频道)

猜你喜欢:

婚后男人忍不了的事感人的经典爱情故事

更多内容请关注两性

频道:

➥ 本文由(云梦)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红楼

我叫社君,就读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五流医学院,在报考这个学校的时候,我就听说这个学校里有奇奇怪怪的传闻。不过,对于解刨个身体对有心思想着中午吃什么的人而言,简直就是在听笑话。 大家对我也是非常好奇,一个放着够去清华的人,却偏偏选择去一个五流靠六流的医学院,有谁不好奇呢?但是我并不想解释这些...

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

天狗吞月 天狗吃月亮的传说: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名叫“目连”的公子。生性好佛,为人善良。十分孝顺母亲,但是,目连之母,身为娘娘,生性暴戾,为人好恶。 有一次,目连之母突然心血来潮,想出了一个恶主意:和尚念佛吃素。我要作弄他们一下,开荤吃狗肉。她吩咐做了三百六十只狗肉馒头,说是素馒头,要到寺院去施斋。...

白蛇

白蛇 从前有位以他的智慧而闻名全国的国王,世界上的事情他没有不知道的,而且,好像再秘密的事情也能有风声传到他的耳朵里。不过,这位国王有个古怪的习惯:每天吃完晚饭,桌子已经收拾干净,而且其他人也都已离开之后,一位忠实的侍从会再给他端来一道菜。不过,这道菜用盖子盖着,谁也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才占八斗的故事

才占八斗的故事 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死后谥名谥思,所以又称陈思王。他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兄弟。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家,而且在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汉末建安时代出现的所谓“建安文学”,其主要代表人物,便是曹氏父子。而曹植的文才似乎更见突出。...

写给栀子花的情书

初夏的小镇,风轻云淡。那个清晨,和煦的阳光照射窗前,一缕一缕地散落在课桌、讲台上。我不经意间瞥见她课桌的右上角放着一个玻璃瓶,两朵洁白的栀子花相依相偎。 我也爱花,尤其栀子花。望着那两朵摇曳生香的栀子花,我的心止不住兴奋。于是撕下一张小纸条,写上“你的栀子花从何而来?”,让左边的同学一个又一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