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栀子花的情书

阅览955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459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初夏的小镇,风轻云淡。那个清晨,和煦的阳光照射窗前,一缕一缕地散落在课桌、讲台上。我不经意间瞥见她课桌的右上角放着一个玻璃瓶,两朵洁白的栀子花相依相偎。

我也爱花,尤其栀子花。望着那两朵摇曳生香的栀子花,我的心止不住兴奋。于是撕下一张小纸条,写上“你的栀子花从何而来?”,让左边的同学一个又一个的,横穿整个教室,送给她。

她伸手正要接过纸条时,语文老师从背后使劲地咳嗽了两声。她的脸颊顷刻泛红,伸开的手也不知所措。语文老师拿过纸条打开一看,便径直走到我的桌旁,笑嘻嘻地说:“小伙子,情书很含蓄嘛!”

那年,正读高二。一张纸条竟然成了一封情书,我诧异。就算情书吧,我想,也是写给栀子花的。

下课后,我跑到她的课桌旁,还是那句“你的栀子花从何而来?”她莞尔一笑,说:“我家园子里的啊。”我“哦”了声,告诉她,那不是情书,转身就跑开了。

次日清晨,到教室早读,远远地我就看见自己的课桌上插着两朵栀子花。走近,瞧见花瓣上还滚动着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我扭过头朝她望去,她的桌上依旧是两朵栀子花,相互依偎着。而她正埋头读书。

花是她送的,应该说声谢谢。我撕下一张小纸条,写上“栀子花真的很香,我家庭院里的一株栀子树,此时也应绽开花朵了。”

枯燥的早读,有了栀子花相伴而变得明媚轻松。在一潮又一潮的朗读背诵声中,我轻轻地哼唱何炅的《栀子花开》:“栀子花开,这时的季节,我们将离开。难舍的你,害羞的女孩,就像一阵清香,萦绕在我的心房……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像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

每天两朵鲜艳的栀子花,一个月的芳香,渗透我的课桌、书本,年少的心房也暗香浮动。

她走读,我住校。我们似乎没有交流,只是偶尔我会写些散词断句,用一张小小的纸条,去感谢她带给我的芬芳。而她从未回复。

日子就这样在花香中悄悄溜走。直到有一天,我走进教室,发现课桌上没有了栀子花的踪迹。四处寻觅,她的窗前也是突兀一片,一摞高高的书本甚至遮掩了她的眉稍。我知道,该来的,该走的都必将顺应自然。可心里的空落就如一片花瓣跌落枝头。

我写给她:“栀子花在今天迷路了!”

这次,我看见她拿起笔,在我的纸条上开始写字。她小心翼翼地叠好,羞涩地递给同桌。几经转手,落到我的掌心,是一只飞翔的纸鹤。我拆开,一枚墨绿的栀子叶,静静地躺在娟秀的字体上。“栀子花去远方旅游了,只待明年才会回家。”

原来,她也懂栀子花,原来她如此才情横溢。相识能相知,在懵懂的年纪是莫大的缘分。我像寻到了前世的恋人般激动不已。

她说:“我们一起等待栀子花回来吧!”我欣然答应了。

一个约定,我们默默相守。烦闷的学业,让人心生浮躁。偷得闲暇,我就提笔,写下心事,折成一条窄窄的纸船,飞越教室,抵达临窗远眺的她。而此时,她是每张必回。即使有时,白纸上只是一个“!”,或者一串长长的“……”她写下的一字一句,都深知我意,嵌入我的心田。

知了开始零星鸣叫的时候,班上风生水起:我们在恋爱。我告诉他们,我们是恋爱了。我们都爱上了栀子花。

没人相信,无人能懂。我们还是静静地等待栀子花回来。可她却食言了。家庭突变,她退学了。

一日又一日的清晨,走近教室时,望着她空空的课桌,我不停地告诉自己,栀子花会回来的,她只是去远方旅游了。

经年复经年,高考,升学,我远离小镇,求学他乡,在城市立业,生根。可是依旧难以忘怀那两朵栀子花,对当年的约定也耿耿于怀。

而今,每到初夏,行走校园时,看见几株栀子树,正悄悄打着花骨朵,我便迫不及待地走上前,情不自禁地轻轻问她:“你何时回来?”

➥ 本文由(水仙)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上帝永远都是公平的

老周的书法作品未能在这次省第二届“祥和杯”书法大奖赛中入选,老王除感到失望外,更多的是感到意外。因为老周的参选作品事先是经过县书法协会同仁们参阅过的,大家认为他的作品无论从功力还是艺术风格上,都比首届“祥和杯”的参选作品要高出许多,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按大家事先估计...

抗日英雄杨大章的故事

杨大章(1909—1944),原名杨士英,又名章棣。1909年出生于天津市。冀热边行政公署第1专署专员。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1909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教员家庭。1923年考入南开中学,在校学习期间接受进步思想影响。毕业后入天津北宁铁路工作。1931年“九一八...

必有一失的前一句是什么

必有一失的前一句智者千虑。 出处:《晏子春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典故: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派韩信带领一部分人马向东进攻赵国。赵王听说后,与成安军陈余把军队聚在井陉山口,准备迎敌。赵王的参谋李左车献计道:“井陉这地方,不能容两车并行,也容不下列队的骑兵...

大腹便便的故事

大腹便便的故事 东汉桓帝当政的时候,陈留郡有个读书人,名叫边韶,字孝先;他很有些文才,在没有当官的时候,教了几百名学生。 边韶很有口才,说起话、讲起课来头头是道,从没有回答不出问题来的。不过他有个毛病,就是爱打磕睡。因为他人胖,肚子大,打起磕睡来,学生看他的模佯很好笑。 有一天,他又和衣打磕睡...

以德报“负友”

据说,大思想家顾炎武有一个儿时的好友,后来家道中落,于是便向顾炎武借钱去苏州做生意,并承诺一年内还钱。可是几年过去了,好友一直杳无音讯。后来,有人说,好友根本没有去苏州做生意,只是骗他几个钱罢了。并建议顾炎武找人教训好友一顿。顾炎武听后却摆摆手说:“宁可人负我,切其我负人。他的日子过得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