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

阅览4115 作者:梁安早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078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各种红红绿绿的年货摆满了街头巷尾。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过年味儿。

电话响了,是阿妈打来的,她在那头说:“小早子,什么时候回来?家里的那头猪养得肥肥的呢。”我都当父亲了,可她还是叫着我小时候的奶名。

我说:“二十七那天呀。”

阿妈说:“嗯,到那天早点回来呀,大家都等着你。”

自从我参加工作,在外面居住后,每年腊月二十七的前几天,阿妈总会在电话里这样对我说,我也是这样回答,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变过。

放下电话,我怔怔地站在那儿,思绪像往常一样,又回到了童年。

童年中的年,像一盏摇曳的油灯映照在斑驳的墙上,有些地方迷离。而那明亮的地方,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将我的双眼也弄得艳丽起来了。

会持家的阿妈将打糍粑杀猪的日子一般定在二十七那天。

到了那天天不亮时,阿爸和阿妈就起床了。一个在灶里生火,往大铁锅里加上水,支上蒸笼,一个在井边淘洗糯米。

我们起床的时候,蒸笼里冒出糯米特有的香味,飘得一个屋子都是,勾得我们喉结上下滚动,咕嘟咕嘟吞咽着口水。

这时,来帮忙的亲戚和左邻右舍都赶到了,从屋檐下往堂屋里抬石臼的,磨刀的,找绳子的,扛梯子的……没有一个闲着。

待所有的事都做好后,阿爸用一个铁铲从蒸笼里舀出一团团香气四溢、白得几乎透明的糯米,装在一个木盆里。

我与哥哥姐姐四人守在蒸笼旁,翕动着鼻翼,使劲地吸着那香味儿。同时,眼睛睁得圆溜溜的,紧紧地盯着木盆里的糯米,多么希望阿爸说:“你们各抓一团去吃吧。”

然而,阿爸仿佛将他的子女当成了空气,不看我们,也不说话,只顾忙着自己的。他不开口,我们也不敢去木盆里抓糯米吃。

这样看着,肚子里的馋虫蠕动得更厉害,不知是谁说的:“我们去看他们打糍粑吧。”

我们跟在阿爸的后面,来到堂屋里。他将糯米倒入石臼中,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各拿了一根一头粗大的木棒,你来我往“咚咚”地捣了起来。

等糯米捣得黏黏的,像凝脂似的糕,绞在木棒上,抬到撒有厚厚一层大米粉末的簸箕里,阿妈用草绳套在木棒上,将糕拉下来,揉成长条形,手儿一握,一拧,拧下一个鸭蛋大糕团。

阿妈的动作娴熟,飞快,一会儿,长条形的糕被她拧完了,簸箕里出现许多“鸭蛋”。

我们姐弟们各抢了一个在手中,在木板上压扁后,放在手上用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着边儿转动着。

可是,我们的功夫不到家,做出来的糍粑不像大人那样又圆又薄,扁的,棍儿状的,三角形的,一头细一头粗的……各种形状都有,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大人看着我们的杰作一边呵呵笑着,一边找各种话儿打趣我们。

于是,整个屋子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年的物品丰厚了,糍粑可以买,猪肉可以买,什么都可以买,但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了。

➥ 本文由(念念)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写在三好的两个月

一晃,在三好网整整2个月的时间了。在瑞思离开的时候中间没有怎么休息,感觉一直在忙碌。 总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在什么时候都会遇到令人温暖的人,事,物。不仅仅是因为有人愿意帮你,而是真正的想去欣赏对方,不为了所谓的名利。 开始的一个月,在紧张而激动的每天度过,感觉在瑞思的日子是忙碌无比的...

一个基督徒的情感日记(19)

2018年1月18号: 就在我准备写今天的这篇日记之前,我和我的母亲讨论了一些属灵的话题,我问母亲是否知道《圣经》旧约民数记里, 神为什么叫摩西为什么要打造一个铜蛇,并让摩西把铜蛇举起来,被火蛇烧伤的人看到铜蛇以后就痊愈了?母亲说:“这个不太容易理解。”于是我就对母亲解释说:“铜蛇...

最后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为期十天的三下乡落下了帷幕。到了离别之际,难免会有离别愁绪。乘载着我们的汽车,缓缓地驶离新有小学,驶离我们生活了十天的这片热土。看着与我们相处了那么久的孩子们向着我们不停地挥手,一时之间,我的眼泪布满了眼眶,我的脑海里不停地呈现出我们之间相处的每一个美好的画面。...

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故事

在我的衣柜里,每一年都有很多衣服拿进拿出,唯有那套校服和那件婚纱一直挂在同一个地方,叙述着我和他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故事,见证了我们一同走过的十年时光。 十年前,我和他不过是隔壁班两个互不相识的高中生,到了下学期我们两个班的英语课由同一个老师来授课,而我和他都是老师钦点的英语课代表...

情丝秋语,天涯路

情丝像是迷蒙纱帐中一抹浅淡的香薰,于月出人静之际,扰一湖平静的叶覆秋水,微起波澜,幽媚款款。 遇见,让情丝发酵成岁月中清甜的米酒,香醇可口;远离,又让情丝断根系结,一丝封喉。于是,寻觅的过程终从咫尺涌向天涯,在悲戚的凝望中模糊了拥吻的温婉娇羞,唯有收回挥离的手掌,颤抚悲伤遗漏。 人说,自古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