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师真好

阅览1708 作者:王凤文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875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榆树乡中心小学二年一班班主任和丰花老师第一节课给学生上算术,发现李玉芝没来,问道:“谁知道,李玉芝怎么没来上学?”

一个叫徐小凤的女生站起来回答道:“她爷爷奶奶病了,她要伺候!”

徐小凤跟李玉芝是一个屯子的。

和老师开始上课。

一连一周,李玉芝都没到校上学了。

周日下午三点,和老师骑着摩托车赶了七里路程,来到了李家屯李玉芝家。她看见,李玉芝正在给爷爷李大柱喂药。看见李玉芝的奶奶韩玉珍正躺在李大柱的右边,不住地咳嗽着哼吆着。不用问,这老两口都患了重感冒。

和老师知道,李玉芝的爸爸李志,妈妈辛玉芬,到大城市打工十多年了。

李玉芝是在津河市出生的,也就七个多月吧,辛玉芬就把她送给了爷爷奶奶。

李玉芝活的可真不容易。

李志、辛玉芬已经四年多没回来了,不但没回来,现如今已经跟家里断了联系。李玉芝和她的爷爷奶奶,都不知道李志、辛玉芬到底在哪座城市里打工了。原来留下来的手机号也打不通了。

和老师帮助李玉芝给爷爷奶奶喂完了药,又给做完了晚饭,这就要离开了。

李玉芝流着眼泪说:“老师,俺不能再上学了。俺得在家里伺候俺爷爷奶奶。俺爸爸妈妈,不知在哪里啊。俺妈妈不是咱这里人,俺妈妈老家在哪里,俺也不知道啊。老师,等俺爷爷奶奶病好了,俺带着他们去找俺爸俺妈……”

和老师忍不住的流下了眼泪。她说:“玉芝,你放心,老师会帮助你的。你得上学读书。你放心吧!老师不会让你退学的。”

又过了一周。二零一六年八月十三日上午,和老师跟自己的丈夫刘长青,雇了一辆出租车,把李大柱韩玉珍两位老人送进了乡里唯一一家养老院。费用都是和老师出的。

李玉芝继续上学了。

在养老院里,经医生治疗,李大柱韩玉珍的病都痊愈了。刘长青在县民政局工作。刘长青跟乡领导商量,基于李大柱韩玉珍的身体条件,都六十多岁,还能劳动,便在养老院里安排了工作,干些个力所能及的活计,吃住不花钱了,每月都给他们五百元零花钱。

这下好了。李玉芝的爷爷奶奶总算是有了着落。李玉芝住进了中心小学寄宿生宿舍,吃住都在学校。这下好了,李玉芝便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上了。

“和老师真好!”李玉芝的心里时常念叨着:“要是俺妈俺爸跟和老师一样就好了……”

➥ 本文由(星辰)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夕阳是酒杯酒水是无奈

一 “叮咚——叮咚——”门铃脆响。 “哟,小宝来了。”刘英一把抓住孙子肥嘟嘟的小胖手领进屋里,“你妈妈咋没来呢?” “我妈妈去上班啦。“小宝奶声奶气,“奶奶,这是妈妈买的大鲤鱼,她中午要过来吃您熬的鱼,妈妈说您熬鱼最好吃。” 刘英随着小宝的手指瞅瞅儿子手里提的黑塑料兜,鱼正在里面折腾得欢...

惊魂者

惊魂者 1. 临近银行下班,一个女人从里面匆匆走了出来,一摆手就上了出租车:“去S县城。” 看到女人一副着急的模样,一定是刚取了钱,要去县城办急事。范明心里掠过一阵惊喜——机会来了。 蒙蒙细雨一直飘着。 县城和市区很近,只有几十公里。出市区没多久有一个小岔道,岔道通往一个小山村,比较偏僻...

报酬

装修房子需要砂、水泥。 老杨是一个专门的挑砂工。 老杨站在楼下的草坪边啃一个馒头。 一个女人站在楼梯口冲着老杨喊:“挑砂的,过来。”女人指着放在楼梯口的一个大冰箱:“给我把冰箱搬上六楼,多少钱?” 老杨轻轻的推了推冰箱,试了试轻重。老杨说:“你是知道的,冰箱不好背,又倒不得,又重,你给二十块钱吧。”...

我的神婆婆

所谓的神婆婆。是我爷爷的亲弟弟的妻子,我管她叫婆婆。她出生在十九世纪末,成长在二十世纪。她身材纤弱细小,慈眉善目,头尖脚细,大门不迈,小门不出,是个标准的农家主妇且是个文盲连谱通话都听不懂。可她却有超凡的本领,会借助神灵的能量未卜先知,常救人于危难之中。所以人们称她是神婆...

你就是我们的孩子

“大叔大婶!帮帮俺吧!俺来这找俺爹俺娘——” 这是二零一七年三月一日上午十点三十九分,坐落在友爱道十九号的友谊餐馆里,老板魏德亮老板娘曲淑香正在店里忙活着,一个衣衫不整蓬头垢面的少年趔趔趄趄的走进了店里。魏德亮曲淑香赶紧停下手里的活计,把少年搀扶到了里间沙发上。看样子少年是饿极了渴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