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青年

阅览529 作者:高树流英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447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年过七旬的我,近日最大的乐趣和主要精力投入就是:每天都与孩子们一起看《北京青年》。

《北京青年》作为2017年的热播剧,是由赵宝刚导演,主要讲述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四个堂兄弟,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性格志向也颇为迥异。剧情以这四个青年为了各自的理想努力着,并且经历着生活的考验和洗礼贯穿而成。

之所以被这四个孩子吸引,是因为总能在他们做事和处理事情的时候看到、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痕迹,而最清晰、最快乐、最痛苦、最幸福、最迷茫、最勇敢、最无助、最无私、最自私、最不知道愁为何滋味的季节一定总是青春年少时。

时光就在何东四兄弟的经历与洗礼中恍惚回到了1958年的夏天。这年夏青海省来天津招工,实际就是招一批知识青年支援边疆建设(这个时期响应党的号召的人在后来叫做 支边 ,再往后的 运动 所牵扯的那波人被叫做 知青 )。青海省,在当时一度被内陆人传说成一片荒芜渺无人烟的边疆塞外。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以她落后、贫瘠、荒凉待开垦的原始生态环境深深的诱惑召唤了全国各地大批的有志青年。仅在天津就先后三次录取了七十名,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校生。当时的 天津十四中 有四名同学报了名,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由于青海省是众所周知的苦和荒,导致了所有报名者的父母都极力反对,有甚者竟以断绝关系,自杀来威胁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什么能阻挡满怀一腔热血的青年,为了心中的激情和冲动而做出的决定呢。

所以当青海省一来我们学校招生的时候,我马上要了报名表,什么也没想就直接报了名,唯一难住的是当时报名,还要户口本,想来想去,不敢开口说。没办法情急之下,从家里把户口本偷出来,报了名。

1958年,七月八号早上,在天津东站和其他的报名的同学,踏上了南去的列车,车下送行的亲人和车上离家的我们的哭声、告别声、列车的长笛声混响成一首离歌,回响在我们眺望的目光和亲人追逐列车奔跑的叮嘱声中。徐徐的火车开动了,泪眼模糊了视线,突然觉得车窗外的一切脱离视线的速度越来越快了,终于意识到离开了天津、离开了我的亲人。

当火车开出两站地之后,车厢内悲悲戚戚的气氛已经消散的不见了踪影,也不知是谁哼唱起那首传唱的歌曲:时代的列车轰隆的响,青春的热血满车厢,啊......啊,我们踏上飞快的列车,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设祖国的边疆。

因为我们几乎都是在校生,而且没有一技之长,所以按着当时的支边政策,我们首先要进行技能培训和文化课的继续攻读。于是,负责带我们天津队的 老王 同志,在我们唱累了休息的时候,给了我们更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我们要去的单位是:青海毛纺织厂(中央直属单位)。厂房、厂区、纺织机器还有设备都处于建设中。而我们要去上海,接受岗前培训。希望我们在培训期间学好技术,从而建设即将属于我们的家园 青海毛纺织厂。

不知不觉中,火车到了南京站,只听到列车员大声喊:请把窗帘拉上!我们以为天黑了,所以很自然的都拉上了窗帘,可是车窗外的鸣笛吸引着我们想探个究竟,还没来得及伸手去挑开窗帘,火车突然发出巨大的沉闷的咣铛咕咚的声,随即感觉火车都在震动颠簸。 啊! ,车厢内不知是哪个女生发出尖叫声,在大家还没反应过这糟乱的一刻时,火车马上平稳了。一刻钟左右,咣当、咕咚和震动颠簸被重复了一次,之后,先是火车鸣笛,我想那应该是火车与火轮说谢谢并相互告别吧,因为当时没有长江大桥,火车无法自己通过长江,所以只能靠火轮帮忙,把火车的车厢一节一节的给运过去。

就在火车鸣笛感激火轮之后,没多长时间,整个车厢很快陷入了一片寂静,大家都慢慢的睡着了。

上海站到了,下车的同志拿好自己的行李准备下车。瞬间,人们迎着初升的照样出现在上海站台上。

这时候不知谁说:真大,好气派,比咱们天津好,你闻闻,空气都不一样。瞎说,我觉得还是咱们天津好......我们那一脸爱惜和无奈的神情的老王同志领着我们又呼啦啦的转成325路公交车,在公交车上我们又兴奋的唱起了一首歌: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宽阔的大路上尘土飞扬,过黄河,跨长江来自远方,让我们唱一首友谊之歌。

公交车随着我们的节奏把我们送到了南京路东侧的洪福旅社,我们的住宿标准是八个人一间房,其实宿舍人多更热闹,但是进屋后发现屋里没有床,被褥都直接铺在地板上,跟韩国剧里演的一样,最别扭的是屋角放了一个大马桶,大小便都解在马桶里,好在我们那时年纪小,所以很快就入乡随俗了。

行李放好后,老王同志领我们去了澡堂洗了澡,在南京路找了一家北方饭馆,记得是吃的天津水饺。

更开心的是吃完水饺后,又领我们去了大世界看的哈哈镜,好玩的很。如果你站在长镜子前面,你的脸比苏东坡的脸还要长了3-4倍;如果你站在圆镜子前面,那么你的脸比猪八戒的脸还要肥3-4倍,耳朵还要长3-4倍。看着不同镜子,照出不同模样的自己那长长的身躯,圆胖大肚子的自己,差点笑破肚皮。

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又去了城隍庙,看了十二生肖,同时也看到了在阳间做善事到了阴间坐在莲花盆里的人,周围是数不清的金、银元宝;这些在阳间做好事的人, 他 、 她 们在天堂里过着神仙过的日子。

可是在阳间那些做坏事的人,到了阴间有走独木桥的,有上磨研的,真的是人有善心天地灵,人做坏事天不容。

当时是没有心思研究和领略那始建于永乐年间的道教文化的,因为有名的中山一路,全场约1.5公里的外滩,以哥特式、罗马式、马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建起的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已令我们瞠目结舌。我们惊喜的说不出话来了,因为终于见到了 万国建筑博览群 。一直以来, 外滩 都是我记忆中最有特点的地方(也许跟以后在外滩所发生和经历的事情有关吧)。在游玩和品尝小吃中日子就过去了五天,第六天早上,我们被 老王同志 带到了上海海龙毛纺织厂,开始了我们的培训加实习的生活。

培训实习的日子可以说感受最复杂,因为进入到厂区后,我们就被分配到不同的车间,有了不同的师傅,生活变的新鲜而且慢慢的也有了规律。新鲜而听不懂的上海话、新鲜的车间、机器,陌生的我们分别**原本熟悉的团队,所以多少也能感受到 师傅们 的不适应与排斥。

➥ 本文由(落花)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昆虫记美文摘抄

昆虫记美文摘抄 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价值都没有——除了美。柳树不是匠人的树,它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柳是愈来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会神经紧张地屏息凝视——我怕我有一天会忘记柳。我怕我有一天读到白居易的“何处未春先有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者韦庄的“晴烟漠漠柳毵毵”...

怀念一个老兵

每当望着静静的挂在墙上的父亲遗像,看见胸前一枚枚似乎还闪着光亮的军功章,像一串串静止的火焰,我就仿佛听见战场上震耳欲聋的炮声、喊杀声以及父亲在战斗中的矫健身影。从拿着枪杆出生入死的战士到地方干部,再到早耕晚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父亲的一生,历尽了磨难和艰辛。 父亲留给我的记忆很少...

情深缘浅空悲叹,情浅缘深若奈何

生命的巅峰藏匿着太多的可遇不可求,语言的真谛犹如花开花落。 如果可以,请你回来,回来那个曾经的微笑,藏在我身影的旁边,让故事继续写出续集。 梦里的雨水总是余生的再也不见,人生的等待是繁华后的凋零,此刻的彼岸,没有我微笑的追忆。 高山流水,情山情海,人水两路,我在心间写了整个世界...

我希望遇见一个如你一般的人

我希望遇见一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只是这最后是你,就好。 小容说,她的青春已经给了爱情,陈末的眼里只有相爱,她的眼里只有合适。 即使陈末为了她,做了所有能做的所有一切。 陈末说,我赢了,我娶你回家,天天家暴你。 可是却为了幺鸡,节目只录一半。...

我等你,等了十年春夏秋冬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题记 窗外天空,白云流动,像是奔赴一场约会。窗内音响,乐律阵阵,跳动十年的音符。人来人往,花谢花开,春夏秋冬。我在原地等你,从未转身离开。你说一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