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跃动中国心

阅览326 作者:艾风敏雪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729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历史的镜头回放到了1959年10月

“1959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全国第三次劳模会议,也叫‘群英会’。当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会场时,整个大会堂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身披大红花,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整个大民大会堂……”

尽管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当全国劳动模范、吉航公司退休员工刘成才老人说起这番话时,依然难饰心中那份深深的悸动与喜悦。

挥洒创业的激情

刘成才出生在解放前的1931年,经历了从战乱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不久,一切都是百废待兴,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状态投身生产、投身国家建设。在吉航公司建厂初期,做为工厂发动机修理车间发动机火焰筒工段的工长,他和工段的同事们拼命的工作,有的时候一天工作十几个、二十几个小时不休息。因为舍不得工段的工人不顾身体健康不分昼夜拼命的工作,他总会在深夜把工人一次次赶回家休息,自己却留下来多干,超负荷的工作量让他几次晕倒在工作现场。

那时,工人接受培训的机会很少,整体的文化水平与技术水平不高。有些工人虽有蛮力,却掌握不好操作的要领。当时,手抡大锤砸扁铲是一项常用于工作流程的操作方法。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干起来却不那么容易。细微的偏差就会砸到扶助扁铲的手,而越怕越急就越会出错。为此,很多工人不敢再抡锤,更不敢再扶铲。刘成才就主动帮工人扶铲,让他们练习操作技巧。很多次他的手被工人抡下的铁锤砸得红肿、出血,但他从不介意。他说:“只要你们练好了,咱们给国家增效了,我的手没啥受不了的……”出蛮力工人再也不敢乱抡锤了,他们说:“怎么样也要练好,绝不能再砸到刘师傅的手!”至今这位80岁老人的双手还依昔可见那些深深的疤痕,所伤之处的皮肉还是很薄,很薄。

让苏联专家树起大拇指的创新

建厂初期,工厂技术能力薄弱,设备缺乏,再加上原材料和备件的供应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外厂订货又不能及时供应,导致生产时常停工。69型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的碗形堵盖,当时外购极为困难,自制加工更是难上加难,给生产带来了无法逾越的困难。刘成才主动请缨,提出以试制模具的办法解决工厂难题。经过无数次的深夜测绘、精心试制、反反复复的修制,一套成型且成功的创新型模具在刘成才的手中完美现身了。经投产使用后,这套模具经受住了实实在在的考验,加工出来的零件达到最高质量标准。

810型发动机加力燃烧室修理时,稳定器根部经加工后常常发生裂纹问题。按零件性质和要求是难以修复的,技术部门也无法作出修复结论,造成大量机件报废。刘成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挽救这些零件,他彻夜不眠,经过多次的试制,最终研制出了一套补片夹具,用电阻焊进行焊修,复活了大量造价高、制造极为复杂的发动机机件。

随着战机修理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工厂的生产任务骤然增加了许多,其中802、810、890三型发动机燃油总管的修理任务异常繁重,经常满足不了装配的需要。刘成才不断在革新技术上入手,做出了多项技术改革。他采取将直径较大的钢球用腐蚀的办法缩小等办法,一举成功制作出了小钢球,突破了这三种型号发动机总管的修理关键,保证了装配的需要。

某型发动机尾喷筒锥体试验漏气模具、斜冲1mm钢板的夹具托板、复活810型的尾锥体通风罩、鱼鳞价值昂贵的零件百余件……这种种发明与创新为国家节约大量资金。

看了他的多项发明,就连当时来辅建的苏联专家都称赞地树起了大拇指。

感知荣誉的力量

历经岁月,辗转流年。

从参加工作开始,刘成才每年都会获得劳动荣誉称号,工厂的、市里的、省里的,还有那个他最引以为荣的全国“群英会”。那是那个时代火红印记,虽然只是一块牌、一张纸、一个本,但这代表着荣誉,荣誉给了他在航修领域里37年的坚持、37年的信心和37年的前进动力,荣誉使他时刻铭记劳动的使命和工作的责任。

在刘成才老人退休后的日子里,他一如既往地关心着他所热爱的航修事业。在退休后的多年里,他帮助工厂提出了多项发动机修理技术的合理化建议,协助相关人员对发动机修理中多项技术文件进行了相应的修订与革新。

如今,80岁的刘成才老人疾病缠身,行动多有不便,但每每工厂修理好的试飞战机搏击碧空时,他总会翘首凝望,那深邃而宁静的目光里,倾注着他默默的情,那颗奔腾的中国心,涌动着他全部的爱……

➥ 本文由(月影)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正月十五的习俗有什么

正月十五就是我们所说的元宵节,不同地方的人在过这个假日的时候都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下面阅读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正月十五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正月十五的习俗 1、放天灯 元宵节放天灯也是一大民间习俗。天灯又称孔明灯,为三国时代诸葛亮所发明,放天灯的习俗,据传是由福建惠安的移民传入...

我的“童心”父母

常言道:老小老小,说的是人上年纪以后,像小孩子一样。我的父母大人都年将七十,俩人行为处事回归本真的脾气我算是摸到了。 国庆长假,我带着母亲去了趟动物园。上了游览观光车,母亲就不淡定了,侧着身子靠在椅背上,左瞅瞅,右看看,跟车上的小孩子们齐呼狼、老虎,不时,用手指盯着一处新发现,揪我看,快看。见到大象...

亡徒

高考前的一个月前。我跟你的联络多了起来,又没话说的时候,我就故意叫你传答案给我,即便是我已经做好的。你也偶尔会问我语文,用电话,发短信,传照片。无所不用其极。就算烦人,却很开心,你需要我。 高考后,我们每天晚上会很有默契地聊一会儿,然后互道晚安。天南地北,无所不扯。高考考完后...

文化大革命的责任归谁

文化大革命的责任归谁 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五十多个年头了,历史告诉我们它确实是一场浩劫:它造成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大倒退;它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不少人被迫害之死,许多人受到摧残。这都是事实。 但文化大革命的责任都归毛主席吗?如果这样以为,那笔者认为就不是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为什么这样说呢...

感恩天堂里的姥爷

敬爱的姥爷: 您好! 您离开我们已经快六年了,在这六年中,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变化,您可曾知道?我有多么地想您,思念您!六年来,我的心中却有着许许多多的遗憾--尤其是对您,未能见到您的最后一面,没想到上次相见竟成了我们祖孙俩诀别的时刻。由于我要参加中考的缘故很抱歉没能来参加您的葬礼,但姥爷您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