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小记》毕克官

阅览1460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906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姑苏小记

毕克官

枇杷丛中紫金庵

还没有想到游苏州,上海的几位画家就向我介绍隐臣在苏州洞庭东山楷杷丛中那座古庙紫金庵了。

我们从东山镇出发,爬过了一个山坡,在枇杷丛中转了一阵子,黄色的庙墙就呈现在眼前。走得实在有些累,同行的滕同志先把我带到庙里特为游客设置的茶座上。看庙的云川和尚热情地为我们泡了壶本地名茶“碧螺春”。尽管口渴,眼前又摆著名茶,但还是先跑去欣赏那些相传是宋代的泥塑罗汉,求个“先睹为快”。

这是的罗汉共十六尊,塑得确实精彩。给我突出的印象是:表情好。从那些不同的眉眼之间,透露出了各不相同的活生生的性格。塑造手法基本是写实的;古代艺术家为了突出人物性格及表情,在关键处采用了夸张手法;妙就妙在处理得和谐自然。能于平凡见新奇,灵巧中见朴实。另一个突出的印象是底纹处理得生动自然,使人不大相信是用泥巴做出来的。

据庙里的说明牌介绍,此庵建于唐代,距今已一千四百余年了。史料记载,罗汉是宋代名雕塑家雷潮夫妇所塑。但我也听人说,是否为雷潮夫妇所塑,尚待研究。

归途上,频频回头依依不舍地辞别古庵。心想,在这个偏僻的山林中,先人也没忘记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即使罗汉非雷潮所塑,其艺术价值仍在),一种民族自豪感没然而生。

马蹄得得虎丘行

从苏州火车站坐汽车到阊门下了车,预备换乘汽车游虎丘去。游胜心切,正等得有点心焦,这时对面传来了“乘马车!乘马车!”的喊声。离开山东故乡后,足有十五、六年没坐马车了。这十几年,在城市坐惯了火车、汽车、脚踏车……,对马车的印象和兴趣越来越淡薄了。……终于,在同伴的鼓动之下,我勉为其难地上了马车。

谁知,随着旅程的缩短,我的想法竟然渐渐地改变了。首先,是那钉了铁掌的马蹄碰南石路发出的“得得”声打动了我。这声音时有规律,时无规律。它比之“突突”的汽车声、“嚓嚓”的火车声、嘈杂的人声,都要清脆的别致。它发自充满了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公路上,别有一种情趣。

我觉得马车的第二个好处,在于它说慢不慢,说快不快,允许一个外地游客从容地游览风景。

为此,我感到在一些游览地区,马车也可适当保留一些,随游客的不同爱好去选择。有见于此,我才不谈名园古迹,而絮道马车之好了。

摘自:《大公报》1962年8月15日

➥ 本文由(弦月)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不要把婚姻交给命运

最近很多粉丝后台留言说自己单身太久不想恋爱,还有人对婚姻很是排斥,所以小悦专门写了这篇文章送给悦宝们。与其充满戾气和恐惧的生活,小悦更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抱生命中的苦与乐,都能体会到圆满的人生,掌握爱的能力。 ——小悦 —1— 去年年底小悦去云南旅游,买了一张卧铺票,叠好床被准备休息时...

你是在什么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喜欢他了?

提问: 喜欢上一个人,因为很多原因不敢也不能去追。后来,我终于鼓起勇气去和他一起吃饭一起去玩,可最终又因为一些事情还是没能在一起。 错过了以后,现在突然想起,感觉中间的时光似乎突然消失了,我已经忘记了自己当时喜欢他的感觉,忘了很多东西。 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 有一种感情在消失的时候...

弯弯的石板路

弯弯的石板路 人世苍桑,转眼已过花甲之年,掰着手指头算一算,已经退休十几年了,已经过了66,眼看就要满70岁的人了,望着镜子里的我,满头灰白色的头发,不禁让人感慨万分,很多往事都已成为过往烟云,随着岁月的流失,逐渐离我远去。而四十多年前,曾经是我极不情愿走过的,那条弯弯曲曲的乡间石板路...

桐花故人

清明时,油桐便开花了。 每到油桐花开的季节,我的思绪就如随风纷飞的油桐花瓣,飘向远方,追忆着逝去的光阴与远行的故人。 那年,和几位好友到山上的桐花林,满山油桐星星点点、交映成雪,染白了晚春的山巅。 循着小径拾级而上,黄昏的风里,油桐花如雨飘落,又似白蝴蝶般翻飞。看着穿梭林间、缓缓落下的油桐花...

“土豪”诠释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推出第3版。这是国内首部全面贯彻《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中型语文词典。对一些词语的新义项、新用法也被增补到新版中来。例如, 土豪 原本是指 旧时地方上的豪强,即农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地主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此前仅收录了这个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