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十亿人的宝岛母亲

阅览1841 作者:云归梦里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748 阅读时长:大约 1 分钟 ☑

1997年4月,大陆首例无关供者骨髓移植手术在北京307医院进行,这也是跨越台湾海峡的第一例骨髓捐赠,受髓者是罹患白血病的17岁安徽少年。当台湾志愿者几经辗转将骨髓送达北京时,患者父母只了解到有限的信息:捐髓者是一位年过50的台湾妇女。这位捐髓妇女捎来一句话:希望自己的骨髓能够挽救少年的生命,让他重返校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由于种种原因,手术最终失败了。沉浸在悲痛中的少年母亲对记者说:“海峡两岸都为我的孩子付出了努力。我是孩子的生身母亲,那位远在宝岛的母亲是孩子的再生母亲,我们全家永远感激她!”

4年后,记者到台湾作驻点记者。经多方打问,终于找到了这位感动两岸的“宝岛母亲”——已经年近六旬的杨秀霞。

“这是我应该做的。骨髓捐了还能再生,孩子没能救活是最大的遗憾。”她这样对记者说。当年她55岁,是捐髓的最后年限。面对亲友的顾虑和劝说,她义无反顾走上手术台,平生第一次乘飞机到花莲为大陆少年抽骨髓。只抛下一句话:“能与这孩子配型成功,说明我俩有缘,我一定要为他捐出骨髓,挽救他的生命。”

“我在大陆也有个儿子了,不知他长得跟我像不像?”杨妈妈曾这样幸福地对亲友说。家境并不宽裕的她念念不忘这位与自己有缘的安徽少年,甚至拿出积蓄打制了一块纯金的“吉祥符”,准备在日后见面时送给这位少年。

手术失败的消息传来,这位母亲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但是这份隔岸同胞的深情依然激励着她们一家人奋勇向前,努力战胜生活。

时隔数年,这位慈善、平和的母亲谈及那个孩子,眼里仍闪烁着泪光……“我从没想过回报,只是希望自己能为他做点儿什么,这是说不清的缘分!”

台湾是中国割不断的血脉,两岸同胞的同源同根是剪不断的。多少同胞因为历史遗留原因,一生都未曾相见。正如赵嘉音那首《台湾,我们等你回家》写出了多少人潜藏在心的执愿啊。

➥ 本文由(雅歌)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思念在无悔里等待,在诗韵里沉醉

思念在无悔里等待,在诗韵里沉醉 思念如海,繁乱成灾,无关风月变迁,无悔一生等待,沏一壶心茶,等你踏香而来,牵着风情,拽着浪漫,与你一起随风起舞,伴墨摇摆,直把风情舞月明,也将风花醉月夜,清香百年,万古流芳。 掬一捧清雅,让等待如诗,在一番斜风细雨里,对坐时光,让心播进诗行里,让等待无悔岁月,陌上花开...

描写春雨的美文摘抄

恋上这雨夜的安宁,不知是夜的渲染,亦或是雨的浸润,雨夜总是安宁的如同熟睡的婴儿般娴静祥和。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描写春雨的美文摘抄,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描写春雨的美文摘抄 如丝的春雨轻轻地透过窗帘透进了我的心,在我心中就那么轻轻地泛起了一朵涟漪,滴答滴答的响着。 我赤脚站到院中...

《快意在秋天》曹正文

快意在秋天 曹正文 一夜新凉,满目清寒,快意在秋天。 秋风不似春风温柔、夏风热烈、冬风凛冽,她是那么豪爽舒展,悠闲洒脱。 秋雨不似春雨缠绵、夏雨放肆、冬雨沉闷,她是那么跌荡飘逸,放达疏狂。 秋月不似春月朦胧、夏月短暂、冬月惨淡,她是那么清朗皎洁,高雅明净。 秋花不似春花娇艳、夏花淡雅、冬花冷艳...

时光不老,青春不散场

【时光不老,青春不散场】 初夏微凉,岁月暗香,如一坛陈酿,历久弥香。如歌的岁月里,且行且唱,与指尖跳脱的文字一道,走过露脚湿寒的晨曦,睡眼惺忪的午后,瞑色渐合的黄昏,在落日的余晖里跟青春挥别。 弹指时光,芳华渐老,如风七月,木槿年华,于人生留一笔浅墨,向岁月倾诉你我的故事…… ——题记 落寞的午后...

“小善”与“小恶”

在现实社会中,积极进步的道德观与腐朽落后的道德观总是并存的,人们或善良、或邪恶的行为心态便是这两种道德观的具体表现。善良与邪恶都是从微小的积累中所体现出来的,当 小善 与 小恶 经过了量的累积,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大善 与 大恶 ,此时,人的思德便体现出一种鲜明的正反对比。 刘备当年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