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乡愁

阅览893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833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回故乡的时候,我的心就异常地平静了。我知道,我是在走回我的童年。童年的目光是纯净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那么可人。我置身故乡,觉得大地正在浮升,黄色的山土正逐渐高过我的目光,我仿佛还是稚童,心无阻碍地行走在大地上。童年是如此热切地贴近我的心怀,一瞬间,我把中年的我当成了漫山遍野疯跑的孩童。

后来我到江浙一带游玩。车过上海之后,高楼渐隐,霓虹渐灭,在微微晨曦中两旁现出连绵的群山。那是在初秋,天气出奇地好,凉爽的风让疲惫的我心神一振。我向车窗外望去,粗大的松树和杉树一一显现,又一一遁去,远处是寂静的大山和无语的天空。我突然想起了有桥有水的村庄。我在沿途的凝望中,在陌生的山水中,窥出了故乡的身影。我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但那一处处风景,却触痛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愫,在那天早晨突然唤醒了心中那个叫做乡愁的东西。

乡愁。我在心里轻轻地叫了一声。

但我不敢对人说乡愁。

我知道乡愁有多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村里回来了一位老兵,他来自台湾。我们几个孩童去看,那个离家四十多年的老兵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头,酒席间喝酒,谈到情深处,潸然泪下。我第一次看到大男人流泪,流得不成样子。那个老兵在村里转了几天,走了。此后来过几封信,最后一封信的内容我们村人都清楚:老兵走了,走前想念家乡,哭了。

上高中的时候,我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下想起了那个流泪的老兵,也想起了多日未见的家人,乡愁第一次闯进了我的心里。

几年后,我在讲台上给学生讲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学生青葱的脸上丝毫没有乡愁的影子。我明白,乡愁离他们太远。优裕的物质生活,迅捷的信息传递,便捷的交通工具,现代人的乡愁早被现代文明摧枯拉朽,遑论少不更事的少年。

但我固执地认为,乡愁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蔓延开来,它让长大的人们逐渐走回故乡,走回童年,走回本真。人们在顽强地向前奔跑的时候,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物质利益的时候,总会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想起自己的诞生地,想起自己成长的轨迹,一种灵魂的皈依感会油然而生。乡愁,这时就弥漫开来。

➥ 本文由(影子)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写给即将成为老公的情书

突然很想给你写一封情书。因为不写一封情书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再说我们的爱情连一封“证据”都没有,就进入婚姻的殿堂,实在是件遗憾的事情。 与你一起的60个月零7天里,我觉得自己幸福过、痛苦过、也和你一起傻逼过,闭上眼,睁开眼,都可以回想起我们一起二过的过去。可能这就是我们能进入婚姻不一样的爱情吧!...

念你,只为光阴许我的柔情

念你,只为光阴许我的柔情 光阴的梦很轻,轻得一缕秋风就带走了所有过往;经年的心很静,静得一袭秋月便涌出了云里的柔情。 一颗心,仿佛已经等待了千年,只为遇见的那一季,写下一笔五彩的斑斓;一片情,总是经历过无奈,才懂得拥有并不是永远,有些离开从来没有归期。 时光如水,挽着夏日的黛色匆匆而过。如风的光影...

《秋收散板》彭学明

秋收散板 彭学明 只那么一眨眼,二三月播种的春光就长成庄稼、结果成熟了。沉甸甸的稻子已不堪重负地俯身垂首,黄灿灿的苞谷怀了孩子愈显沉重,小米穗一如黄狗肥长肥长的尾巴,对着山野毛绒绒地晃。这黄黄的庄稼,似一层又一层黄黄的阳光,厚积着、铺排着,流过山坡,涌向山脚,再流过山坡,再涌向山脚。风吹起时...

《不肯去观音院》丰子恺

不肯去观音院 丰子恺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岛上寺院甚多,自古以来是佛教胜地,香火不绝。浙江人有一句老话:“行一善事,比南海普陀去烧香更好。”可知南海普陀去烧香是一大功德。因为古代没有汽船,只有帆船;而渡海到普陀岛,风浪甚大,旅途艰苦,所以功德很大。现在有了汽船,交通很方便了...

孤独中的落寞

当你身处喧闹的都市,四处只是拥挤的人流。……而当你忽的看到一个落寞的背影,夕阳西下,金色余辉稀稀落落,又是否会有一种断肠人在天涯的触动。 我总是熟悉了和别人一起生活的感觉,无论在家亦或是学校……在家与我伴随时光逝去的是我的亲人,那血浓于水的温暖总是包围着我的心;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哭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