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从不卑微

阅览107 作者:佚名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145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他有一个卑微的母亲。

母亲穷,所以,供他上学很费劲。那时,他是家中的老三,两个哥哥已经成家,可因为媳妇的关系,与母亲的关系很紧张。

像所有农村的家庭一样,母亲在万般无奈之下。向两个哥哥张了口,她说,你们供弟弟上大学吧。

他那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为了学费,他整个暑假都在煤矿上当小工,整个人累得脱了形,可是有什么用呢?昂贵的学费让他的大学梦就要破灭了。

他听到母亲哭,呜呜咽咽地压抑着,父亲则在旁边抽着烟。两个哥哥为他的学费吵了起来,他们只上到小学毕业,他们说,凭什么让小弟去上大学?凭什么要我们供他?

他听得心如刀割,都说是亲情如水,在他这里,却感觉到刺骨的冰冷。他的两个嫂子也跳出来嚷:自己没有能耐就不要供孩子上学了,凭什么向我们要?我们也有孩子!

母亲忽然做出一个举动。她踉跄着扑过来。然后跪在了两个哥哥和嫂子的面前。把所有人吓了一大跳。他冲上去:妈,我不上学了,不上了!他哭着。声嘶力竭地嚷着,这一幕让他一辈子忘不了!

他终于去上学了,算是两个哥哥供他吧。

母亲认识几个字,写信来说,家里都好。

他明白那好里是什么,短短几个字,足以泪沾襟。他是大学里最艰苦的学生。吃咸菜做义工,别人休闲娱乐过生日的时候,他去拼命挣钱。

甚至,他拾过同学们丢掉的馒头吃。这算丢人吗?不,想起母亲下跪的一幕,这又算什么?

大四的时候,他听到同乡告诉他,他的两个哥哥又去找母亲闹事了。母亲气得一病不起,在床上躺了好多天。

他的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又转,大学几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不是不想念母亲,是怕来回费钱,更是怕回去看到母亲的眼泪。他忘不了母亲的眼泪,那是一个卑微母亲的眼泪,为了自己的儿子而流。所以,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不让母亲再流眼泪。

那次,他果断地把哥哥们寄来的钱退了回去,当然,他没有告诉母亲。大学的最后一年,他是如何过的呢——自己打工,靠同学和老师的接济,吃了一年咸菜,穿了一年别人的旧衣服,甚至在夏天,他还穿着冬天的那件外套!

终于大学毕业了,他分到了一个不错的单位,第一个月的工资。他一分不剩地寄给了母亲。

母亲是含着眼泪收的钱,她写信给他说,儿子,妈是不要回报的,只要你好就行。

后来的几年,他挣来的钱全寄给了两个哥哥,他要还他们,以求母亲的心理平衡,以偿还母亲当年那一跪!

他把母亲从乡下接了出来,两个哥哥见了他讪讪的,母亲劝他说,算了吧,到底是亲哥哥。他买了大米和牛羊肉,给母亲带回家,却看到两个哥哥家摆着他买的东西。他的心头一阵哽咽,他一直对两个哥哥耿耿于怀,倒是母亲,咬哪个指头都疼,她早已忘记从前的不快,把小儿子的东西全给了两个大儿子。

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和两个哥哥关系开始缓和。卑微的母亲,给他上了人生最好的一课,以最仁慈的心来对待人和事,而母亲的眼泪告诉他,一切都可以过去,苦难或者仇恨。

➥ 本文由(夜雨)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欲速则不达下一句

欲速则不达下一句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故事: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 "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

抗日英雄郝梦龄的故事

郝梦龄(1898—1937)字锡九,河北藁城庄合村人,抗日名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陆军上将(死后追授)。酷爱读书、持身以正、治军严明。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是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1938年的小学国语课本中就有“中国第一个军长”的题目描写他。...

抗日英雄解蕴山的故事

解蕴山(1905—1943),又名解缙,男,汉族,1905年出生河北大名。冀南第1专署专员。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个人生平 大名县沙圪塔乡谢寨〔又名解儿寨〕村人。1923年考入大名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6年冬,中共党在“七师”建立了党支部,次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

一生的计划

奥马尔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头脑里充满了智慧,而且稳健、博学,为人们所敬仰。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问他:“你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刚一开始您是否就已经制定了一生的计划呢?”奥马尔微笑着说:“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才知道制定计划是没有用的。” “当我20岁的时候我对自己说:...

有一种脚步声叫“大善”

在他住的房子的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的全是平日以乞讨、卖艺为生的瞎子,一共近40名。但当时全国刚解放不久,人们的生活都不富余,连正常人养家糊口都很不易,也就难得有能力去接济瞎子们,因此瞎子们的生活非常艰难,挨饿受冻是常有的事情。 每次一经过瞎子庙,他的心便感到隐隐地作痛,想要尽自己的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