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麻袋

阅览2701 作者:方奇诺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052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三年前,在我家客厅的一角,总是放着一个麻袋,这是奶奶的。她每天早上都要去爬山,也都要带着这个麻袋。因此,奶奶的麻袋在我心中一直是个神秘的东西。

这个麻袋原先是用来装水管的,黄颜色,后面还破了几个洞。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麻袋,却让奶奶如数家珍,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听爷爷说过,麻袋的岁数比我还大,是奶奶在码头捡的。看到这几个大洞,我的心里不由得对这个麻袋有了一种敬佩。

有一次,我和奶奶去登山,我特地去把麻袋接过来,想看看它的用处。奶奶刚开始说小孩子不要干这种“脏活”,我嘻皮笑脸地对她说:

“没事,没事,尊老爱幼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嘛!”

当我们到了山顶时,就看到台阶上有好几个易拉罐。我看到这些“宝物”的时候一蹦三尺高,立刻丢下麻袋,去把他们当足球踢了。但是我回头时却看见,奶奶在我身后弯下腰来,捡起了麻袋,抬起头来对易拉罐怔怔地发呆,然后面带微笑地让他们到了麻袋的“肚子”里。

看到这一幕,我心中隐约知道这个麻袋是用来干什么了!

回去的时候,奶奶又发现了一地乱扔的易拉罐,就像是发现了宝藏似的,心里简直乐开了花,连眼睛里都放出了光彩:

“一角,两角,三角……九角,孙儿,回去给你买个茶叶蛋!”

后来,麻袋被塞得鼓鼓囊囊的,奶奶才依依不舍地看着剩下的两个易拉罐,扛着麻袋走回了家。

当然,偶尔捡到的一两个废品,在奶奶灵巧的手上或许就会变成一些“小玩具”、“工艺品”、“小工具”……在奶奶这里变成的“宝物”的东西各种各样:“空气炮”、“喷花壶”、“大嘴怪”……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直到两个月前,奶奶从山上回来的时候下起了雨,那一场细细的雨把她和她的“宝物”淋了个透。奶奶刚找到一个避雨处,却发现雨中还有一个没有了双腿的乞讨者。他在路边坐着,任凭雨水洒在他身上,打湿薄薄的衣裳,就像是一尊雕像。

“可怜的人哪,你怎么不回家?”奶奶温和地问。

“家?家早就没了!”乞讨者头也没抬,冷冰冰地回了一句。

听了这话,奶奶沉默了一阵,她想起了当年地里干旱的情景,想起了当年农民骨瘦如柴的样子。奶奶一句话都没有说,默默地拿出了自己一年的积蓄,并把自己当作宝贝珍藏了多年的麻袋放下,赠与了那个乞讨者,并说:“祝你早日找到自己的家。”

说完,奶奶站起身来,回到自己温馨的家中去了。路上,她的眼泪像断线的风筝,一滴一滴的,和雨滴一起掉落在地上……

当我回到家时,我惊奇地发现,奶奶的麻袋不见了。我刚要追问,奶奶的房门却已经重重地关了上去。

“八成是把麻袋送给别人了吧。”爷爷在一旁说道。

听了这话,我再扭头望着奶奶那日渐伛偻的背影,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 本文由(朗朗)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星源专属表演

时间飞快,转眼就来到三下乡的重头戏——文艺汇演。从还没来这边就开始筹划晚会,从一点点的修改开始,从不断地调整到逐步完善,这几天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认认真真抓紧时间排练,各位小老师不断地调整,不断练习,为最好的舞台效果而努力。 终于来到了这天,下午烈日炎炎,学生们纷纷搬着自己的小板凳冲向小舞台...

三姐

有道是:患难见真情。在我诸位结交的姊妹中,通过近期我娘家发生的一起意外事件充分表明,三姐才是我真正的姐。尽管不是亲姐,却胜似骨肉亲姐。 话还得从我弟弟的一场不测的车祸说起。 十天前的一天深夜,我突然接到来自浙江打工姨妈的一个不幸电话,称我打工的弟弟在当天下午骑摩托时不慎撞倒一个老汉...

[母亲节文章]脚印

在成长的世界里,时间是经,空间是纬,细细密密的织出了快乐与忧愁,织出了开心与泪水.而在记忆的每一个转角,每一个绳结之中其实都有一个秘密的记号,在我的记忆里,关于母亲的记号就是脚印. 小时侯家里穷,没钱让我上幼儿园,于是妈妈就总是背着我去村口的小河边学习.河边有很多沙土...

恋爱时的那碗面

和妻相识于一九八七年的寒冬。那一年,我还是个又穷又酸的中师生! 岳父和我算是同乡,他是个老兵,抗美援朝后追随王震将军的部队去了东北,一呆就是三十多年,那段艰苦、沧桑的日子让岳父放弃了回乡的奢望。直到退休后,他才再一次想起自己阔别多年的故乡和遗留在故乡的亲情。 带着几十年魂牵梦绕的思念...

三尺讲台挥汗如雨,一支粉笔指点迷津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是贯穿了一位人民教师的信仰。近两个月的教案准备,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今天,“启航”实践队的老师走上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三尺讲台,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最认真的态度为同学们上一节生动的课。我们的工作在上榕小学已经开展了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