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与书结缘

阅览647 作者:佚名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171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作者:陆昕(系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文人与书结缘,是非常自然的事。因为文人的事业、生计都与书分不开,由此而爱书、藏书也就理所当然。然而,书又具有商品属性,并非你所爱、所想的书都买得起、藏得住,所以又生出许多文人与书的酸甜苦辣的故事。人们爱看书话,一半原因是为了获取一些版本知识,另一半,依我看,也许还是大半,就是想看看这些藏书故事。

由此而想起我结识的一些前辈的往事。虽然谈不上故事,却与书有关,随手写下,以作雪泥鸿爪。

启功先生藏书甚富,与客厅相连的一间房中,列架充楹,却非四壁皆书。因为四壁皆书,则表明中间是空的,可容人走动。启先生这间房中的书架却是一排排行列,只供人穿行。这书库并不任人进入,我那次也是“误入白虎堂”,事前并未请示,事后也不好说明,但由此知道启先生藏书很富。不过有次与先生闲聊时,聊到他过去坎坷多年,没钱买书,又聊到我祖父的好友赵元方,他感慨道:“文人没有不爱书的。赵元方有钱,可以买好书,所以我们这些人,都羡慕他。”他到老年,仍然买书不辍。有一回,中国书店某师傅送来某部大概是他久思不得的古书,启先生翻看时手都因激动有点哆嗦。我怕打扰,起身进了他的卧室,见床前柜上有他自作的一副对联镜心,上书“饮余有兴徐添酒,来日无多慎买书”。看着联语,回想方才,“言行不一啊”,我心想。

启先生的好友张中行也爱书。记得我第一回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见到张先生,只五句话过后,张先生马上问了句令我大感突兀的话:“你们家还有多少书?”看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张先生起身,一指他身旁和身后的白墙,又将两手向四下里一分,问:“一面墙?两面墙?能摆几墙?”张先生藏古书不多,旧书不少。他跟我说,因他佩服周作人的学问,又跟周的私交不错,所以周作人的所有著作他都有,并且本本都有周的亲笔题赠。“文革”时,张先生怕红卫兵问罪,将周的题赠页一律撕去销毁,将书全部保存下来。我听后想,这纯是知识分子的书生气。

朱家溍先生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大家,我对他说的话中印象最深的是有次他说:“凡是收藏家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穷人。因为每一样经他收藏的东西他都视为拱璧,难以割舍。光收不卖光进不出,而天下得有多少好东西?个人能有多少钱财?直到最后收不动,变成穷人完事。”

看前辈的书话,常见有“室人交谪”一语。这是文雅的说法。直白地讲,就是夫妻打架。因为书而夫妻反目、争吵,已是藏书文化中一道说不上亮丽的风景线。由此,我倒认为,文人也要卖书。因为文人的买书钱是从那有限的几个“俸禄”中省出来的,而且节省的还不是他自己的,是带着老婆孩子的衣食之资。所以,文人不应完全走藏书家之路,将本不富裕的自己变成穷人。爱书、藏书无可厚非,但断不能影响了家庭。况且,书本身就需要流动,你把它禁锢在家,实质也是对书的伤害。自我得之,自我散之,使其流布人间,与天下人共赏,正体现了书的最大价值和最佳途径。

➥ 本文由(落花)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一个人的孤独和寂寞

淡淡的午后,没有一丝倦意,和往日一样,依然淡淡的坐在这里,打开饮水机,泡一杯淡香的茶,少放一许糖,微微的苦,丝丝的甜,如果非要寻找一记不寻常,我想说的是,唯独今天没有播放任何音乐,依稀可以听见外面的妈妈喊吃饭的声音,指尖划过键盘我的手,眼珠盯透屏幕我的眼,吮吸过虑嘴部我的唇,眼睛开始模糊...

哥本哈根没有童话

哥本哈根没有童话,只有对你的思念…… 无尽的海岸线,延绵不绝,写着我对你的思念。你在岸的那头,而我在这头…… 十年前的共剪西窗烛,十年后的分割两地,你早以走到天涯,而我却还在最初的老地方,思念着天涯的你。 风吹动了书页,吹动着那首记在书上郭沫若的诗,春暖花开,美人鱼雕像在海边静静冥思...

倔强的生命

那曾遗落在唐风宋词里的一粒生命,一丝柔情,一念繁华,如今在时光的驻足中奇迹便得到了最美的邂逅。——题记 若为艳花则努力绽放,若为绿草则坚强成长,若为幼苗则倔强长大。你只有用尽力气战胜自己才会见到属于你的天空。 没有人能把你未走完的路走完,没有人能把你未做完的梦接上,也没有人能把你未得到的追求所实现...

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曾经相信,海枯石烂是永恒的象征,但是现实让我明白,海会枯、石会烂,雨水可能不会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身边的人一个个势力的背叛,海枯石烂的永恒,原来并不存在,而你,为何还在这里? ——题记 那是一个酷热的夏日。军训,对于涉世不深的初一新生来说,注定是一场磨难,尤其是我们女生,更是苦不堪言。 “啊!...

别再跟穷孩子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应该向所有学生大力宣扬的是,接受高等教育是有机会体验知识带来的觉醒,而不仅仅是提高赚钱的能力。马特·鲁尔克/美联社摄影 一名12年级的高中学生写了一篇申请大学的文章,描述她想要从事与海洋学相关的职业。我们就叫她伊莎贝拉好了。几个月前,我们利用午餐时间在我的教室对文章进行了润色。文章写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