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美文摘抄500字

阅览900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126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没人讨厌逗你笑的人

这是我年轻时在美国的故事。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日,我去参加一个早间弥撒。

我不是教徒却去星期日的弥撒听牧师讲道,是因为听说这对学英文很有用。原以为气氛一定很严肃隆重,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在祈祷前会有一段“今日故事”的讲道,信徒们听了直哈哈大笑。在开头的十分钟,牧师一连说了好几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等到气氛变得轻松活跃,他才开始谈正经的事。星期天教会的阵阵欢笑,让我体验了什么叫打开心胸的感觉。

美国人习惯先把人逗笑了以后,再谈重要的事。看来在星期天的教会,我学到的似乎不只是英文呢。

我把学到的事立刻付诸实行,用自己的蹩脚英文拼命思考“逗人发笑”这件事。

比如说,向街角卖熟食的小贩问路。又比如,寄行李的时候向邮局的人请教关税文件的写法。大部分的人都很忙,觉得我这个一口烂英文的外国人很麻烦,根本不理会我。

可是只要我先说个小段子,让对方笑出来,之后再坦白“老实说,我迷路了”,对方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不是一定得让对方大笑出声,而是只要在提到正事之前,先说几句幽默的话,让对方笑一笑,缓和一下气氛。

我把这个策略在认识的美国人身上实验,结果立刻就交到了朋友。

回到日本开始工作之后,这个方法也帮了年轻的我很大的忙。就算笑话不好笑也没关系,哪怕是中年人的冷笑话也无所谓。“我想逗你笑,想让你开心”,我想没什么人会讨厌别人以这种态度对待自己。

隔墙递过紫丁香

北大文科资深教授叶朗曾是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学生。

上中学时,叶朗经常和同学们去北大玩耍。有一次,他们途经燕南园一段残垣断壁,看见一位十分矮小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青石板上。看到孩子们走近,老人拄起拐杖,从石板上艰难地站起来,慢慢绕到残垣之后,隔着那段残破的矮墙,向孩子们递过一枝盛开的紫丁香。

孩子们被老人家浪漫的举动吓坏了,便加快脚步,慌张地跑掉。叶朗胆子最大,没有跑,而是一个人走上前,隔着墙,双手接过紫丁香。老人没有说话,但他的嘴角在笑,在努力地表达着一种美好的情愫。

后来,叶朗考上北大,才知道当年那位隔墙递花的老人,就是鼎鼎大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大三的一天,叶朗从燕南园经过,途经那段残垣,又一次遇上了朱光潜。先生手里握着一枝紫丁香,见叶朗走来,又一次隔着矮墙,递过一枝散发着清香的紫丁香。

直到今天,叶朗一直珍藏着那两朵紫丁香,把它们夹在朱老先生的著述《西方美学史》中。在北大的课堂上,叶朗谈及这段往事,无限感慨:“我一直偏执而迷信地认为,那不是自然界中一枝普通的花朵,它分明是人类精神之树的果实,是一代宗师无言的暗示。在即将熄灭生命之火的岁月里,先生不断越过隔墙,把旷世的风范吹进晚辈们的心灵中。”

大师无言,静水流深;先生之风,高山仰止。那隔墙递过的紫丁香,便是一本教会后辈做人处世的珍贵教科书。

➥ 本文由(心语)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人生常态,不以物喜,不以己忧

做人要有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波澜不惊,生死不畏,不为物累,不为人忙,只求心中的一份安宁。想要过上潇洒自得的生活,就必须回归简单的心灵,学会减法生活。不要挖空心思去追名逐利,也不用每天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心灵没有枷锁,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 孤单是一个人的寂寞,我经常一个人在“天街夜色凉如水...

再好的缘份也经不起敷衍

一颗心要飞走,你哪管得住, 能管住钱就不错了。 一个人要变坏,你哪拦得住, 自己不变坏就不错了。 一段感情要变质,怎么守得住, 能有回忆就不错了。 如果你变了,那么我也就淡了。 如果你淡了,那么我也就算了。 如果你算了,那么我也就忘了。 如果你忘了,那么我也就消失不见了。 假如有一天我离开了,...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

《敦煌漫记》杨可扬

敦煌漫记 杨可扬 夏历的九月中旬,在西北已是相当寒冷的天气了,特别是在深夜里。我们乘坐的一辆大卡车,在明净的月光下行驰于一无所有的个戈壁滩上,格外显得冷漠。 车子颠簸得历害。我们从敦煌县城向东南走了约莫一个多小时后,前面突然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树丛,那就是我们的目的地——敦煌莫高窟。...

《落马》高洪波

落马 高洪波 从小在科尔沁草原上长大,可惜从来没骑过马。 从没骑马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住在县城里,没马可骑;二是从打记事起耳朵听的全是烈马拖死骑手的故事,害怕。 后来走南闯北,远离了故乡,在云南入伍,到京城定居,与自行车形影不离,与骏马则成为遥远的思念。 不过要说骑马的经历从未有过,也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