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军谈医治糊涂意识

阅览476 作者:一字千军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380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2018.03.10

“难得糊涂”这句话据说出自正直、廉明的郑板桥。郑板桥因为在黑暗的官场上吃不开,经常受到恶势力的嘲讽和刁难,不久辞官归隐。“难得糊涂”表明了郑板桥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处世哲学。但对有些人来说,他们还没有达到难得糊涂的境界,他们还是每天混混噩噩、不明事理上的糊涂虫。俗话说:小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下面我从这三方面谈论一下怎样对待人的糊涂意识。

小医治病。中医目前面临的形势是摆脱糊涂的印象,给大众以清晰的解释。有人说“中医让你糊里糊涂地活,西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死! ”如果中国的医生能够搞清楚并普及中医神奇治好病的原理,中医就会战胜西医。实际上真正的实质是“中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活着,西医让人稀里糊涂地死去”,西医比较机械,把症状当作病因而不是结果,很多人死在西医的手术刀和化疗之下。我非常赞同治病的原理是“治病先治心”,把病人的心打开是治病的第一个过程,也是开的第一付药。按中医之理,当一个人心平气和、轻松快乐之后,正气存内,邪气自除,很多疾病由此好转甚至痊愈。在这方面刘有生讲病就讲得比较透彻和系统化。当然,疾病分内因和外因,那些由于客观外在环境影响导致的疾病(比如环境污染),并不能仅仅指望单独提高一个人的品德来解决。

中医治人。人只要不死就是傻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即使到了死亡的时刻,大部分事情也是无法活得明白的。所以,大家都在糊里糊涂地活着。但是,我们可以不断接近清醒。另一方面,人的部分幸福和快乐也藏在糊涂之中,因为一旦清醒了,我们有时无法直视生活的危险和困难。这种情况下“难得糊涂”的人活出了一种潇洒的心境,沧海桑田也能做到我心不惊,安稳自然。我们也可以说“难得糊涂”是在装糊涂,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糊涂”的状态带来了简单快乐的生活。相比之下,那些不想糊涂凡是都要争名夺利的人不能算作聪明。“难得糊涂”其实是一种胸怀。在小是小非前学会糊涂能够化解矛盾,但在大事面前毫不糊涂。

大医治国。为政者如果对问题选择性失明故意装糊涂,我们是叫不醒他们的,因为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在这些人的带领下,拥有“资产阶级不讲阶级斗争”糊涂认识的人不在少数。装糊涂的人解释不了在否定了40年的“阶级斗争”的今天,维稳经费竟创造了天文数字。抓阶级斗争不是阻碍而是促进了经济建设和其他一切工作,谁也不能否定在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时代,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毛主席时代人们平等友爱,雷锋焦裕禄无处不在,相比之下,在现在的中国却到处坑蒙拐骗、恶性事件已经泛滥。如果左派去掉了阶级斗争这根脊梁骨,即使左派再呕心沥血多少年,也不过是哄骗无产阶级替资产阶级耕地而已。许多人还糊涂地认为中国搞资本主义将会物质丰富,那不过是被美国忽悠的假象,非洲搞资本主义,但非洲物质丰富了吗?中国人被虚假空洞的GDP世界第二数字欺骗地晕头转向,完全不顾很多人已经成为了房奴、孩奴等等的残酷现实。

在大事面前,难得糊涂的人欲要成为真正的智者,还是要正面直视困难,而逃避困难是愚者之为。一个普通人糊涂,对社会影响不大。但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糊涂,会导致一个群体都处在愚昧和落后之中。我们要摆脱糊涂的状态,决不能“不允许争论”,很多情况下只有争论才能得知真相。一字千军QQ957138271微信号yajun857微信公众号:一字千军 微信公众号sunyajun859

➥ 本文由(月影)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人生是一场宝贵的唯一旅行

海子,一个很有才华诗人,一个充满梦想的孩子,直白的诗句,让人振奋和感动,可是孩子啊,你知道生活和梦想之间的距离,就像你的一个转身,走进了你的世界。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梦想是纯净,没有一丝灰尘,可人间烟火却是五味俱全,一下子让你的梦破灭,于是你选择了你的梦想境界。这样,海子你就永远不会孤单...

似在梦中,她不知真假,有些疼

心跳是时光走过的声音,世界如此嘈杂,我们只在宁静的深夜才能更清晰地听到它的跳动,真正记录我们人生的不是任何计时器,恰恰是每天都忽略的这声声心跳,它和呼吸一样像永不停歇的指针,指向人生的刻度,无论悲欢离合,快慰与感伤都被它们均匀地细分,原来纠结在一起的一切被铺陈开来,以便闲下来便可细细品味...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徐志摩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有如在火一般可爱的阳光里,偃卧在长梗的,杂乱的丛草里,听初夏第一声的鹧鸪,从天边直响入云中,从云中又回响到天边; 有如在月夜的沙漠里,月光温柔的手指,轻轻的抚摩着一颗颗热伤了的砂砾,在鹅绒般软滑的热带的空气里,听一个骆驼的铃声,轻灵的,轻灵的,在远处响着,近了,近了,又远了...

《“竹影斋”主人自白》周沙尘

“竹影斋”主人自白 周沙尘 初春,我送给在抗大学习时的老班长刘宗卓同志一本《王府生活实录》。他看到“后记”中有“于北京竹影斋”的题记,便询问,“你这个书斋的斋名不俗,苏拭名句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郑板桥爱竹竟至‘无竹不入居’的地步。你既不栽竹养竹,又不画竹,以‘竹影...

给丫头的一封信

丫头时间过的好快,第一百四十一天,从春分的那天开始,前天都立秋了,其实从过年开始我知道我已经喜欢上你了,但那时的自己好纠结,我没有勇气说出来,我想让自己在新的学期先足够优秀,等到自己特别完美,那时的我不敢和你说,那时的自己不相信自己,觉得自己和你说了以后,自己给不了你什么,或许那时候就有点生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