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美文摘抄加赏析300字

阅览1065 作者:佚名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833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沈从文《边城》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河中涨了春水,到水逐渐进街后,河街上人家,便各用长长的梯子,一端搭在屋檐口,一端搭在城墙上,人人皆骂着嚷着,带了包袱、铺盖、米缸,从梯子上进城里去,水退时方又从城门口出城。某一年水若来得特别猛一些,沿河吊脚楼必有一处两处为大水冲去,大家皆在城上头呆望。

赏析:

好的写景就该是简洁而富有刻画力的,在沈从文笔下找不到华丽的辞藻,但你却可以清晰得从这样的笔触中感受到景物的轮廓,“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说不出的滋味,和文章淡淡的气氛相得益彰。

张晓风《初雪》

现在,太阳升上来,雾渐渐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绿,看起来绵软软地,让我觉得即使我不小心,从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会擦伤一块皮的,顶多被弹两下,沾上一袜子洗不掉的绿罢了。还有那条绕着山脚的小河,也泛出绿色,那是另外一种绿,明晃晃的,像是搀了油似的,至于山,仍是绿色,却是一堆浓郁郁的黛绿,让人觉得,无论从哪里下手,都不能拔开一道缝儿的,让人觉得,即使刨开它两层下来,它的绿仍然不会减色的。此外,我的纱窗也是绿的,极浅极浅的绿,被太阳一照,当真就像古美人的纱裙一样飘缈了。你们想,我在这样一个染满了绿意的早晨和你们写信,我的心里又焉能不充溢着生气勃勃的绿呢?

赏析:

作者充分调动了视觉与触觉,写活了春天的绿色。多处采用比喻,形象生动。喜欢这段话,因为看了就很温暖。这种温暖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呢,我想,就是从那些温暖的字眼里流动出来的,“明晃晃”、“浓郁郁”、“生气勃勃”,因为写给孩子,所以更加诗化和优美。作者笔下的绿色仿佛是活着的,流动的,仿佛在信中就像出现在眼前一样。我也喜欢绿,也喜欢作者笔下的这片绿。它们的生机让人感觉到快乐和希望。

➥ 本文由(水墨)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听夏

屋外,雨又柔柔绵绵地下了。似古美人般的优雅,又似君子般的豪放。 这仿佛让我惊讶,难道春又回来了吗?于是我不禁地望了望年历,正是 初夏。 打开了窗门,我朝着细雨望去。淅淅沥沥的雨丝敲打在地上,屋顶上 ,草丛中,形成了这初夏中最美的一道风景。而面对这样的美景,我又怎能 弃之不理呢?放眼望去,这细雨的明现...

初夏夜思

夜,深了。 躺在床上,透过窗户看到对面大楼的灯火明灭。房间里檀香还在袅袅飘起,一如我不能平息的心。 有时候我总在问我自己:生命需要我怎样走去?我茫然。每当我开始学会停留的时候,总有让我措手不及的风雨。我拥有过幸福的时光,也在无人的夜里迷惘。我曾微笑着过着一段快乐的过往,也曾在过去的旅途里黯然神伤。...

《民族千年凝聚力——香港杂忆之四》钟树梁

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其内在凝聚力至大,其表现在民族风俗上的尤为显著。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虽因种种原因不少同胞散居在地球上的各个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日益增多,但他们莫不心怀祖国,情系乡邦。对于远祖老宗时代流传下来的种种文化遗产、社会风俗,莫不刻意保存,热情传布,融传统文化于日常生活中...

因为喜欢你,所以每次我先低头都没关系

爱情的诟病在于--恋爱时争吵的每件小事都会被无限的放大,愉快的时光却总是被我们忽略。虽然暂时的不成熟会伤害到对方,但从未想要逃避或是放弃。 某天,曾经很要好但工作后却少有联系的朋友找到我,说是想和我聊聊。聊聊,当然好呀,那么些年的死党,虽然后来联系不多,但我们之间并不会因此而觉得尴尬。在聊天的过程中...

《泰山石刻序》老舍

泰山石刻序 老舍 每逢看见国画的山水,不由的我就要问:为什么那小桥上,流水旁,秋柳下,与茅屋中,总是那一二宽衣博带,悠悠自得的老头儿呢?难道山间水畔,除了那爱看云石的老翁,就没有别的居民?除了寻诗踏雪的风趣,就没有别种生活吗? 从历史中的事实,与艺术家的心理,我得到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