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如椽的故事

阅览861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462 阅读时长:大约 1 分钟 ☑

大笔如椽的故事

【解释】: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成语故事】:

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 本文由(水墨)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小故事大道理50字

小故事1、习惯标准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 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 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骂人” 大道理: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小故事2、酒窝大道...

我坚持,不因只是一女子

“独身生活适宜于僧侣,因为爱的施舍先须注满一地,否则就难于普浇大地。于是在一个人的世界里 天马行空,独来独往非常惬意也是一种自己知道的感觉。 我坚持 不因只是一女子; 于是 一个人 一条路 走了很久,很远; 我无法预知道它的未来 那是一个神秘花园 月光洒落,满树银光; 又是一个蔷薇岛屿 花草簇拥...

口述:50岁婆婆爱上30岁农民工,全家反对老公却支持

我婆婆今年50岁了,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老公是家里的老三,和我结婚两年了,他的两个姐姐都嫁到了外省,一年最多也就回来两次。婆婆经营着一家水果店,生意还算不错,我和老公结婚时买房子,婆婆倾其所有拿出了20万块钱,这是她攒了大半辈子的钱,我和老公都很感动,也表示要好好赡养老人。 自从公公去世后...

安徒生童话:两兄弟

在丹麦的一个岛上,在麦粟田中间高高兀出古议事会址①的所在,在生长着高大的山毛榉树林的地方,有一个很小的镇子②。这里矮小屋子都是红顶的。在这样的一所屋子里,在火炉里烧得白晃晃的火和灰的上面,炖着很奇特的东西;玻璃杯里有东西被烧开翻滚;有些东西被掺和在一起,有的东西被蒸溜了,钵里的草类的植物被捣碎了...

不贪为宝的故事

不贪为宝的故事 “不贪为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他非常高兴,便兜着它回家,请一个玉工来加以鉴别,玉工仔细看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