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典哲理散文欣赏

阅览2952 作者:佚名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239 阅读时长:大约 4 分钟 ☑

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我们可以多阅读一些优秀的外国哲理散文。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外国经典哲理散文欣赏,供大家欣赏。

外国经典哲理散文欣赏篇一:尽情享受生活之乐趣

书给人带来乐趣。但是,啃得太多,最后便兴味索然,还要损害身体,而快乐和健康却是我们最可宝贵的。倘若结果竟弄到有损身心的地步,那么我们就抛开书本吧。有人认为,从书上所得的弥补不了所失的,我是同意这点想法的。长期以来感到身体不适、健康欠佳的人到头来只好听从医生的吩咐,请大夫规定一定的生活方式,不复逾越;退隐的人也是如此,他对社交生活失去兴趣,乃至深感厌烦,他只得按理性的要求设计隐居生活,通过深思熟虑凭自己的见解好好地加以安排。他应当排除一切劳累困扰,不论它以何种形式呈现;他也应当摆脱有碍于身心宁静的世俗之欲,而选择最符合自己性情的生活之路。

“各人都来学会自择其途。”

无论主持家政、钻研学问、外出行猎或处理其他事务,都应当以不失其乐趣为限度。要注意不要超过这个极限,不然苦便会掺进乐中来。

从事学习,处理事务是我们保持良好状态的需要,也是避免另一极端(即慵懒、怠惰)所引起的不适的必需;我们的用功、处事就只应以此为度。

有些学科没有成效而且艰深难懂,那多半是为群氓而设的。就让那些媚俗的人探讨它们吧!我嘛,我只喜欢有趣而且易读的书本,它能调剂我的精神。我也喜欢那些给我带来慰藉、教导我很好处理生死问题的书籍。

“我默默漫步于幽林之中,思考那值得智者、哲人探究的问题。”

智慧在我之上的人们,如果具有刚强的、充满活力的心灵,可以为自己安排纯精神上的休息生活。至于我,我只具备常人的心灵,我得借助肉体之乐来维持自己。年事已高,与我的想法相符的乐趣已离我而去。此刻我正培养和激发自己的欲望,使之能领受比较适合我这个年龄的欢乐。我们务须全力抓紧去享受生活的乐趣,消逝的岁月正将我们恋栈的欢乐逐一夺走。

外国经典哲理散文欣赏篇二:人类的无知

人人都应有自知之明,这一训诫实在十分重要。智慧与光明之神就把这一条箴言刻在自己神庙的门楣上,似乎认为此警语已包含他教导我们的全部道理。柏拉图也说:所谓智慧,无非是实施这一箴言。从色诺芬的著作中,可知苏格拉底也曾一步一步地证明这一点。无论哪一门学问,唯有入其门者才会洞察其中的难点和未知领域,因为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学识才有可能察觉自己的无知。要去尝试开门才知道我们面前的大门尚未开启。柏拉图的一点精辟见解就是由此而来的:有知的人用不着去求知,因为他们已经是知者:无知的人更不会去求知,因为要求知,首先得知道自己所求的是什么。

因此,在追求自知之明的方面,大家之所以自信不疑,心满意足,自以为精通于此,那是因为:谁也没有真正弄懂什么。正像在色诺芬的书中,苏格拉底对欧迪德姆指出的那样。

我自己没有什么奢望。我觉得这一箴言包含着无限深奥、无比丰富的哲理。我愈学愈感到自己还有许多要学的东西,这也就是我的学习成果。我常常感到自己的不足,我生性谦逊的原因就在于此。

阿里斯塔克说:“从前全世界仅有七位智者,而当前要找七个自知无知的人也不容易。”今天我们不是比他更有理由这样说吗?自以为是与固执己见是愚蠢的鲜明标志。

我凭自己的切身经验谴责人类的无知。我认为,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那些既已看到自己或别人的虚浮的榜样还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的人,就请他们听听苏格拉底的训诫去认识这一点吧。苏格拉底是众师之师。

外国经典哲理散文欣赏篇三:论复仇

复仇是一种野生的裁判。人类底天性越是向着它,法律就越应当耘除它。因为头一个罪恶不过是触犯了法律;可是报复这件罪恶的举动却把法律底位子夺了。无疑地,复了仇不过使一个人和他底仇人得平而已,但若置而不较,他就比他底仇人高出一等了;因为宽宥仇敌是君王底气概也。确信所罗门有言:“人有怨仇而不报是他底光荣”。过去的事情是已经过去了,并且是叫不回来了;明智的人留心现在和将来的事情已经够忙的了;所以那些劳劳于过去的事情的人简直是枉费心力而已。没有人是为了作恶而作恶的;而是为了要给自己取得利益、乐趣、或荣誉、或类此的事情的。

因此为什么我要对着某人因为他爱自己胜于爱我而生气呢?并且即令有人纯粹因为生性本恶而作了恶,那又怎么样?也不过象荆棘一样;荆棘刺人抓人因为它们不会作别的事啊。复仇中最可原谅的一种就是为了报没有法律纠正的那一种仇的;可是在这种情形里那报仇的人也应当留神,他那报复的行为要没有法律惩罚才好;否则他底仇人仍然要占先的,因为二人之间吃亏底比例乃是二比一也。有些人在报仇底时节要对方知道这报复是从那里来的。这是比较地大量;因为报仇底痛快处似乎不在使对方受苦而在使对方悔罪也。那些卑劣狡猾的懦夫则有如暗中的飞箭。科斯谟斯,佛罗棱司底大公,曾有句锋锐的话是说无义和忘恩的朋友的。他底意思好象这些罪过是不可恕似的,他说:“你可以在圣书中读到基督教我们饶恕我们底敌人的话,可是你永远读不到有教我们饶恕我们底朋友的话”。

然而约伯底精神则调高一格。他说:“难道我们从上帝手中只要好的而不要坏的么”?以此例推于朋友,亦当如斯。的确,一个人要是念念不忘复仇,他就是把自己底伤口常使其如新,这伤口若不是这人老在思想报复,是会痊愈的。公仇底报复多半是结局较佳的:例如为凯撒之死,为破提拿克斯之死,为法兰西王亨利第三之死以及许多类此的复仇事件是也。然而在私仇底报复上则不如斯。反之,衔怨深而喜报复的人所度的生活是妖巫一般的生活。这种人活着的时候于人不利,死了也是于己不幸。

➥ 本文由(墨韵)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人淡如菊,心素如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岁月在脸上滑过,当沧桑在眼中掠过,当无奈在心底涌过,时间如流水般从指尖、鬓发间流去,我才知道我已经四十二了,很多的事情似乎是转瞬间就远远而去了。油米柴盐酱醋已经把骨子里的那点傲气和才气磨的荡然无存了,最喜爱的文字已经荒废了十几年了。遥远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记忆早已渐渐淡忘...

家乡那片绿

家乡那片绿 每年一到农历的春三月,我就想起乡下家乡那片绿。这时候,残雪已经融化,蒙蒙春雨已经来临,人们冒着倒春的薄寒,扛着铁锹,在山坡,在土角,在路旁,在田间,刨下一个深树坑,然后栽下一棵树苗,浇水,培土。就植下了一份绿绿的向往。 家乡人说:种下一棵树,就种下一片荫凉,就种下一匹热望,就种下一片回望...

宝岛台湾之旅拾碎之一

引言 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7日,我们一行18人随机报团大三峡国际旅行社有幸去宝岛台湾进行了一次环岛八日游。早在这趟旅行开始之时,我就有心在这趟旅行结束后写出点文字的东西,以示纪念。但因为一些琐事缠绕,时至今日,在我们顺利结束此次旅游已过去11天后才得以稍时静心坐在电脑前敲打起久违了的键盘...

我在石澳,遇见太平洋

我坐在乱石上,迎面的海风,不断吹拂起粉色的披肩。舍友在为我拍着特写,不断呼喊着“你太美了”的夸奖。瞧她那兴奋劲儿,仿佛我还真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宝蓝色的海水在缓慢却有节奏地轻轻拍打着岸边。海浪声声,演奏着一首缓慢的管弦乐,演奏着不知名的乐曲。海洋世界的音符,人类是听不懂的,你也无法知道...

刘寄奴

一 寄奴,多么美的名字,和你真是匹配极了。大家闺秀,温婉的性子,却被春愁折磨得苦闷,寂寞。 你的泪水是津绿色的,在草长莺飞之时,混于其中,然后在光阴中悄然成长,直到花开子落。你不是爱风尘,只是前缘已定,今生难以摆脱。所以你等风来,风来,花期就开得盛,如烟火,一刻倾心。 寄奴,当真是要送出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