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常态,不以物喜,不以己忧

阅览436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087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做人要有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波澜不惊,生死不畏,不为物累,不为人忙,只求心中的一份安宁。想要过上潇洒自得的生活,就必须回归简单的心灵,学会减法生活。不要挖空心思去追名逐利,也不用每天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心灵没有枷锁,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

孤单是一个人的寂寞,我经常一个人在“天街夜色凉如水”的夜晚,室内一灯如烛,寒意沁骨,独自品一口清酒,低吟着唐诗与宋词。学一学古人的豪迈,希望渐褪心中的黯然。以前的大声呼喊也变成了现在的沉默寡言,谁能与全世界一起分享快乐与忧伤呢?也许当初的回想会引起心中的涟漪,但现在又怎么有勇气去唤醒那些沉睡的迷茫呢?

冬天已经来临了,落叶也只能回归大地的怀抱,过去的翠绿已经消逝,留下的只有寒风吹起的声音,我想那是冬天要把不属于它的一切都带走吧。不知怎么突然很想把一些金黄的美丽的落叶收集起来,就想收藏沉淀的回忆。生活中朋友或许不少,但知己难觅。也许是很久没与朋友交往了,再熟悉的也变得陌生了。

我不知我的前世是什么?是一把雨伞,无悲无喜,见证了一段遗传千古的爱情,身上还遗留白素贞手中的余温许仙心中的深沉的无奈;是大荒山无稽崖上的一块顽石,在红楼的世界里邂逅倾城绝世的林黛玉,哀叹一曲“葬花吟”,为了那份痴情与悲伤;是一颗平凡的种子,被遗落在路旁,然后历经风雨磨难,只为开满鲜花在最美丽的时刻遇见我等待了几百年的人;也许在被贬入凡尘的时刻,我就注定了要与寂寞同行,上天要我去体验感情的真谛,在无言的开始与悲哀的结束里,在曼陀罗华与曼珠沙华间的尽头有着虚无缥缈的记忆,希望把那些悲惨的结局重新改写。今世,隐藏在一个人的心里,我会用自己的追求与渴望,打破命运的枷锁。

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如果,你正在埋怨命运不眷顾,那么请你开导你自己: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埋怨,只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凡尘中保持一颗平静心。静静的心里,都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尽管世事繁杂,心依然,情怀依然;尽管颠簸流离,脚步依然,追求依然;尽管岁月沧桑,世界依然,生命依然。守住最美风景,成为一种风度,宁静而致远;守住最美风景,成为一种境界,悠然而豁达;守住最美风景,成为一种睿智,淡定而从容。

让烦恼飞一会。在生活中,尤其是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在受到他人误会或挑战时,大可不必立即做出“反应”,倘若立即做出“反应”,烦恼便真正上了身。我们可以调一下息,做一次深呼吸,借此让烦恼飞一会儿。这短暂的停顿,便可以让烦恼点燃的愤怒、怨气等“毒素”迅速沉寂下来;这短暂的“一会儿”,便可以让这些“毒素”,迅速清理出我们的情绪。

➥ 本文由(梦吟)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中秋索通情

中秋节本应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在索通,却有很多人因为工作不能跟家人团聚。他们有的来自农村,为了家人和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在这里辛苦打拼。他们的岗位很平凡,但是却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有的来自城市,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和奋斗的目标能够得到实现,在这里不辍追求。他们主打企业的发展...

在梦中

在梦中,我常常与父亲相见——总在某个场景中,突然有人说父亲病重,已在家中,让我快回去。可当我回家,灵堂已就,父亲入殓已就,我悲痛欲绝,放声大哭,死去活来。突然,有人说,父亲未死——我猛然也坚信,父亲未死!当我急着赶过去的时候,已看着父亲渐渐远去的背影…… 此种梦境,在我的脑海里断断续续演绎了三十多年...

山河故人

山河故人 一花一草皆识我,百里遥乡是故城。 家乡没有高山,没有大河,只有平冗的田园和细腻的川流,而我在将来终究沦为故人。 每次离开家一段时间后就愈发的想念心里不停惦念的地方,就像是有根无形的线牵着我的心和故乡的花花草草,但是我很清楚,我会变成故人。 家里人都在劝你去大城市里发展,那里机会多待遇好...

《长白镜湖记》

长白镜湖记 还在长白山下,我们就听说有一个小天池,水面碧蓝平静,风光绮丽动人。原以为它和白头山天池一样,也是在山顶之上,要不怎么会称小天池呢?当雾气刚刚在山谷中消失,我们便登上了长白山顶,饱览了烟波浩渺的天池风光,可惜没有看到小天池。一问,方知它并不在山上,而是在山下,距离长白瀑布还有四、五里远哪。...

《半日的游程》郁达夫

半日的游程 郁达夫 去年有一天秋晴的午后,我因为天气实在好不过,所以就搁下了当时正在赶着写的一篇短篇的笔,从湖上坐汽车驰上了江干。在儿时习熟的海月桥、花牌楼等处闲走了一阵,看看青天,看看江岸,觉得一个人有点寂寞起来了,索性就朝西的直上,一口气便走到了二十几年前曾在那里度过半年学生生活的之江大学的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