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理想还在路上

阅览390 作者:布衣粗食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766 阅读时长:大约 4 分钟 ☑

有多少理想还在路上

文/布衣粗食

那时,我还是一个在郴城读书的穷学生。刚年满18岁。劳动节,买了张去雁城的火车票,约上几个同学去拜访另一所中专学校的一位校园作家。

促成这次旅行的始因,我还得从考入中专学校说起。上世纪90代末,中专学校毕业后还可以由地方教育局的分配工作,而且工作还不差,所以考中专比现在考大学还难。

踏上中专学校这扇大门,我们这些学子除了自豪,更多的是感觉踏入了理想之门。我们热爱学习,除了学好专业课外,还摆弄着各种各样的爱好。当时,绘画、横笛演奏、写作,我都摆弄过,但因为绘画和横笛演奏相对成本太高,家庭条件不允许,我都放弃了,只有写作,几乎不要什么成本,我就坚持了下来。

坚持了写作这个爱好,我也就认识了很多同样爱好写作的朋友,雁城的校园作家就是其中之一。抱着拜师学艺的想法,我和同学挤上了去雁城的火车。那时的火车还是绿皮车厢,经常人满为患,只能买到站票。那次,我们买的就是站票,一上火车,才知道许多车厢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时不时还有卖小吃和盒饭的推车挤来挤去,恨不得把人挤成苍蝇,飞到半空中去。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学生装扮让列车员动了恻隐之心,他邀我们几个到员工专用车厢去,他说那还有几个座位。员工专用车厢紧挨着火车驾驶舱,透过一扇推拉窗,驾驶舱里的火车司机的操作情况一目了然。

因为第一次坐火车,我好奇地扒在推拉窗口,看着驾驶舱内的一切。那些稀奇古怪的操作手柄和彩色的仪表吸引我久久不愿离开。看久了,司机开始和我搭腔。他说,他去过好多地方,不知道自己奔波过多少里路,和家人也是聚少离多。不过,他下月就要到铁路部门的机关工作了。我一听,暗暗吃惊,一个每天和机械打交道的司机也可以进机关。更让我吃惊的是,他说自己工作之余一直坚持写作,还在很多报刊杂志发表过文章,迄今为止,他发表了一十多万字了。等火车抵达雁城时,我和他就成为了朋友,还留下了联系方式。

其实那次到了雁城,我们并没有找到那位校园作家。据学校老师说,他放假回家去了。他电话告知了我校的宿舍管理员,只是忙碌中宿舍管理员把这事忘记了。

从雁城回来后,我和那位火车司机开始通信,直到我中专毕业,我不小心弄丢了他的地址,才断了联系。他经常在信里鼓励我,给我提一些宝贵的建议。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说,很多理想并不是那么容易成功,只有坚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希望,如果不坚持,就希望都没有了。我相信了他的话,把写作的爱好坚持了下来,还在校刊上发表了几篇小文。就在我坚持自己的爱好时,很多同学已经陆陆续续放弃了自己的爱好。特别是临近毕业那会,学校告诉我们,全国上下正进行政府和企业改革,毕业后需要自谋出路,这样想消息,无疑是一枚重型炸弹,狠狠地击沉了我们骄傲的理想。

中专毕业后,为了谋生,我不得不暂时搁下手里的笔,坐上了南下的火车,成了深圳龙岗区的一名打工仔。每天加班到八点以后的工作,让我连觉都睡不饱。即便如此我还是隔三岔五地买来《江门文艺》《佛山文艺》《读者》等杂志来看,当遇到不加班的时候,同事们都在玩牌和逛街时,我就躲在宿舍里读着那些令人激动的文字,激动之余,还写下几篇短文。我看到无数的打工仔在坚持写作,还发稿到杂志上,后来成为打工作家时,我的内心总是有一股激流在涌动,涌进了我睡不饱的梦里。

不甘放弃写作理想的我,一年后回到了家乡,开始了漫长的求生和求学的路。我终于在几年后取得了大专文凭,谋得了一个公务员岗位。而让我最满足和快乐的是公务员的生活和工作有了规律,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写出自己喜欢的文字。让工作之余的时光变得丰富起来,这个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如今,我只在报刊杂志发表了十几万字,还称不上是一个作家,但我的理想还在,我一直走在写作的路上。

前些天,同学聚会,我见到很多同学都围着生活团团转,有些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他们都被社会同化了,几乎没有人坚持自己当初的理想了。经过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洗染,那些青春里豪迈的理想只可以深入他们的记忆去找寻。

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理想,而在冲向理想之巅的路上,有多少人改变了方向,又有多少理想之花可以绽放呢?我们谁都无法保证自己的理想之花可以如期绽放,但我们可以用一生的力量去追寻、去呵护那朵理想之花。正如在冬日里寻找春天一样,只要你一直走在寻找春天的路上,那些浅绿的芽孢总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日子里变成浓浓绿荫。

➥ 本文由(梦溪)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三下乡之感悟

7月21日是“星源”社会实践队在后坡小学进行社会实践的倒数第二天,后坡学子齐聚一堂,万分珍惜这仅剩的点滴相处时光。伴随着上课铃声的敲响,在离别之际对同学们的不舍之情越来越深。活动期间,队员们为孩子们精心设置了别开生面的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孩子们在学习中玩耍,玩耍中学习,不仅开阔了视野...

奶奶的楼屋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永远矗立着一所老房子,那就是奶奶的楼屋。 当然,那座楼屋与今天的楼房是没法相提并论的。家乡小镇原有的老房子几乎都被铲除殆尽了,起而代之的是二层、三层甚至四层的小洋楼。高大,敞亮,不仅讲究通风、采光、舒适,也讲究美观。明净的玻璃窗在阳光下闪闪烁烁似明亮的眼眸眨呀眨的。显然,楼屋是鄙陋的...

一朵玫瑰花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这篇短篇小说出自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之手,是一篇浓缩福克纳一生创作精华的经典小说。初读这篇小说的题目时,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娇滴滴地小女孩红着脸害羞地拿着一朵鲜艳地红玫瑰的浪漫画面,因为玫瑰在西方象征着浪漫与爱情。但当我满怀这种幸福喜悦的心情投入文中想一探究竟时...

习惯了,再见了

在荷花一中这短短10天,却像过了一年。从我们到达学校时的无措抱怨,到迎新生的激动紧张,学习生活的平静热闹,再到分别时的不舍感动,这期间,我们尝遍了酸甜苦辣。 回家的这几天,我经常想起在荷花一中的生活,在想这时候我应该在哪,在做什么。离开了才倍感怀念这段日子。怀念全班同学围在一起吃饭,饭后打乒乓球...

故乡的端午节

在湖南上学的那些年,在屈原的故里,留下我许多美好的记忆。每年的端午节,湖南各地都要举办隆重的庆典活动。端午的源头虽然在汨罗江,但湖南各地都认为屈原是全部湖南人的骄傲,因此各地都非常重视这一传统节日。 我上学是在长沙,长沙有条河叫湘江。那几年,每到端午节,我们都会集聚在湘江岸边听深沉的《招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