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家的哲理散文

阅览1932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2996 阅读时长:大约 6 分钟 ☑

相思是一篇冗长的腹稿,发表出来往往很短。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关于名家的哲理散文,希望您喜欢!

关于名家的哲理散文一:养在心里的金鱼

一个遭受到女友抛弃的青年来找我,说到他女朋友还活得好好的,感到忿恨难平。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我们在一起时发过重誓的,先背叛感情的人在一年之内定会死于非命,但是到现在两年了,她还活得很好。老天太没有眼睛,难道听不到人的誓言吗?”

我告诉他,如果人间所有的誓言都会实现,那人早就绝种了。因为在谈恋爱的人,除非没有真正的感情,全都是发过重誓的,如果他们都死于非命,这世界还有人存在吗?老天不是无眼,而是知道爱情变化无常,我们的誓言在智者耳中不过是戏言罢了。

“人的誓言会实现是因缘加上愿力的结果。”我说。

我对他说了一个寓言:从前有一个人,用水缸养了一条最名贵的金鱼。有一天鱼缸打破了,这个人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站在水缸前诅咒、怨恨,眼看金鱼失水而死;一个是赶快拿一个新水缸来救金鱼。如果是你,你怎么选择?

“当然赶快拿水缸来救金鱼了。”青年说。

“这就对了,你应该快点拿水缸来救你的金鱼,给它一点滋润,救活它。然后把已经打破的水缸丢弃。一个人如果能把诅咒,怨恨都放下,才会懂得真正的爱。”

青年听了,面露微笑,欢喜地离去。但引起了我一阵沉默。

我想起在青年时代,我的水缸也曾被人敲碎,我也曾被一起发过誓的人背叛,如今我已完全放下了诅咒与怨恨,只是在偶尔的情境下,还不免酸楚、心痛。

心痛也很好,证明我养在心里的金鱼,依然活着。

关于名家的哲理散文二:吃茶的方法

我时常一个人坐着喝茶,同一泡茶,在第一泡时苦涩,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浓沉,第四泡清冽,第五泡清淡,再好的茶,过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这泡茶的过程令我想起人生,青涩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壮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渐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

我也时常与人对饮,最好的对饮是什么话都不说,只是轻轻地品茶;次好的是三言两语,再次好的是五言八句,说着生活的近事;末好的是九嘴十舌,言不及义;最坏的是乱说一通,道别人是非。

与人对饮时常令我想起,生命的境界确是超越言句的,在有情的心灵中不需要说话,也可以互相印证。喝茶中有水深波静、流水喧喧、花红柳绿、众鸟喧哗、车水马龙种种境界。

我最喜欢的喝茶,是在寒风冷肃的冬季,夜深到众音沉默之际,独自在清静中品茗,一饮而净,两手握着已空的杯子,还感觉到茶在杯中的热度,热,迅速地传到心底。

犹如人生苍凉历尽之后,中夜观心,看见,并且感觉,少年时沸腾的热血,仍在心口。

关于名家的哲理散文三:街头的自语

上海从来不是幽静的乐园,用不着摆出这副失乐园的愤激姿态。一种把人与土地隔绝开来的装置是不配被称为家乡的。很多人都说上海人有严重的“排外主义”,相信也有很多人也很想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去狠狠地批评他们一番,而这句话很好地为这些人找到了一个理由,一个发泄的出口。所谓“排外”,就是“地方保护主义”。上海人你们没有失去那个自认为被源源不断的外地人破坏的家园,因为你们没拥有过,所以用不着以不屑鄙视的姿态对待外地人。

有一种人,求名心切,但只善于接近名流而不善于接近思想。“接近思想”,这个说法我很喜欢。不说名流这种遥远的事物,在都市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接近物质而远离思想。就算看了不少书,都大多数接近内容而远离思想。所以我才会把很多书看过了,回想起来却没有任何深刻的思想残留在脑袋里。只听见语言而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倾听沉默”,这个说法我也喜欢。倾听花开的声音,倾听雨滴在树叶上的声音,倾听云卷云舒的声音。善于倾听大自然一切沉默的声音的人,拥有一个真正意义的耳朵。曾经给我们上诗词课的一位女老师问道,你们有没有为一朵花而感动过?你们有没有曾经为一朵花而驻足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我想,拥有这种经历的人,一定不缺少一个真正的耳朵。

我不忍心看中国父母们的眼神,那里面饱含着关切和担忧,但缺少信任和智慧。不用多费口舌,这句话很好地把中国父母们的心理概括了。如果我是父母中的一份子,我从来不会担心有上述情况。我相信。

我一向声称一个人无须历尽苦难就可以体悟人生的悲凉,现在我知道,苦难者的体悟毕竟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分量的.所以一个多愁善感、忧心忡忡的人是不能够通过臆想把所有的苦难经历一遍来达到成长的目的的。所以一个亲身经历了苦难的人才会有那么厚重的心灵力量和人格力量。苦难的力量毋庸质疑,经由苦难获得的体悟不可轻视。

可是我还没有年轻够,怎么就老了?青春是短暂的,青春是永恒的。看你怎么看待。

不久后,这里将屹立起气派十足的豪华建筑,令一切感伤的回忆寒酸得无地自容。

论自卑——你们围着他,向他喝彩,他惶恐不安了。你们哪里知道他心中的自卑,他的成就只是做出来给自己看的,绝没有料到会惊动你们。其实这样的人生存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很多很多,包括我们自己。这样没有什么不好。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美女帅哥,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怪才。他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怀着小小的自卑,不害己不害人。他们战战兢兢,踏踏实实,没有发出光与热,没有成就能与国家、地球、人类这些伟大宏观词语联系在一起,但是他们是父亲、母亲、朋友、子女,对他们来说,这样就已经足够。这句话把一个普通人的自卑心理描写得惟妙惟肖,还带著作者浅浅的不以为然。但是我尊敬这些人,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他们,将军才能是将军,英雄才能是英雄,伟人才能是伟人。

人之常情——弱者的自卫往往比强者的进攻更加有力。看到这句话,最让我想起的是咱们的红军,小米加步枪面对着敌人的长枪短炮,没有丝毫胆怯。但愿不是曾经。

感觉——当我忙忙碌碌时,我多么厌恶自己。宿舍熄灯了,一个十七岁的大学生蹲在走廊的灯光下写诗。我喜欢那时候的我。我也喜欢大学生的我。我也喜欢遇到不开心的事能开怀大哭的我。我也喜欢大大咧咧粗鲁直率的我。我也喜欢因为不谙世事而横冲直撞的我。那个时候的我,因为年幼而无知,因为年少而迷茫,因为年轻而轻狂,我多么怀念那个时候的我。

我始终摆脱不了尴尬,有时是因为我太年轻,世界太老;有时是因为世界太年轻,我却老了。所以我们永远赶不上世界的速度,永远离世界太远。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句话安慰自己,因为它是事实;当我们感到幸福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因为它的确是事实。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爱情、事业、友谊、名声都消逝了,但我还活着,活得如此单纯坦然。有那么一天吗?如果有,我还活着,说明我曾经同时拥有他们。因为得到而所谓,因为失去而无所谓。

水上的落叶——我把我的孤独丢失在路上了。许多热心人围着我,要帮我寻找。我等着他们走开。如果他们不走开,我怎么能找回我的孤独呢?如果找不回我的孤独,我又怎么来见你呢?因为一个人,所以孤独。因为孤独,我来找你。因为想找你,所以我让自己变得孤独。是想要表达这样的意思吗?

街头的自语——我皱着眉头。你问我想干什么?我想把天下发出噪音的金属器具,从刀锯斧刨到机器马达,通通投进熔炉,然后铸成一座沉默的雕像。相信很多像我这样的人都会这样想,但是更多时候我们希望关上自己的耳朵。

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一段早已写好的文字,事件则给它打上了重点符号。

相思是一篇冗长的腹稿,发表出来往往很短。一个真正相思过的人,才懂得这种滋味。一个人,没有爱情的时候,可能寂寞;但是拥有爱情的时候,一定寂寞。

➥ 本文由(飞絮)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买桔记

买桔记 文 淡水泉 独自个,走累了,在柳杉王公园的前面笑着憩息下来。 古树森立在我的周围,腊月的寒风杂着山野的气息,一阵阵吹拂前来,我坐着,欣赏这晚冬的情调。 “福桔、鼓岭的福桔……”一阵清脆的叫声,从树丛的那方传了过来。 福桔,这伴我成长的榕城之果,已是分别了太久太久未曾相见...

年味里的那抹记忆

年,又来了。 年年花开,岁岁凋零,走过的,便是记忆。 曾记得,小时候,就在年根底下,离大年初一越来越近的时候,母亲还在为我们兄妹赶制新衣服新鞋子。那时候都是纳鞋底,千层底,细细的密密的针脚,都在一针一线、一拉一拽中完成的。一双鞋子,需要耗费的人工,对于我们现如今不会做针线的人来说,无异于浩大的工程...

墙,隔不断爱。就象那相互吸引的力,在彼此的爱中相互的吸引。此时就象穿墙而过,默不作声的爱,在无声无息的传递。此时两颗心,在吸引,在传递,就象那爱不分墙里和墙外,都在吸引,彼此就象有一种默契,一种分也分不开的恋。 屋里的对流在传递,就象那美丽的气温在升高,就象从墙里穿过墙外,然后又越过墙顶,扑面而来...

张晓枫的哲理散文赏析

张晓风是台湾女作家,笔名晓风,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张晓枫的哲理散文赏析,供大家欣赏。 张晓枫的哲理散文赏析篇一:孤意与深情 我和俞大纲老师的认识是颇为戏剧性的,那是八年以前,我去听他演讲,活动是季曼瑰老师办的...

岁暮缤纷

还没进入腊月,冬天还很漫长,但“年”仿佛已经动身,好像人人都怀了一腔惜时之意,将每一寸光阴都揉成金子。“流光容易将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逝,总是让人看不见,摸不着。是谁总揣了一腔浓淡冷暖的乡愁,于暮色四合的黄昏,敲响故乡的门扉? 离散团圆,岁暮缤纷。翻阅史书,突然就翻到乾隆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