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址是不会变的

阅览1092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791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有一个地址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妈妈的地址。每每我们给同学、朋友留下手机、伊妹儿等联系方式,总忘不了留下家里的电话,因为家里的电话是不会变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至少家里的电话、地址总是相对固定的。其实,只要家的地址不变,我们就会心安若素,因为那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街上遇到多年不见的朋友,他匆匆写好电话号码交给我,却又要回纸条,边补写边对我说:“你还是打电话到我妈妈家比较容易找到我。我早出晚归,放假和周末多是在我妈妈家吃饭。”

另外一次,我要速递邮件给一个朋友,他特别嘱咐:“请把东西送到我妈妈家去。我妈妈家全日有人,送到我家我反而不一定收得到。”

我们这一代,搬家、更换电话、手机、传呼机号码,甚至电子信箱的更换频率,已接近“日新月异”的速度。联系的方式多了,人却越来越难找。除了工作上经常接触的人以外,其余的旧知故交,总是要到想起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找不到了。最后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电话给那人的妈妈。

十之八九,那人的妈妈是在家的。十之八九,在那人的家搬了又搬,地址和电话换了又换之后,那人的妈妈,还在原来的地址,保持着原来的电话号码。

事实上,我们的祖辈,当年也“搬”过。从老远的地方搬向另一个地方,对于安土重迁的华人来说,是件大事。然而落地生根之后,祖辈也就不轻易再搬了。到了我们这一代,搬的条件越来越好,在地址和地址之间,号码与号码之间,身份与身份之间,搬个不停。人生的规律,仿佛就是这种停不下来的迁徙。

“妈妈”——除了有上述实际功能,其实还有象征的意味。“妈妈”是生命的源头。妈妈是生命的根本,这“根本”的地址是不会变的。只要我们愿意记得,也还肯尝试,就能凭借妈妈的地址,妈妈的电话号码,联系那已经在漂浮的迁徙中遗失的自己。

忽然觉得,现实活中,不变的妈妈的地址和电话,也许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支柱,那么到了下一代,他们还能拥有不变的妈妈的地址、妈妈的电话号码吗?

➥ 本文由(影子)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恐怖酒厂(上)

民国时候在城区附近有一家大型的酿酒厂叫“孙氏酒厂”,因为酒厂是老招牌,产的酒入口绵柔后味甘甜那生意别提多红火了,附近大大小小的酒坊几乎都来他这里定酒,现在酒厂做主的人称“笑里藏刀”孙义,本来是想让他延续老祖宗为人仗义的作风,可是到他这一代刚好相反,为人老奸巨猾,眼里揉不得沙子,阴险毒辣...

小农夫

小农夫 从前有个村子,那里的人都很富裕,只有一个人穷得连条牛都没有,更说不上有钱买了,大家叫他“小农夫”。 他和妻子都很想有头自家的牛,于是有一天他对妻子说:“我有个好主意。多嘴的木匠说他愿意给我们做个和真牛一模一样的小木牛,然后漆成棕色,慢慢地就会变成真正的牛了。” 妇人觉得这主意挺不错...

抗日英雄杨大章的故事

杨大章(1909—1944),原名杨士英,又名章棣。1909年出生于天津市。冀热边行政公署第1专署专员。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1909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教员家庭。1923年考入南开中学,在校学习期间接受进步思想影响。毕业后入天津北宁铁路工作。1931年“九一八...

在寂寞中独自丰盈

在寂寞中独自丰盈 上午在阳台上看书,却不知为何看不进去,决定找一位朋友聊聊天,进门才发现家里有牌局,一群人正把麻将牌洗得哗啦啦响。朋友抬头问:“有事儿?”我笑着摇头说:“没事,只是来看你们打牌。” 想着自己的表情,微笑着摇头。其实心里是寂寞的,对麻将牌毫无兴趣的我,是没有理由来看牌的。...

善良的老师

李海是某某中学的一位学生,他的班有44个人,而他的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有一次数学老师错怪了他,是他又狠老师又怕老师,纵使他的成绩本来有80以上掉到了70以下,成绩直线下滑。每次上他的课都趴着睡,老师也不管他了,可他的班主任(英语老师)看在眼里,决心想找他谈谈。 李海本身是一位比较叛逆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