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质的爱

阅览2797 作者:马亚伟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893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父亲好几年都不种棉花了,这类农作物一般是不赚钱的。今年,母亲只是漫不经心嘟囔了一句:女儿家的棉被该换新的了。父亲便不声不响地种了二分地的棉花,这么点,不卖,只为自家用。

育种,锄草,施肥,管理,打药,这一系列的活儿,我统统没看到。漫长的过程,是从春到秋,我能想象父亲怎样细心地侍弄这二分地的棉花。我没看到过棉田,我看到的是刚刚弹出来的新棉花。一大捧一大捧的,母亲托人捎来了。

我把脸埋进棉花里,小时候我就常常这样,我喜欢新弹好的棉花里那种味道,有淡淡的草木清气,还有阳光的味道。人若是包裹在里面,就像婴儿陷入一个舒适的摇篮里一样,任凭外面的世界如何冰天雪地,也会不忧不惧。

几天后,母亲急匆匆赶来了。她知道我的针线活仅仅停留在缀上一颗衣扣的水平上,做棉被这样的大工程,非得请她老人家亲自出马。

母亲把棉花、被里、被面统统准备齐全,算好了几床棉被要用多少棉花,然后就开始做了。她选一个天晴的日子,她的眼睛不太好了,需要有足够的光线才能做。我为母亲把窗帘敞敞地拉开,她站在玻璃窗前,把棉被铺到大床上,开始穿针引线。她双臂高高举起,眯着眼睛,很努力地纫针。这样的时候,母亲的嘴巴常常撮起来,唇上的纹路皱皱的,显出很卖力的样子。做的时候,她的动作却非常娴熟,飞针走线,棉被上留下一行行均匀密实的针脚。

我过来想帮母亲的忙。一个小小的针,到了我手里,怎么都不顺手。母亲见我笨笨的样子,夺过我手中的针,嗔道:看你的书去!真不知道我做不动了,你怎么办?我说:没事,现在有蚕丝被,还有羽绒被,都挺暖和!母亲抬起头,不以为然地笑笑说:什么都不如棉被暖和,冬天,一床棉被盖在身上,连梦都踏实!这个我承认,我盖过蚕丝被,轻飘飘的,根本就不适合北方人。

我看到,母亲给我做棉被的时候,一脸的成就感,仿佛她在做一项多么宏大的事业。做着做着,她还哼起了歌。对于母亲来说,女儿长大了,不再依赖她,她的爱有时候无处安放。现在,有这样一种途径来释放她对女儿的爱,她是满足和幸福的。

对于我来说,父亲母亲给我的爱,就像这棉被一样,是棉质的,温暖、踏实,无可取代。爱如棉,棉质的爱里,是深深关切的暖意,是缕缕不断的深情,是密密缝制的关爱。

➥ 本文由(梦溪)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故乡的元宵节

在我的故乡,正月初一早上和元宵节早上都要吃汤圆,大概是讨个团团圆圆的意思,但是现在我们那里有些人家不吃汤圆了,而是做饺子,馄饨来代替。但我家每年都做汤圆吃,从来没有改变。小时候我还在被窝时,就被我母亲唤起来,她常用扬起的调子给我说,懒猪,快起来放鞭炮吃汤圆咯,我听到后骨碌一下从床上翻起来...

我与母亲

想想母亲对我的溺爱,其实只是儿时的一架摇篮,舒适而短暂。但我很迷恋这种感觉,富有的安稳让我做了十年同一梦境:涓涓细流,汇成大海。 十年后,我仿佛闻到了大海的气息,甘甜而浓烈。这真像记忆中母爱的味道,颇有欠缺的是我没能时常回味。 细雨常伴斜风过,是谁又在夜灯下为你裁新衣?旧容新貌,又是谁拎起...

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

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 我猜想标题上的这句话你肯定常常听说,甚至常常说,以下是各种场景。 高考失败——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我这么努力,每天学习到深夜,那些以前作业抄我的人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却只上个二流破大学,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 就职失败——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我学习成绩拔尖...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017年7月16日下午,我们调研组来到了湛江麻章区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里有很多题材的历史文物参观。由于我们需要了解麻章区红色文化的开发及推广情况,所以我们走心地参观了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物,阅读了英雄人物事迹。展览厅里有很多革命时期的文物,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士兵所用的行李箱...

有过痛,才懂得生活

有过痛,才懂得生活 文/陆苏 有时候,一样食物给人留下的记忆,远比一顿暴打更深刻,更烙入骨髓。 对小素而言,不能对她提一种叫做麻球的小吃。金黄黄的,包了红糖馅、滚了白芝麻、入了油锅炸的糯米点心。 童年时,家境清寒。三间外面大雨、里面小雨的草房,三棵李树、两株桃树和屋后的一片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