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恰巴拉乡村

阅览1534 作者:欣赏自己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032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八月的恰巴拉乡村

拉贾斯坦的八月,是雨季的八月;恰巴拉乡村的八月,雨季让土地饱涵了水分,低洼的地方,一片连绵的明亮的水面,下雨的时候,开满水花,天晴的时候,倒映着如洗的碧空和舒卷不已的洁净的云团。八月的乡村,草青像被泪水洗过一样单纯,整个大地就是一片绒绒的绿毯,旱季的时候,混迹于村镇农舍的野牛们,现在,每一片草地上都有了他们低头吃草的身影,吃饱了喝足了的它们就结伙来到平坦的大路上,横七竖八卧在大路中间,有很多牛儿,摇头晃脑地走在高速公路正中间,根本无视车来车往,比交警他爷爷还牛逼。

八月的乡村,农舍是悠闲的,屋前的牛粪饼被严实地遮盖起来,那是旱季的时候,干透了的宝贝,有了干透的牛粪饼,就有了纱丽女人炊事的青烟,就有了头上包着大红金黄头巾、下身裹着一条白布的男人们闲坐在大门口屋檐下消受雨季凉爽的快意;就有了农人们享受的牛粪饼作燃料煮好的奶茶和加巴蒂还有咖喱酱;

八月的乡村,树上的孔雀下了地,大雨的时候,宝蓝的羽毛精湿了,可怜巴巴地站在雨中;雨停了,抖一抖身上的水滴,一个鲜亮的孔雀帅小伙就登场了,雌孔雀三个两个地向帅哥瞟眼,蓝孔雀帅哥就颤抖尾羽,颤开了一扇宝蓝底色的美丽羽屏;

八月的乡村,榕树垂下了千丝万缕的气根,吸足了湿润的空气里边的水分,榕树的叶子墨绿油亮,榕树粗大的树干上,有蚀空了的树洞里边,就有一只两只翠绿的鹦鹉探头出来张望,却从来没听见它们说话;

八月的乡村,我看见了羚羊在青草地里跃起,长角上就有水珠甩出;野猪们依然面貌可憎,尖嘴长腿细腰,长长的鬃毛直直地竖着,一群群地聚集着,低着头,专注地在泥水和垃圾堆里边拱食;

八月的乡村,是纱丽女人们的乡村,女人们依旧不停滴劳作,做饭管孩子伺候懒散的男人,翘首在低矮到要弯腰才能进去的房门口看放学回来的穿着统一的天蓝色裙子白色短袖肩上搭一条白色纱丽的中学女生,他们的孩子也接受教育了,能用英语和我们交流了,这时候的乡村因为了女人们温柔的眼神,乡村氤氲着温馨的气氛。

我们几个中国人,来到印度的八月的乡村,我们的女翻译赵晨曦,第一次跟我出来,第一次坐上乡村的大巴和满车的印度人对视,她说,跟做梦一样有一点不真实的感觉。我们的大巴走在八月的乡村,难得的太阳给热带的椰枣树上套了一点淡淡的彩色光环,那是空气中太多的水汽折射的阳光,却叫八月的乡村更美得有点迷幻。

印度的八月是绿色的八月,印度的八月的乡村,是湿润饱满的乡村,是悠闲滋润的乡村,是鲜艳纱丽女人的乡村,也是叫我向往的乡村。

我们一路奔向恰巴拉,奔向八月的乡村。

➥ 本文由(流云)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人生常态,不以物喜,不以己忧

做人要有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波澜不惊,生死不畏,不为物累,不为人忙,只求心中的一份安宁。想要过上潇洒自得的生活,就必须回归简单的心灵,学会减法生活。不要挖空心思去追名逐利,也不用每天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心灵没有枷锁,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 孤单是一个人的寂寞,我经常一个人在“天街夜色凉如水...

《煤烟》叶灵凤

煤烟 叶灵凤 在北方,客人来了的时候,主人在请坐倒茶之先,还有一种不可少的款待,便是倒水请客人洗脸。据说这是因为北方风多,灰沙厚,路政又不良,一出门便是满身满脸的灰沙,连耳朵和鼻孔里都是,所以进了门非洗脸不可,但是江南向来是十里春风,山明水秀,除了天热满头大汗时要请你洗脸以外,这种规矩是很少有的。...

《北平之恋》谢冰莹

北平之恋 谢冰莹 凡是到过北平的人,没有不对她留下深刻的印象;离开北平以后,没有不常常怀念她的。 北平,好像是每个人的恋人;又像是每个人的母亲,她似乎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吸引着每个从外省来的游子。住在北平时还不觉得怎样,一旦离开她,便会莫名其妙地想念起她来。无论跑到什么地方,总觉得没有北平的好...

我只花一朵,凌寒默默开

春去秋来,远去了光阴,寂寞了等待。天涯海角,淡去了回忆,泛黄了情爱。任流光沧桑了青春,变幻了容颜。我只花一朵,凌寒默默开。 雾笼山寺,远山犹有禅唱的余韵,青街石板,雨巷多少还撑的雨伞?似乎多少繁华都开始落尽,似乎多少等待都没有归人。我在喧嚣的尘世浮沉,波来,不兴,浪去,不隐。人道是洗尽多少铅华...

《桂林的受难》巴金

桂林的受难 巴金 在桂林我住在漓江的东岸。这是那位年长朋友的寄寓。我受到他的好心的款待。他使我住在这里不像一个客人。于是我渐渐地爱起这个小小的“家”来。我爱木板的小房间,我爱镂花的糊纸窗户,我爱生满青苔的天井,我爱后面那个可以做马厩的院子。我常常打开后门走出去,跨进菜园,只看见一片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