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小记》毕克官

阅览1461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906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姑苏小记

毕克官

枇杷丛中紫金庵

还没有想到游苏州,上海的几位画家就向我介绍隐臣在苏州洞庭东山楷杷丛中那座古庙紫金庵了。

我们从东山镇出发,爬过了一个山坡,在枇杷丛中转了一阵子,黄色的庙墙就呈现在眼前。走得实在有些累,同行的滕同志先把我带到庙里特为游客设置的茶座上。看庙的云川和尚热情地为我们泡了壶本地名茶“碧螺春”。尽管口渴,眼前又摆著名茶,但还是先跑去欣赏那些相传是宋代的泥塑罗汉,求个“先睹为快”。

这是的罗汉共十六尊,塑得确实精彩。给我突出的印象是:表情好。从那些不同的眉眼之间,透露出了各不相同的活生生的性格。塑造手法基本是写实的;古代艺术家为了突出人物性格及表情,在关键处采用了夸张手法;妙就妙在处理得和谐自然。能于平凡见新奇,灵巧中见朴实。另一个突出的印象是底纹处理得生动自然,使人不大相信是用泥巴做出来的。

据庙里的说明牌介绍,此庵建于唐代,距今已一千四百余年了。史料记载,罗汉是宋代名雕塑家雷潮夫妇所塑。但我也听人说,是否为雷潮夫妇所塑,尚待研究。

归途上,频频回头依依不舍地辞别古庵。心想,在这个偏僻的山林中,先人也没忘记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即使罗汉非雷潮所塑,其艺术价值仍在),一种民族自豪感没然而生。

马蹄得得虎丘行

从苏州火车站坐汽车到阊门下了车,预备换乘汽车游虎丘去。游胜心切,正等得有点心焦,这时对面传来了“乘马车!乘马车!”的喊声。离开山东故乡后,足有十五、六年没坐马车了。这十几年,在城市坐惯了火车、汽车、脚踏车……,对马车的印象和兴趣越来越淡薄了。……终于,在同伴的鼓动之下,我勉为其难地上了马车。

谁知,随着旅程的缩短,我的想法竟然渐渐地改变了。首先,是那钉了铁掌的马蹄碰南石路发出的“得得”声打动了我。这声音时有规律,时无规律。它比之“突突”的汽车声、“嚓嚓”的火车声、嘈杂的人声,都要清脆的别致。它发自充满了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公路上,别有一种情趣。

我觉得马车的第二个好处,在于它说慢不慢,说快不快,允许一个外地游客从容地游览风景。

为此,我感到在一些游览地区,马车也可适当保留一些,随游客的不同爱好去选择。有见于此,我才不谈名园古迹,而絮道马车之好了。

摘自:《大公报》1962年8月15日

➥ 本文由(弦月)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描写春雨的美文摘抄

恋上这雨夜的安宁,不知是夜的渲染,亦或是雨的浸润,雨夜总是安宁的如同熟睡的婴儿般娴静祥和。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描写春雨的美文摘抄,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描写春雨的美文摘抄 如丝的春雨轻轻地透过窗帘透进了我的心,在我心中就那么轻轻地泛起了一朵涟漪,滴答滴答的响着。 我赤脚站到院中...

对不起,我不等你了

我们在一起五年,也一起生活了五年,生活平平淡淡,除了柴米油盐就是工作挣钱,没有情人节的玫瑰花,没有纪念日的小惊喜,我有时候也在想,你想给我什么样的幸福?或者是你以为的更好的幸福是什么? 你告诉我说,我们不着急结婚,你告诉我说,你还有梦想,你告诉我说,你事业还没有成功,你告诉我说,你想给我更好的生活...

在梦中

在梦中,我常常与父亲相见——总在某个场景中,突然有人说父亲病重,已在家中,让我快回去。可当我回家,灵堂已就,父亲入殓已就,我悲痛欲绝,放声大哭,死去活来。突然,有人说,父亲未死——我猛然也坚信,父亲未死!当我急着赶过去的时候,已看着父亲渐渐远去的背影…… 此种梦境,在我的脑海里断断续续演绎了三十多年...

我的世界

没有精美的画面,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游戏一开始只有一个名为“史蒂夫”的马赛克小人,在他面前同样是马赛克的世界。第一眼看到这个由无数小色块构成的马赛克世界时我很失望,认为一个游戏怎么会如此简陋,就如同用21世纪的游戏机去玩上个世纪的游戏卡带一样,让我感到深深的隔阂。我是带着烦躁的心情开始玩的—...

好高骛远未尝不可

老是有人告诉我,你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我是这样解释,中国人想得诺贝尔确实有些好高骛远,我逮住谁都这么说,他们说你这样讲不行的,中国文豪那么多,那诺奖的能力还是绰绰有余的。我就知道他误解了 文豪 一词。他诘问我,那你说中国人拿不到诺奖谁可以拿到?我的答案是,古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