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址是不会变的

阅览1089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791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有一个地址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妈妈的地址。每每我们给同学、朋友留下手机、伊妹儿等联系方式,总忘不了留下家里的电话,因为家里的电话是不会变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至少家里的电话、地址总是相对固定的。其实,只要家的地址不变,我们就会心安若素,因为那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街上遇到多年不见的朋友,他匆匆写好电话号码交给我,却又要回纸条,边补写边对我说:“你还是打电话到我妈妈家比较容易找到我。我早出晚归,放假和周末多是在我妈妈家吃饭。”

另外一次,我要速递邮件给一个朋友,他特别嘱咐:“请把东西送到我妈妈家去。我妈妈家全日有人,送到我家我反而不一定收得到。”

我们这一代,搬家、更换电话、手机、传呼机号码,甚至电子信箱的更换频率,已接近“日新月异”的速度。联系的方式多了,人却越来越难找。除了工作上经常接触的人以外,其余的旧知故交,总是要到想起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找不到了。最后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电话给那人的妈妈。

十之八九,那人的妈妈是在家的。十之八九,在那人的家搬了又搬,地址和电话换了又换之后,那人的妈妈,还在原来的地址,保持着原来的电话号码。

事实上,我们的祖辈,当年也“搬”过。从老远的地方搬向另一个地方,对于安土重迁的华人来说,是件大事。然而落地生根之后,祖辈也就不轻易再搬了。到了我们这一代,搬的条件越来越好,在地址和地址之间,号码与号码之间,身份与身份之间,搬个不停。人生的规律,仿佛就是这种停不下来的迁徙。

“妈妈”——除了有上述实际功能,其实还有象征的意味。“妈妈”是生命的源头。妈妈是生命的根本,这“根本”的地址是不会变的。只要我们愿意记得,也还肯尝试,就能凭借妈妈的地址,妈妈的电话号码,联系那已经在漂浮的迁徙中遗失的自己。

忽然觉得,现实活中,不变的妈妈的地址和电话,也许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支柱,那么到了下一代,他们还能拥有不变的妈妈的地址、妈妈的电话号码吗?

➥ 本文由(影子)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嫁我是你一生的赌注,我怎么忍心让你输

嫁我是你一生的赌注,我怎么忍心让你输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两个人每天面对面上班。她有时候会看着他走神儿。他有张好看而略微颓废的脸,看得多了,他会注意到她,便总是冲着她笑。她低下头,脸突然就红了。很快,周围的同事也窥测出她的心事来。频繁开起他俩的玩笑。一来二去,他和她竟真成了主恋人。...

一纸遗嘱两份母爱

经不住小芸游说,她妈妈终于同意跟我爸“接触接触”,就等我全力攻克最后的堡垒了。可在我一轮轮“苦口婆心”的规劝下,父亲总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他才50岁,我实在不忍心看他一个人寂寞地度过晚年。 小芸的父亲早在四年前去世。我和她在一次闲聊中突发灵感:既然我们好得像亲生姐妹一样,何不干脆两好合一好...

恐怖的噩梦

一片冰凉的,柔软的东西,覆盖在了胡飞的脸上,刺激着他的脑细胞,激灵了一下,醒了,从梦境中回到了现实世界。 抬起手,抓住覆盖在脸上的那片柔软的东西,从接触到的感觉,知道那是一条潮湿了冷水的毛巾。 掀开来,闭着的眼睛睁开,看见了一个人影,模糊的视线在眨了眨眼睛后变的清晰了,看的清楚站在面前的人...

善与恶

南山和尚有两名弟子。一天,大弟子外出化缘,得了一担鲜桃,他挑着桃儿乐滋滋地往回赶。路过李家庄时,大弟子内急,就把桃子放在树下,然后找地方方便去了。回来时,见一大群人正围在树下吃桃子,大弟子大喊:“那是我的桃子,不许吃。”听到喊声,人们“哄”的一声散了。 回到寺里,大弟子向南山和尚抱怨:...

一对恩爱夫妻家里传出的响声

导语: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凌晨四点还在沉睡,可是,有这么一个小镇,在每年的6月15号这天,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在这个时间里响起闹铃声,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是因为一对夫妇。 时至今日,英国的福尼亚小镇上仍然保留着这样一个良好的传统:每年6月15日那天的凌晨四点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