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十亿人的宝岛母亲

阅览1840 作者:云归梦里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748 阅读时长:大约 1 分钟 ☑

1997年4月,大陆首例无关供者骨髓移植手术在北京307医院进行,这也是跨越台湾海峡的第一例骨髓捐赠,受髓者是罹患白血病的17岁安徽少年。当台湾志愿者几经辗转将骨髓送达北京时,患者父母只了解到有限的信息:捐髓者是一位年过50的台湾妇女。这位捐髓妇女捎来一句话:希望自己的骨髓能够挽救少年的生命,让他重返校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由于种种原因,手术最终失败了。沉浸在悲痛中的少年母亲对记者说:“海峡两岸都为我的孩子付出了努力。我是孩子的生身母亲,那位远在宝岛的母亲是孩子的再生母亲,我们全家永远感激她!”

4年后,记者到台湾作驻点记者。经多方打问,终于找到了这位感动两岸的“宝岛母亲”——已经年近六旬的杨秀霞。

“这是我应该做的。骨髓捐了还能再生,孩子没能救活是最大的遗憾。”她这样对记者说。当年她55岁,是捐髓的最后年限。面对亲友的顾虑和劝说,她义无反顾走上手术台,平生第一次乘飞机到花莲为大陆少年抽骨髓。只抛下一句话:“能与这孩子配型成功,说明我俩有缘,我一定要为他捐出骨髓,挽救他的生命。”

“我在大陆也有个儿子了,不知他长得跟我像不像?”杨妈妈曾这样幸福地对亲友说。家境并不宽裕的她念念不忘这位与自己有缘的安徽少年,甚至拿出积蓄打制了一块纯金的“吉祥符”,准备在日后见面时送给这位少年。

手术失败的消息传来,这位母亲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但是这份隔岸同胞的深情依然激励着她们一家人奋勇向前,努力战胜生活。

时隔数年,这位慈善、平和的母亲谈及那个孩子,眼里仍闪烁着泪光……“我从没想过回报,只是希望自己能为他做点儿什么,这是说不清的缘分!”

台湾是中国割不断的血脉,两岸同胞的同源同根是剪不断的。多少同胞因为历史遗留原因,一生都未曾相见。正如赵嘉音那首《台湾,我们等你回家》写出了多少人潜藏在心的执愿啊。

➥ 本文由(雅歌)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花城》秦牧

花城 秦牧 一年一度的广州年宵花市,素来脍炙人口。这些年常常有人从北方不远千里而来,瞧一瞧南国花市的盛况。还常常可以见到好些国际友人,也陶醉在这东方的节日情调中,和中国朋友一起选购着鲜花。往年的花市已经够盛大了,今年这个花海又涌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因为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花木的生产增加了...

你给的温柔,不再重来

过去的东西是不会再有的,所有曾经的一切过去了就过去了,空空的怀念的时候,无非我希望你一直被自己爱的人爱着,只是满足心底莫名的感觉,仅此而已。我依然固执的认为,我的青春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怀念只会让自己后悔没有时间珍惜现在。除了虚无缥缈的幻境,什么也得不到...

可否让回忆死在过去

如果可以我想让曾经那些回忆死在过去,你的离开让我的世界开始慢慢变成灰色, 泛白惨淡记忆也让我越来越讨厌自己了。那些泛黄的我写给你的日记本都已经盖满了灰尘,我都忘了有多久没有打开看过了。 我知道里面的一字一句都仿佛是揭开伤疤的利器,我害怕但是又会忍不住去看看。 曾经我爱过一个人...

感谢你璀璨了我盛夏流年

感谢梦盛装莅临我的青春 小小的青涩,牵着熟悉的青春,余霞点点,是晓日,默默的清晨。但不见你,空留一张久违的书信。 ~题记 感谢梦盛装莅临我的青春,让我遇见了你,璀璨了我盛夏流年。 梦中的相遇,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或是迷离,或是哭泣,可触而不可及,这旖旎,这淅沥。 应该是个晚上...

掬一捧秋水,煮一壶诗韵

推开秋的轩窗,风轻轻吹过,携来雨的柔媚,嫣红的枫叶取代了夏花的灿烂,一缕芳香从门前篱笆的缝隙钻出来,落在铺展的那纸素笺上,谁在窗下,执笔描摹着菊的影像。 湖光山色,碧波潋滟,掬一捧秋水,煮一壶诗韵,静倚阑珊夜下,举杯对月浅酌慢吟,趁着秋露尚未凝结成霜,许我,将这一壶湿漉漉的文字,以诗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