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貌相

阅览1298 作者:乔兆军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713 阅读时长:大约 1 分钟 ☑

古人常有见貌识人之说,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修养、境界、胸怀、见识与作为,大都可以从一个人的面相中看出些来。

金庸《鹿鼎记》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名士查继佐看见门外站着一乞丐避雪,这丐者身形魁梧,骨格雄奇,只穿一件破单衫,在寒风中却丝毫不以为意,料定此人必是非凡之人,即邀乞丐进屋与之共饮,临别又赠其银两与棉袍。后来查继佐因文字狱受牵连,有一要人在朝中大力周旋,最后查继佐免于一死,原来救他的正是这位乞丐,不过他现在已做到了广东水陆提督。

我有一个在反扒大队工作的朋友,他抓小偷,一抓一个准。我问他,那小偷脑门上又没写着字,你怎么就看出来了?朋友笑着说:我会相面啊,所谓贼输一眼,小偷的目光是游离的,四处寻找下手的目标。还有擅偷摸者,大多瘦小、狡黠,每动邪念,必贼目一次,长此就形成了鬼祟相。

蔡澜有一篇文章,也讲到人是可以貌相的。他说,獐头鼠目的人,好不到哪里去。大老板身边拍马屁的一群人,知识高不到哪里去。样子普通,但有股灵气的女人,最值得爱。自命不凡,高姿态的女人最无趣。

曾国藩《冰鉴》一书中有识人的要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宇,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其实一个人无论相貌如何,内在修为最重要。一个面相不佳的人,能用知识、仁慈、爱心、宽容、教养等美德养心,他的面部表情一定是舒展而顺眼的。反之,即便容貌美丽者,也会让人觉得面目可憎。

唐朝裴度年少时偶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他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有饿死的横祸,劝勉他积德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他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裴度前后脸相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不断修善、断恶所致。

➥ 本文由(墨客)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滇行短记》老舍

滇行短记 老舍 (一) 总没学会写游记。这次到昆明住了两个半月,依然没学会写游记,最好还是不写。但友人嘱寄短文,并以滇游为题。友情难违;就想起什么写什么。另创一格,则吾岂敢,聊以塞责,颇近似之,惭愧得紧! (二) 八月二十六日早七时半抵昆明。同行的是罗莘田先生。他是我的幼时同学...

失眠的午夜

午夜的马路,惨淡光华一片,两排路灯照耀着公路纤长的身影,萧瑟的稼先大道延伸我荒凉的思念,向着黑暗的更深处。偶尔有孤单车辆,在夜幕里急驰而过,黄色信号灯诡异地闪烁着,闪烁的人心莫名地烦躁不安起来。夜,静的有些悲哀,心里似有些东西在挣扎着。尘封了太久,静谧点燃了心念的灰烬,试图要将自己燃烧更彻底...

回想儿时的幸福

小时候,天真地以为城市的生活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喧闹的城市呆久了,才蓦然发现我内心还是向往儿时那种“采菊东篱下”的恬静的生活,不禁怀念起儿时乡村的鸟鸣声,是那样质朴,那样美妙。 记得我家堂屋大门上经常有燕子在那儿筑巢,我还曾跟弟弟打赌,看谁能活捉一只小燕子。谁知当我们搬来梯子时...

心里有你,随处是红尘

在山涧,我撩起一把溪水,目光随水滴缓缓融入溪涧中。捧起一把清泉,呆呆的望着,看到了你的容颜在水中绽放,我对着你,扬起了嘴角! 在树林,我趴在大树右边,借助它的枝丫来倾听你在远方的言语。我拾起一片凋落的黄叶,清晰的纹路像你手掌里的掌纹般充满温度。 在海边,我飘飘抬头,双手拥抱扑面的海风...

《钓台的春昼》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对于富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