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吧,这里有孩子的笑声

阅览1110 作者:岭南师范学院党建蒲公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831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听,耳边传来了孩子的笑声。

这是用文字无法描述的声音。

这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感触。

时隔七年,我又一次站在了小学的土地上。这所新有小学不是我的所熟悉的小学,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我来这里也不再是以小学生的身份,而是以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党建蒲公英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之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我不再是一个个坐在课室座位上,像嗷嗷待哺的小雏鸟一样,等待老师传授未知的新知识,而是在各个教室中走进走出,手中用相机,记录着美好的一切。

这里是农村,整个小学只有两栋两三层的教学楼,却囊括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六个班。墙是水泥的,地是水泥的,只有孩子的笑是柔软的。

清晨醒来,还不到六点半,外面已经热闹无比,好奇宝宝们,在我们所居住的课室门口不断张望,他们不敢进来,却也不舍走开,他们没有说一句话,没有一声询问,只是“傻傻地”笑着,正是那清脆地笑声驱走了我们所有的睡意。而我被怔住了,不知道你是否也听过这样的声音,我只能用清脆这样的一个词来描述它,这声音仿佛能一直回荡,仿佛永远不会消逝。它有点像小雏鸟的叫声,有点像银铃的碰撞,它是一种难以表达的声音,但是我从其中听出了天真无邪。如此清脆纯洁的声音,大概只有天真无邪的孩子才能发出了。

简单的开班仪式,为为期十天的支教调研活动拉开了序幕。令人觉得很可爱的是,校长以宣布完分班情况,宣布解散之后,耳边又想起那清脆的声音。所有的学生都笑着冲向自己的教室。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甚至可能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冲,要跑,他们没有目的,却总是能够给自己,给身边的人带来欢笑,这算不算是一种魔力?

我还在恍惚之际,上课铃响了。

“临时班主任”走进各个班级里,教室里早已坐好的学生乖乖地坐在座位上,呆呆地看着走上讲台的新老师。开班的第一节课,是老师与同学的见面会。在课室里时不时传出异口同声的回答,那清脆,那稚嫩,那夹杂着笑声的回答,不禁让人恍惚。多少年,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没有遇到这样的情景,感慨自己不再童真的同时,深深爱上这样的声音。

撰稿:黄雅雯

➥ 本文由(墨韵)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正因为有了友情,我们才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馨

那些与我们同行的,有的与我们擦肩而过,有的也许会陪我们走一段距离。但时间都不会太长,人生的道路上岔道太多,在每一个路口,我们的选择都会不同。你选择了这条路,他选择了那条路,于是,只有分手。新的道路上,当然还会有新的同行者,可也同样还会有新的岔路口。正是因为有了友情,我们才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馨...

情系中国结,心系祝福结

悠悠古韵,千千结艺。中国结,这蕴涵情致与智慧的手工编织艺术,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作为民间祝祷的符号,代表着团结幸福平安,成为世代相传的吉祥饰物。 “向阳”社会实践队的第二课堂的设计侧重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7月18日下午,主教陈上秀老师为学生们上了别开生面的“情系中国结”结艺小课堂。...

关爱留守儿童的梦想

七月流火,我们伴着夏日的蝉声,来到了隐隐期待的三下乡实践地点:遂溪的杨柑中学。三下乡的所见所闻让我感触良多。 十三四岁的年级,应该像春风中自由摇曳的鲜花,绽放自己独有的华彩和清新的芬芳,有雨露、阳光和清风的呵护疼爱,但在这里,我看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十三四岁,这里的孩子像是身在了热带林的一片空地上...

以笑感染,以礼感化

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星源”社会实践队第四天的下乡继续在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后坡小学展开。在下乡的第四天,“塔拉斯”台风影响着湛江地区,导致学校附近风雨不断,整个社会实践队更是陷入了无电的恐慌中。可是,“星星”们却以笑来感染,让我们不畏风雨,继续前行。 讲文明讲礼貌,是做人的起点...

19年前的善缘

袁浩老人是广州医学院的教授,因患中风卧病在床,始终在身边照料他的人,既非袁老的亲戚,也不是请来的护工。有人来看望袁老,问他是袁老的什么人?他答,我是袁老的病人。病人为何照顾医生? 他叫李敬斋,来自河南的普通农民,19年前曾是袁老的病人。 19年前,李敬斋似乎霉运当头,连续遭遇了两场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