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阅览606 作者:佚名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860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从前,有一个叫丁的厨师,特别善于宰牛。梁惠王知道后,便请他为自己宰牛剔肉。

庖丁宰牛剔肉时,凡是他手碰到的地方,肩靠到的地方,脚踩到的地方,膝盖顶着的地方,都发出淅沥沥、哗啦啦和谐的响声。只见他挥刀一刺,哗的一声,骨肉更分开了。一切声响,都和音乐的节奏一样,姿势优美,犹如古代的《桑林》之舞;动听的声音,仿佛是古乐《咸池》的旋律。

看到这里,梁惠王拍手称赞说:“啊,太好了!太好了!技术怎么能达到如此神奇的境地呢?!”

厨师丁放下刀子回答说:“我知道宰牛的规律,这比掌握一般的宰牛技术更进一步。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眼中所见的是一头完整的牛,不知从什么地方才可以进刀。三年以后,我对牛体结构已完全了解,呈现在眼前的,已不再是一头完整的牛了,我知道该怎样剖开牛体。到了现在,我宰牛的时候,不用眼睛去看,而是凭精神去接触牛体,感觉器官的功能都不用了,精神的作用活跃起来了。”

庖丁解牛说到这儿,厨师丁见梁惠王大惑不解的样子,又接着解释道:“在肢解牛体时,要顺着牛体的自然生理结构,把刀子插进筋骨间缝隙,通过骨节间的孔道,一切动作都完全顺着牛体结构本来的样子进行。刀子所经过的地方,连经络、筋腱都没有碰过,更何况那些大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要用刀割肉;那些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在肢解牛体时,要用刀子去砍骨头。”说到这儿,厨师丁拿起自己的刀,掂了掂说道:“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的牛也有几千头了,然而刀锋还像刚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锋利。要知道,牛的骨节之间是有空隙的,刀锋却薄得几乎没有厚度,把这样的刀锋插入有空隙的骨缝中去是宽宽绰绰的,舞动刀子也有回旋的余地。十九年过去了,我的刀子还是这样的锋利。尽管如此,我也从不掉以轻心,每当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便把动作放慢,下刀也很轻。当牛体哗地一下分开,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时,我便提刀站立,环顾四周,从容自得,心满意足,把刀子插拭。干净,好好地收藏起来。”

听到这里,梁惠王说:“太妙了!有幸听您的这番话,我从中悟出了养生的大道理啊!”

➥ 本文由(盈袖)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关于书鬼的故事

“艾浩,以这个作文的标题说说你的妈妈在你心里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师一脸期待的看着我 班级突发一阵阵刺耳的笑声,周要明翘着二郎腿:“哈哈哈,老师你真有趣,你可真会问啊,这可怜的娃有娘生没娘疼…你知道这么问他多伤自尊吗?” 跟着周要明混的跟班:“就是就是…知道他没妈就不要刺激他了。” “抱歉...

印堂发黑

2010年的时候我刚毕业就和同学去了东莞一个鞋厂打工,厂里同乡比较多,大家出来工作都很好相处,很聊的来,都都互相关照。 当时的住宿条件一般,普通员工住大间,管理员两个人合住一间小房。我是小管理,本来是住小房的,但是小房间已分配完了,厂里就安排我和另一个管理员住了一间大房。想到就开心...

口述:老婆搭上别的男人顺风车狠狠给了我一耳光

他说,妻子比自己小两岁,刚结婚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2010年为了照顾学孩子,夫妻俩在当地的一个集镇上开了家规模不太大的鞋店,由妻子经营,他每天下班了就做一些电器修理的事儿,鞋店生意也好了许多,日子也好了起来,有了一些积蓄,妻子还想在县城买房,这对于农村来说压力很大,妻子这想法也很好,于是...

抗日英雄李伯蛟的故事

李伯蛟(1897—1937),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第六十三师第一八七旅少将旅长。淞沪会战的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40岁。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李伯蛟,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小东乡周家村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曾应科举,在蔡锷幕府任过私人秘书。但因父早逝,家境衰落...

信念的力量

生活中没有信念的人,犹如一个没有罗盘的水手,在浩瀚的大海里随波逐流。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3层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