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宗璞

阅览1662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047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秋韵

宗璞

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年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其调。

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友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

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

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

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在这里

一切都有一着落

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 本文由(桜雨)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夜的哭泣

每每下班了,回到家里,想着吃些食物可以填饱自己的饥肠,然后满足的看起了电视剧,综艺节目,到了十一点多,甚至凌晨,困了,就可以昏沉的睡下。 夜,是我不喜欢的时间,感觉很孤独,害怕安静了,自己又胡思乱想了 夜,这里有我无数哭泣的声音和泪水,只有在夜里,我可以放声流出来 然后,哭泣过后,对自己微笑一下...

一叶落花,葬在了谁的寂寞天涯

红尘陌上,相聚太短。能让你过目不忘的,终究不是我! 孤寂的树干,渲染了这个秋天的冷莫。颓败的心沾满尘埃,秋风拂过,落下了满地苍凉。记忆里回首的霏页,还有逝去的繁华,已变得浅淡。时光的斑驳里,再也无法去寻觅往昔的痕迹。 人生淼淼,岁月无情的将眷恋与温柔,9堙没在滚滚红尘里,留下的哀叹,点缀了尘世的阑珊...

不敢翻开的那本书

故事的结局,我不敢看,也不想看。我们都是作者,也都是主角,然而这篇故事,我们却不能照着自己的意思写。也因为你我的无力改写,所以我不想看,因为我怕我看了,又要筑ㄧ条泛滥的河。 我曾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改写,能成为自己故事的作者,然而作者也不过是一个头衔罢了。 不知不觉我们也走到了封底...

那些年未说的,我喜欢你

哪怕过了这么久,哪怕再次提起你,只剩下一些唏嘘感叹。可我还是喜欢你故作成熟,孜孜不倦劝我认真学习英语的样子,喜欢你笑起来时那双明亮的眼眸和那银铃般的笑声。 我说同学,能借你的英语笔记观摩观摩吗? 你似笑非笑的打量着我,似乎在说,你也有今天。 我真的很心虚,因为我上课因为看你走神了。...

《焦山望月》丁谛

焦山望月 丁谛 住焦山数日,到定慧寺的大殿看过几回早晚课,每日听山顶撞幽冥钟声,耳朵里是充满了梵器的音响和“南无阿弥陀佛”的法号,倏然尘外,惟与风帆沙鸟作伴,不闻“市”仿佛已有多日了。 是旧历中元节的一天晚上,月光倍明,我们坐在华严阁的廊下,面对磨得光滑晶莹像白玉一样的石栏杆,脚也搁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