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阅览5884 作者:临水照花人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2726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成都是个好地方。

小居成都整两年。初来时,便听闻成都有一处浣花溪公园。对人工景点素来是无甚兴趣,但一听“浣花”二字,深觉惊艳。竟有这么动人的一个地名。当下便热情高涨,决定前往。而这浣花溪,昔日正是大唐才女薛涛的居处。

为后人所记载于册盛名流传的名妓,多数是因其才色受人爱赞,亦有女子因其气节为人钦服。薛涛属于第一种。与秦淮八艳之董小宛境遇相似,都本是大家小姐,因家道中落,坠落风尘。少时,因父亲薛勋做官而来到锦城(今成都)。父亲病故之后,家便败了。

生活无以为继的薛涛,便辗转投身烟花柳巷。在无依无着之时,古代女子,不是为奴,便是为妓。加之,彼时的薛涛年岁尚小,去路何如也只能任凭旁人做主。但这一些,之于薛涛而言,而今看来,也已不是那么重要。没有女子爱风尘,心酸往事总是相差无几。

那年,薛涛十六岁。

薛涛也有个“诗谶”的传言。说,幼年的薛涛已显露诗才,常与父亲对诗。某年秋日,父亲以梧桐入诗,念了“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二句,让女儿对答。薛涛灵机一动,便和上“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两句。乍听倒也上口,但有心人一猜度,便觉着此二句诗有所预示。想着,怕是这小女子,将来有迎张送李、倚门卖笑之命运。

到底也只是后人的附会之说。虽不足为信,但听上去到颇有些生动。信笔至此,权当家常话。只是,说者无心,怕是薛涛小姐听到这话未必会高兴。今次,又忍不住写下了一笔,当真是失礼。

姿容婉妙,天性又是聪慧的薛涛,在欢场之中与人来往,淑静讨喜。为着一条生路,她能做的,也就是让宾客欢喜,觉着看她一回,也算不负辰光。而男客众多,虽也未必能一一拣选,但大抵都有自己的接客喜好。

薛涛机智。她最是看重仕宦之人。许是如此这般,会令她觉得自身也未有旁人看过去的那么微贱,至少门面上看着总要庄重几分。私以为,也是她的一种妥协,想与这世界握手言和,与主流的人群靠得近些。这世界,虽不曾悉心爱她,但她依然对这世界,饱含深情。

据说,当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虽前后更替长达十一次,但多数皆与薛涛有所来往。当中,则以韦皋与薛涛的一段情缘,最是为人常谈。

薛涛有一首诗叫《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诗意磊落壮阔,惆旧怅古,有男子气概。正是这一首诗,令当时任剑南节度使的韦皋对薛涛刮目相看。当时,韦皋听闻当地美人,薛涛最有才名,便召来了她在宴席上赋诗助兴。当时,薛涛便作了这一首《谒巫山庙》。韦皋听后,惊赞不已。

通常官员与妓女之间的来往总始于这样的场面。一个设宴,一个助兴。一群男子觥筹交错,几名女子吟诗赋歌。韦皋虽是经略西南的武将,但不是粗人,蜀中美人虽多,但论才情,薛涛第一,无人能出其右。风月场上,女子之才多半都为其色相掩埋。能这样在妓馆之外被应邀出席助兴,且不是因之歌舞技艺,只因诗才者,实在不多。

之于薛涛而言,韦皋算是伯乐。

只是,两人毕竟都是欢场中相识,说到底,总是有男女情意在的。来往频繁之后,韦皋对薛涛是愈加倾慕。想着,且不论私心,单是薛涛之才,便已是须眉不及。更何况,他又实在喜欢她的很,想要长久将她留在身边。甚至,动了为她请官的念头,打算上报朝廷让薛涛担任校书郎一职。

为薛涛脱籍纳之为妾的想法,韦皋许也曾有,但纵观薛涛终生未嫁的情形来看,许是薛涛自己对此提议未有应承,于是,韦皋便转而动了为之请官的惊人想法。自然,此举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绝非易事。此时,韦皋的众心腹,精析利弊,纷纷劝阻。

那时候,红裙入衙,是闻所未闻。韦皋再有心,这事怕也是办不成的。何况,手下一干心腹一再谏言,也都不无道理。最终,此事也就作罢。但历此一事,薛涛虽不是校书郎,但依然开始协助韦皋,做一些幕僚们需要处理的案头事宜。“女校书”的名号也被传的很是响亮。世人皆唤她作“女校书”。

唐诗人王建便有一首诗叫《寄蜀中薛涛校书》。

万里桥边女校书,

琵琶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

管领春风总不如。

薛涛与韦皋的亲密又不明的关系保持长达二十一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韦皋已然是薛涛生命当中至为重要的男子。彼时,因韦皋的有意抬举,薛涛的艳名至盛,来往求见的裙下之臣甚多,也曾一度令韦皋十分不悦。男人的私心,一旦投放到感情这件事上,会变得十分暴戾、野蛮。

韦皋当时盛怒,将薛涛贬至四川松州。

让薛涛吃了不少的苦头。

为了挽回韦皋的心意,此时的薛涛写出了著名又颇具争议的《十离诗》,分别用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比喻自己,用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比喻自己所依附的韦皋。诗意很妙,也颇感人。但到底是寄人篱下,薛涛轻贱了自己。是以,《十离诗》也饱受后世争议。觉之有失薛涛品格。

但《十离诗》对韦皋起到了作用,不久,韦皋便派人将薛涛接回了蜀中。直至公元805年,韦皋暴毙于任上,薛涛结束了自己“女校书”的生涯。此时的薛涛,亦是徐娘半老,三十五岁了。

韦皋死后,薛涛拿出积蓄为自己赎了身,僻居浣花溪畔。之后,节度使虽一再更换,但几乎每一任官员都十分爱重薛涛,与之有所来往。但后半生对薛涛来讲,仍算安稳。但依然有人曾惊扰过她日渐平静的心,那人是元稹。

元稹之风流,自《莺莺传》问世便为人广知。薛涛,便是元稹情史当中的一位“崔莺莺”。与元稹相识之时,薛涛四十二岁,虽风韵犹存,但到底是折腾不起了。但此时正当好年华的元稹,作为监察御史来到西川查案,硬生生地闯入了薛涛的生活。

之于元稹,薛涛不过是百花丛中的一点温柔。但经不住元稹的手段,已是徐娘半老的薛涛终究还是动了心。这感情,之于四十多岁的女子而言,实在是轻易不能动的。薛涛也未尝不知,但无奈元稹也真真是很有本事。不过一年光景,元稹便离了蜀中,回到京城。对薛涛,也是就此别过,不再记挂。

孤留薛涛独居浣花溪边,顾影自怜。

二月杨花轻复微,

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

一向南飞又北飞。

薛涛这首题为《柳絮》的诗,用在形容元稹,大约再合适不过了。晚年,薛涛厌倦世事喧嚣,穿起道服,不再置身诗酒花韵之事,在望江楼,隐居,静修。薛涛长寿,在寂静之中告别人世。去世之后,当时的节度使段文昌还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并在墓碑上刻有“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薛涛,是蜀地一朵嚣艳的花。但世事聒噪喧嚣,能记住她的后世,许也将来越少。但每每提及她,依然会有人念叨起当年,她曾在浣花溪畔,用胭脂木浆制成的桃红色“浣花笺”,依然有人会记得那一种渐行渐远的浪漫。而今,成都的望江楼犹在,只是楼前的水,不似旧年澄净了。

倒是楼上的对联,两行字依然袅袅如仙:

古井冷斜阳,

问几树枇杷,

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

占一楼烟雨,

要平分工部草堂。

PS:选自作家王臣新书《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 本文由(古韵)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中秋节美文摘抄

中秋夜,我抬头仰望无尽的苍穹,那皎洁的月亮,犹如梦幻。浅言低唱,提笔挥洒,写下对你的思念,对故乡的怀念。下面是阅读网的小编为大家编辑的中秋节美文,欢迎大家阅读。 又是中秋,又见月圆 读着李白的静夜思,品着余光中的乡愁,不经意间,又是中秋,又见月儿圆。人生弹指一挥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你听过最扎心的一句话是?

你听过最扎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下面这些,有没有哪句,也扎了你的心? 最热心的永远是网友,最冷漠的永远是路人,到底是网友不出门,还是路人不上网。 你委屈什么,爱而不得,又何止你一个。 你不找我,是因为你不想找我,我不找你,是咬着牙留点自尊。 这个世界对胖妞、丑女和蠢货,总是格外残忍。 你喜欢我哪...

宁愿一个人孤独,也不愿两个人辜负

当一个人不能再继续拥有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我不想在自己最好的时候遇见你。让我们在彼此最坏最丑最糟糕的时候相遇,然后在一起,慢慢变成最好。这样的话,有朝一日我变得不那么好,你也不会惊讶。这样的话,如果岁月不解风情使你变得又丑又坏又糟糕时,我也会无所谓的笑笑继续抱着你! 你说要懂我...

我们渴望自由,而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

我本不是世俗的人,却不得不变得世俗,来迎合这样世俗的社会。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无奈与不得已。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由,而真正的自由,是不被世俗所约束,是以自律为前提的勇敢做自己,是一种不违背良知和道义的身心释放与解脱,是超然物外又身在其中的坦荡胸怀,是从正轨出发抵达心灵的自由。 一个人的自由...

席慕容美文摘抄

席慕容曾说自己是草原和大山的孩子。所以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她的散文里所具有的最美风采。 1、很多愿望,我想要的,上苍都给了我,很快或者很慢地,我都一一地接到了。而我对青春的美的渴望,虽然好象一直没有得到,可是走着走着,回过头一看,好象又都已经过去了。有几次,当时并没能马上感觉到,可是,也很有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