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还能出贵子否?

阅览3420 作者:赖广昌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490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寒门还能出贵子否?

文/赖广昌

前几天,我一位有钱朋友的儿子,今年高考成绩优异,已已被国内排名前二的大学录取。在录取通知到达后,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决定摆酒上百席,既为儿子道贺也借机抒发自己的喜悦和自豪。

席间,我向好友讨教育孩子的良策。他坦言并无甚良策,只不过是对儿子威逼利诱而已,比如哪一门的功课不理想,就花大钱聘请好的家教老师为他辅导,并许诺在什么分数线上可以获得什么样级别的奖励等,以此来刺激和鼓励儿子不断的努力。

好友的话音刚落,他儿子的班主任(名校的特级教师)就接口感慨道:“我从教二十多年,如今却被一个现象弄得越来越糊涂。在我刚做老师的那些年,成绩排在学校前十名的基本都是家境清贫的学生,而最近几年排在前十名的虽说不全是富豪,但大多也是家庭条件优越以及有房有车超白领一族的后裔。这跟二十年前,哪怕是十年甚至几年前都有莫大的区别。”

有报道称,内地农村学生难入名校。这一结论来自“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研究显示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三十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

事实上,从学生的理解力来讲,不论是富学生还是穷学生,智商并无太大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尖子”向富裕家庭倾斜的原因,其实就是背后金钱(教育投入)的较量,有钱的父母可以请最好的老师辅导孩子,并花钱培养孩子的各种特长以利加分。而那些勉强甚至举债供孩子读书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就只能被那些有名师辅导的孩子慢慢地超越了。

更何况,学校已经被分成三六九等,好一些的学校,穷学生想要入读就已经很难,而数一数二的名校要想进入就更是难上加难。以学校的师资力量作对比就能看出有形的优劣,如果豪门、贵门子弟进入名校后,又和穷学生差不多的肯学,还重金聘得各科目名师一对一的辅导,那么穷、富学生的差距就不止是拉开一个档次那么简单。

也许,有人会认为:人的成才与否,不能单看家庭的富裕程度和学校的名气,最重要的是看个人的勤奋,有些条件好的学生整天吃喝玩乐不思学业,就算送到天堂去深造也难成才。相反大部分寒门子弟都明白自身的处境,要么好好读,要么不读,虽然没那么多名师辅助,但只要他们肯努力学业未必会比富家子弟差。

但其实并非如此,看似寒门子弟总有人能凭努力打拼出个美好明天,只是因为寒门基数大于豪门贵门而已,若以总体比例与以往数据比较,寒门出贵子的比例已大大下降了。

还有人认为,活活让孩子受十几年罪,考上名牌又怎么样?

此言差矣,别的不说,名校生跟普通学校学生比,光是人脉就不一样,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办事其实就是讲人际关系。

而且,阶层的分化还在于就业,有调查发现,二本、三本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就如同失业,好的部门想进去很难,比如各类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更是如此,报考的资格都不给,招聘条件里明白注明需要211工程或者953工程大学,甚至就只指名要哪几所学校的毕业生。

对于企业来说,衡量一个人能否胜任工作,也许不仅看毕业学校的名气,考了多少证书,最关键的要看“诚信”、“责任感”、“勤奋程度”,而这些,寒门子弟更有可能具备。但是,当进入各行当和社会阶层的大方向已经被初次设定,寒门要再跨越,恐怕更难了。

社会学家韦伯认为,人的社会阶层的划分依据,主要是三方面,即收入、职业和声望。当个体性的人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三方面都有可能关联性地处于下风。

社会阶层的流动,分横向和纵向,纵向即上下间的流动,当上升通道被堵塞,社会阶层日益固化,社会矛盾和压力就会逐渐增大。

➥ 本文由(朗朗)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下一站,再见

到今天已经是13号了,也就是三下乡的最后一天。想着我们在这里已经度过了12天,在第13天也就是今天要离开的时候,心里还是有很多的舍不得,这里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和回忆。 今天的一大早我们就起床了,开始收拾行李,踏上回学校的路程。在我们收拾好行李在宿舍外面候车的过程中,那些小伙伴们,他们也开始收拾行李...

消雪时分的朋友

两个十分了得的朋友先后遇到坎儿,朋友甲进了拘留所,朋友乙进了监狱。一时间,素日围在他们身边靠他们吃喝的那些狐朋狗友作鸟兽 鸟兽散,也有一些人起初未显薄情,嘘寒问暖,打点关系,帮助照顾家里人。但这样的人终归还是越来越少了。朋友甲出来得快些,也不过是八个月,不离不弃的朋友落了有四五个...

七夕情

花落满地 又是一个七夕 牛郎织女 再一次的相遇 鹊桥下的牵手繁星为他们当作嫁衣 如风花雪月的浪漫让人羡慕不已 再回不到当初相恋的时光 再看不到当初可爱的笑脸 张开双臂随风儿飘向远方 再次相聚是在曾经的梦里 我和你手牵手漫步在那天外天 看着那牛郎织女相遇在银河边 银光闪烁下是多么浪漫的场景...

今夜无眠因为痛

为了信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诺言,我忘记了雪后又雨的早上路面会像镜子一样的滑。昨早儿,忙忙叨叨的我一出门就在店门口实实地摔了个仰八叉。 几秒钟的眩晕,当我慢慢睁开眼睛,蓝天下几双惊讶恐惧的眼睛在我的眼前就像峡谷里射进了一道阳光一样亮了起来,然后从那缝隙里流动出了一股股跳跃的暖流,发出了泉水般的叮咚声!...

冬至漫忆

古屋 吴妈从古城区挤了半天的公交车来到我居住的城西,单为了告诉我一件事情:家里的老屋要拆了。吴妈说这话的时候,竟眼含泪花,语音哽咽。她原不是个脆弱和容易伤感的女人,我父母卧床的那些年,她拖着弱小的病体,前后一人照料,没见过她流过一滴眼泪,现在却为家里老宅的消去而暗自伤神。吴妈的眼泪让我想起父母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