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病人

阅览7623 作者:天天故事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981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昨天下午,院里来了一位病人,大概五十多岁的样子,衣着光鲜,发型整齐,气度不凡,尤其是腰里别着的那只精致的诺基亚手机更是引人注目。

他是一个人来的,没有人陪他,楼上楼下跑了好几趟,自己给自己办好了住院手续。

他刚一住进病房就掏出手机打电话:“喂,老婆吗?你现在在哪里?桂林?昨天不是还在武汉吗?唉,都快奔五十的人了,飞来飞去可要小心点!我?现在在医院,别担心别担心,只是一点小毛病,住几天医院就行了。什么,要赶回来照顾我?别、别,工作重要,工作重要,等你忙完了再回来吧!放心,我真的没事……”

打完电话,他对一直端着药水在一边的我抱歉一笑说:“对不起,护士小姐,耽误你了。唉,我老婆是个大忙人,经常出差在外,真叫人放心不下呀!”

我听了微笑着摇了摇头,表示没关系。我知道他得的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病,是有生命危险的。

今天早上,我去给他送药,老远又听见他在打手机:“喂,强儿吗?和那个日本客户谈得怎么样了?哦,那就好,那就好!我现在在医院里……没事,老毛病了,在医院住个三五天就没事了。过来看我?算了算了,把这笔出口生意谈成再说吧。宝宝呢?……宝宝,来,叫声爷爷……哎,乖乖,宝宝,跟爷爷说再见……”

看着他那张溢满幸福的笑脸,我不禁有点羡慕起这位老人来。

这之后,我去查房或送药或从老人的病房前经过时,经常听见他在哈哈大笑地打电话。有时是打给女儿,有时是打给侄儿,有时是打给大哥,有时是打给姑妈……从他那爽朗的笑声里,一点也听不出他是一个重病之人。

这真是一个幸福的老人。我总是这样想。

但不幸说来就来了。那是老人住进医院后的第十天早晨,我照例去他房里查房,唤了他两声没答应,我用手一摸他的脸,又冷又硬,我吓了一大跳,忙叫来了值班医生。

经检查,老人已停止了呼吸。

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多么好的一位老人啊!你看他脸上还带着笑容,手里还握着手机放在耳边,似乎在跟亲人打电话一般。

值班医生说:通知他家人来处理后事。

我忙跑到住院登记处一查,才发现这位老人既没有留下地址,也没留下一个联系电话。

最后,院长来了,说他不是有手机吗?拿过来看看,也许里面储存着他亲人的号码。

值班医生小心地掰开老人的手,取出那只诺基亚手机。正准备按键,忽然怔住了:“假的?”

我忙拿过来一看,果然是一只精致的玩具手机。

这怎么可能呢?

我呆住了,望望老人脸上那僵硬的笑容和那五指紧握作打手机状的手,我心里有种想哭的冲动……

➥ 本文由(文心)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我等你

电话响起,他听到她那熟悉的声音:“回家时小心,我等你!” “台资企业的员工跟日本人一样,是典型的工作狂。”来深圳工作后不久,他就深有体会。不只一次跟妻子说。他每天六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就去公司吃饭、上班,五点钟下班。通常下班后并不马上回家,大多数情况下要加班,少则两个小时,多则四、五个小时...

哥,来生我们依旧要做兄妹,只是要做亲兄妹

他们是初中同学,初三分班的时候分到了同一个班…­,然而他们彼此没有一点交集,甚至不知道彼此的名字,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女孩乐观开朗,学习很好,坐在班级的前面,但却每天都是一副病态。男孩沉默寡言,成绩很差,坐在班级的后面…­然而,正是命运将他们联系到一起 女孩和男孩的哥们成了同桌…­ 忽然有一天...

奢侈的人生就是节约自己

奢侈的人生就是节约自己 在别人眼里,34岁的马柠柠是个很不一样的女人。 当年毕业留京时,她住四环外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没命地努力,蚂蚱似的不停跳槽,没度过一个周末,没休过一次假。接下来的7年,是马柠柠将自身潜能发挥到极限的岁月,不断出成绩,间或得到晋升。 一年前出差广州,马柠柠晕倒在大马路上...

无悔相随,爱你到没有退路

我爱你,爱到没有退路。天涯海角,海枯石烂,我将形影相随,选择了你,我,不后悔…… 壹 大白天,屋子里却阴暗得可怕,我知道那是暴风雨将来的前骤。每一场暴风雨来临之前,天色都是那么的黑。我走到窗前,想关上它,眼神却落在不远处扑腾的麻雀上面。我的眼眶,情不自禁地湿了,时至今天,我还是逃不脱那些捻碎的记忆。...

一个搓澡女工的远见卓识

向陆珍在北京只是一个普通的搓澡女工。但是向陆珍又是不普通的,因为那些不可思议的行为: 前年远在扬州的女儿考初中时,考试成绩离扬州市实验中学的录取线差了几分,为了能让女儿上一个好学校,向陆珍一咬牙交了将近一万元的赞助费。 10岁的儿子住在“北京奶奶”家,每个月向陆珍付给老夫妻1000元钱作为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