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厥词的故事

阅览5177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522 阅读时长:大约 1 分钟 ☑

大放厥词的故事

【解释】: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成语故事】:

“大放厥词”这个成语,出自《韩昌黎全集·祭柳子厚文》,参考《新唐书·柳宗元传》。

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自幼刻苦勤学,10岁以后,他的诗文就受到人们的称赞。公元793年21岁的柳宗元,凭他的才华考取了进士。26岁担任集贤殿书院正字,替唐王朝编辑、整理图书,有机会阅读了许多书籍。他主张改革朝政,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的活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省零陵县)司马,过了10年再贬为柳州(现在广西柳州市)刺史。公元819年,病死在柳州,年47岁。

柳宗元的散文丰富而多采。他的短篇寓言简练犀利,意味含蓄。他的山水游记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他的论说文缜密谨严,条理井然。他的诗风清朗疏淡,用功精细。他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820年,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曾写了《祭柳子厚文》这篇文章,其中用了这样两句来赞扬柳宗元的文采才华:“玉佩琼琚,大放厥词。”意思是说文笔秀美,尽力铺陈词藻,美如晶莹净洁的玉石。

“大放厥词”原是用来赞美柳宗元写出了大量优美的文字,含褒义。现在这个成语的意义和色彩有了变化,常用来讽刺人大发议论,含贬义。

➥ 本文由(影子)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关于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的故事 干一天算一天,照例行事。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也有无可奈何,勉强从事的意思。形容混日子的处世态度。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那和尚只得同三藏与行者进了山门。山门里,又见那正殿上书四个大字,是“观音禅院”。 三藏又大喜道:“弟子屡感菩萨圣恩,未及叩谢;今遇禅院...

大笔如椽的故事

大笔如椽的故事 【解释】: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成语故事】: 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

杏花儿,开了

一 这个位置原本不是洛多明的,他那么高,何况也不近视。最难忍受的是每次放学,他就扯着嗓子喊:“别小远……笔记借我用一下。”那个‘远’字喊得比长城还长。当然我并不轻易借笔记给男生的,除了他。因为他知道我的秘密,就像他对我说话一样总充满着威胁。 我背著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切事物在我的世界里是那么安静...

友谊的世界没有例外

海鸥的梦想是迎向暴风雨? 语文老师拿着谭建新的作文,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这对语文课代表陈晴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因为就在上课之前,一向狂傲的她夸下海口,说这次的范文非她陈晴莫属。 当然,陈晴的“自信”并非没有资本。她的作文已经连续三个星期被语文老师拿来当作范文诵读了,而且上周那篇以“梦想...

抗日英雄王克山的故事

王克山(1919~1944),男,山东省寿光市人。1944年4月,牺牲,时任八路军胶东军区第5旅13团2营4连2班副班长。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1940年10月参加八路军,在胶东军区十三团当战士。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八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