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雪时分的朋友

阅览17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228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两个十分了得的朋友先后遇到坎儿,朋友甲进了拘留所,朋友乙进了监狱。一时间,素日围在他们身边靠他们吃喝的那些狐朋狗友作鸟兽

鸟兽散,也有一些人起初未显薄情,嘘寒问暖,打点关系,帮助照顾家里人。但这样的人终归还是越来越少了。朋友甲出来得快些,也不过是八个月,不离不弃的朋友落了有四五个。朋友乙经过不屈不挠的申诉,两年后逃脱囹圄,他的朋友只剩一两个而已。

物是人非,大家聚在一起喝酒,都感慨着世态炎凉。朋友甲或许是自觉友多,便安慰乙。乙道:“迟饭是好饭。这时的朋友少不见得是见坏事。眼儿大的箩筛着顺,但筛出的杂屑就少。眼儿小的箩筛得虽然涩,但筛下的肯定都是好面。”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正坐在阳台上看天纷纷扬扬地落雪。“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几乎是人人皆知的《问刘十九》。白居易在未雪之时,煮酒以待将至的朋友。酒蚁碧透,火色正艳,朋友来到围炉而坐,絮话夜谈,窗外的雪这时候已经飘起来了吧,酒香染着雪舞,优美而浪漫。这时与你对坐的朋友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可能是什么样的人呢?实际上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把朋友的种类和雪联系在一起,我突然觉得无法想象。晴天,和你聊大雪小雪节气风向的朋友,该是那种最一般的衣食茶米的朋友吧?那么雪花徜徉里和你谈诗论道的朋友,该是那种怡情雅趣弹筝抚琴的朋友。雪中牵手漫步的朋友,该是知己。雪中送炭的朋友,该是挚人。——这便是朋友中最深情的一种了吧?

然而,不。还有雪后呢。曾记得有一年大雪连连,在雪中大家还呼朋引伴的出去闹雪。雪住之后,温度陡降,雪路肮脏,每日房檐下响着悠长而清脆的雪化声。不得不出门的时候,裤脚必定要粘上泥浆。于是,大家都在屋里安分呆着,很少再有人去那冰冷凛冽的世界踏步。“下雪不冷消雪冷。”——俗话提炼得多么意味深长。宛若短暂的灾难来临时,尚会有许多人凭余热相助。但若一直陷在井里,愿意伸出的手就会越来越少。

消雪时分,是极致的寒。在消雪过程中站立的人,宛若裸体,脆弱孤独,不言而喻。而有太多的人习惯锦上添花,有许多人习惯雪中送炭——这是另一种锦上添花,连对待灾难也喜欢只衬在氛围热闹的那一瞬。然后,便是庸常简陋的消雪时分:一捆木材,一叠铜板,一双旧靴,一块方巾,一壶开水,一碗咸菜……再来临的朋友,还是朋友吗?他就是印在你生命骨脉里的亲人,就是和你用心灵建造起血缘关系的亲人,就是值得你用全部诚挚的热泪来拥吻的亲人。

我尊重衣食茶米的朋友,欣赏弹筝抚琴的朋友,喜欢牵手漫步的朋友,珍视雪中送炭的朋友。而我最理想的是,消雪时分的朋友。希望自己如果将来遇雪,也会有一些消雪时分的朋友,哪怕只有一位,我也会视为莫大的幸福。——固然不希望朋友遇雪,但当大雪飘飘,我希望我就是那种消雪时分的朋友,那种在寂寞的夜晚敲响朋友门环的朋友。

因此,当心里暗暗希望能和那个人成为朋友而又因此人气势正盛不想靠近时,我就会不无卑鄙的想:若是他在消雪时分,那该多好啊。那时,我的脚印镌刻在一片泥泞之中,一定会清晰得如一朵朵梅花。

➥ 本文由(墨客)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当苦难比想象的还长了一些

当苦难比想象的还长了一些 文/林美美 每当别人对我说:“坚持下去,你一定行!”的时候,我很想去相信,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我拿什么去相信。是证据?是力气?是条件?是前方的光亮?是透漏出来的,哪怕一丝的希望? 可惜的是,以上的一切,我都没有。 我相信过,可是落空。我再相信,再落空。再相信,再次落空。...

有毅力的人无论怎么样都会过的很幸福

有毅力的人无论怎么样都会过的很幸福 文/融小墨 最近读书甚少,但是每天在大量地读健身知识,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些女孩子用的什么二十一日节食减肥法减掉的都是水分和肌肉根本不是脂肪,因为一个人有百分之五六十的重量都是水分,所以一吃饭体重立刻回来有的还要加倍奉还。 还知道了不吃主食就没有碳水化合物的补充...

暗夜里,谁的浅笑寂寞如星

窗外天空里雨正下得淋漓,酣畅而尽致。 你会不会想到,我在这个雨后的中午写字来怀想我们的相遇,悼念我们已逝去的时光 <遇> 2008年。夏末。 阳光在中午明净的天空里肆意的铺散开来,映着人们额上晶亮的汗珠。 新分了寝室,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即将来临的高三准备着,被褥水瓶,毛巾鞋子...

我们是兄弟

人过中年,有许多事早已忘记,但有一个日子,我始终铭记:1981年10月26日。那是我们离开家乡走进军营的日子,那是我们人生梦圆的日子,正是从那天起,我们成为了战友,结为了兄弟。 人过中年,有许多人早已忘记,但有一群人我始终铭记,那就是他,那就是你,那就是我的战友,我的兄弟。我就是闭上双眼...

从生活的细微处寻找意趣与哲思之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篇短短的寻梦文化小说《受戒》的出炉,突然扭转了自1949年以来的小说审美观念和重大题材的创作美学原则。人们惊讶地发现,文学作品原来是可以这样去吸引读者的。于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便开始引领文坛风骚,汪曾祺遂成为一面旗帜,一批作家聚集于此,专注于美文的创作,一扫“伤痕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