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周榜

🥈 小说月榜

🥇 总热度

李米依与土著

阅览1728 作者:齐志海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939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鲜有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里,一座明珠似的小岛,物质富足,生活充裕。以至于首领的头像只能作为摸鱼比赛的奖章。13世纪良善的智者,实践的能人拉佐尔试图用贝壳使众人身份有所区分,却被群众以扰乱社会安定之名驱逐出境。自那至今岛上没有一人因保护自己的财产而死于非命。而这美好的一切即将终结在据此200海里的沉船事故中。

李米依抓着生命中唯一的稻草—一根大拇指粗的取衣杆,品尝了大海的咸味儿后。被两个诺岭兰岛的土著发现在岛岸的大青石边。一位土著取下夹着李米依鼻孔的螃蟹,以便将他从昏迷中唤醒。

“你自由吗?”李米依在接受另一位皮肤黝黑的土著亲吻后问道。

两个土著摇了摇头并相互望了望,李米依知道了他们的意思。

“他们根本不懂自由。”李米依自言自语道。

显然,这一情景让李米依有些困惑。甚至比在船上情景更让他晕头转向。当时,他向几个水手宣扬自由,以改革船内阶级制度。致使水手全部罢工,睡到中午12点才肯起床。以至轮船撞上暗礁。当然李米依也不是无事生非,原因是在一次节日庆祝中他看到船长及其他管理人员吃火龙果和香蕉,而水手们只能吃一些苹果、西红柿。为了使自己的改革抱负得以实现,他决定先了解当地的生活情况:

①每日九点起床,洗脸、打扫屋子,排便;

②做早饭---一些野果,土豆必备。主食:面;

③采摘野菜、野果,打猎,将打来的猎物多分一些给发现猎物和最终“杀敌”的人。

④吃午饭,不太讲究,多为苹果、马铃薯;

⑤下午,多休闲娱乐---晒日光浴,为同类瘙痒或摘取头发上的虱子。

注:以上事件均有压迫行为产生,除了严格的性别区分外,另有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毫无疑问,李米依作为自由的激进主义者,绝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自由的种子。

“丈夫也可以扫地!”李米依对萨玛勒弗夫人说。

“女人也可以打猎,男人也可以缝补衣服!”李米依站在山岗上挥动手臂,情绪激动。

“你们要创造,要个性!”毫无疑问,李米依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有些过于资本主义。

当改革成功实施后,李米依成了当地的名人,他心里自然十分得意。但好景不长,因为他发现没有一家人再愿意供他享用一次早餐。甚至连睡觉的地方,只能是当地居民的争议领土。好几次在睡梦中,他被人打破鼻子。

李米依终于醒悟过来,但更令他难过的是。他跑到海边,却寻不到一艘船只供他逃离。

➥ 本文由(梦溪)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危房

不得已,结巴根水再次去找了他的毛根儿朋友唐大嘴。之所以不得已,除了他家那已盖了三层塑料薄膜的土坯茅草屋,他也奈何不了自己的女人豆花。 女人豆花与结巴根水的婚姻,不说阴差阳错,至少也是一时之气。那年,要不是父母逼着她嫁给端着“铁饭碗”的那老男人,她咋会赌气,报复性地将自己嫁给了一脸络腮胡...

Waiting for you

前方是一团雪白的迷雾,孟婆说穿过迷雾有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喝下她那碗汤,趟过那潭清水,可以洗净前世的铅华。悠然都快不记得自己在奈何桥上徘徊了多久,是人间的多少年?又是人生的多少个轮回?当初悠然刚来到奈何桥时,差点直接被孟婆灌下那碗可以忘却所有的汤药,可是悠然不甘心忘记,舍不得忘记。在她的万般恳求下...

就要一个爸爸

这一天晚上九点多钟,六岁的晓晓见妈妈禾芊芊又领回来一个男人。于是他蹦着高的喊着:“妈妈!我求求你了,我就要一个爸爸——” 禾芊芊原来是“素素雅雅按摩足疗中心”的老板。今年二十六岁,高中毕业后,没找到工作。二十岁那年,她到一家洗浴中心当服务员。洗浴中心的老板程科笑睡了她...

你我之间的偶然

卫七言逛着企鹅上的古风部落,满意的欣赏着自己男神那雄浑性感的声线,不禁觉得生活真是美满。 正翻看帖子之间,又跳出一个广告贴——熹妃传。卫七言想着最近刚追完潋滟紫的小说,想一想里面的宫斗情节还是刺激得让人沉迷,便点了进去。只看见里面的配图,有几个可爱的小baby,还有让人羞耻的夫妻画面,不禁浮想联翩...

你的微笑,曾经慌乱过我的年华

妍走进学校大门的时候,这里早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时间一晃,匆匆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家就这在这个镇上,但妍只在毕业后回过一次这里。那一次,也是十年前了。学校还是自己上学时的样子,而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 正对着校门的仍然是学校的礼堂,只是那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白墙灰瓦建筑已经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