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阶段师生关系探析

阅览3146 作者:swxt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2183 阅读时长:大约 4 分钟 ☑

今年暑假我跟随教科院的守望心田社会实践队去了雷州市白沙镇西坡小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支教活动。在这十天里,我担任了五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农村的学校生源少,整个五年级就一个班总共16个人。我作为班主任兼任课老师我的职责是教学兼对孩子进行管教。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给我们班学生留下了严厉、凶、脾气差的第一印象。这个说法是第二天上主题班会的时候同学写给老师的一封信里提到的。这个形象是我刻意塑造的,也是听取了一些师兄师姐的建议,要先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威严的形象,这样在课堂上的时候他们就会比较听从老师的话,然后再慢慢地对学生宽容一些,对学生亲近。在这十天的管教中,我采用的手段有皱眉、瞪眼、大吼、命令、指使、暴力拉扯、踢课桌,最严重的是有一次因为一个学生吵闹拍打了一名六年级的同学。这些做法在短期内看似很有效果,确实,学生们会很容易对我服从,听话。课堂秩序纪律确实是好很多了。然而我也看到一些学生讨厌我,不敢亲近我,而我想亲近他们却隔着一层膜。当我采用这些暴力的、不尊重人的管教手段后,我是很懊恼和悔恨,会有一种挫败感,这样做令我的心情很不好,我也知道这些方法会伤害人。这些是我做得不好的地方。

在当班主任对我们班孩子管教的过程中,我有努力地去多一些了解我的学生。当我做出过激的行为时,我会向孩子道歉。我会尽可能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男生们好动、贪玩,爱打闹,是他们的天性,我会尽量少地去干预他们。当我意识到我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不会依赖大吼这种不尊重的语气态度去和他们交流,而是尽可能地用平和的语气去和我们沟通,去引导他们将心比心,激发他们的同理心。比如,我们班的阿良同学用班上的抹布去甩打我们班的阿宝同学的脸。我会明确告诉阿良这样做是很不尊重人的,会让人生气。以后不要做这种让人生气的事情。同时,我也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我是这样处理的,当我知道了事情原委后,把抹布拿在手上去甩打阿良同学,边甩边质问,“我这样做你会不会生气。你为什么要去做让人生气的事情?”结果是阿良哭了,很生气,用雷州话去骂我。我这哪是激发他人同理心,我这种暴力的行为带给他的是恐惧抑或愤怒、反抗、对老师的疏远和憎恨。在这样一个恶劣的氛围里能起到好的教育和引导效果吗?当我们面对孩子时,我们传递给他的首先就是我们自己的为人处事。儿童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不管成年人的行为方式如何,孩子都会去模仿。《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简。尼尔森说,“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先得让他感觉更糟。”在这次事件之后,在下乡的第三天队伍举行运动会的时候,阿良再次欺负一个四年级的女生,上次的教训,我和他说的不要去做令人生气的事,他依然没有听进去。惩罚、呵责真的能够长期有效吗?我很想弄清楚为什么自己会采取那些管教方式,好的、理想的管教方式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我看了一些书,进行了一些思考,觉得隐藏在这些问题之中最核心的也是我们最应该省视的——师生关系。

小学教育阶段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那么理想中的与他人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这首先从人的基本需求说起,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都有归属感和爱的需求。我非常认同法国教育专家卡特琳娜.盖冈的观点,她的观点也正非常契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从生命之初直到最后一口气,首先渴望的是被爱,被真正倾听,被尊重,以本初的样子被接纳。更确切地说,他们希望自己的情绪、感觉、意愿能被听到和被理解,希望在有需要时能够得到建议和帮助。但他们更深的渴望首先是建立和谐的相互理解的人际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学生、非暴力沟通创始人马歇尔.罗森贝尔博士讲述过如下现象:“几年来我主持过一些为家长开设的培训课,通常我先把受训者分为两组,分别呆在两个房间。我要求他们写一段他们自己与另外一个人有冲突时的对话。一组的冲突对象是一名儿童,另一组的冲突对象是一名邻居。两组都以为自己的联系针对的是相同的冲突。然后要求两组念出他们的不同对话……每次当我要求做这个练习时,都发现与儿童产生冲突的那一组交流时表现出的尊重和同情远少于同邻居产生冲突的那一组。参试者很沮丧地发现我们很容易对一个人不近人情,仅仅因为我们发现他是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这和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思想传统有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放到家庭这一层面来看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权力架构,强调尊卑有序,儿子听从父亲、妻子听从丈夫。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则是支配式的教育方式,用控制、操纵的方式来教导孩子。从这一角度来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会出现叛逆期。到了青春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觉醒,他们不情愿再被父母使唤,觉得自己可以为自己做主,出现反叛的行为和情绪。成人和儿童关系是不对等的,儿童体格上的弱小,让人很容易侵犯他们。这种支配式的教育方式缺乏倾听、理解和沟通,而这些正是相互沟通的基础。

我们没有的东西是无法给予孩子的,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青年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环境和家庭教育传统中,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深受这个大环境的影响,被体制化了。不过我们人类自身还有省思能力,通过看书学习,通过一些习惯的调整,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进而影响他人,影响我们周遭的环境,为营造一个和谐的相互理解尊重的师生关系共同努力。

➥ 本文由(蝉鸣)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俞敏洪:“跑得快”不如“跑得久”

“跑得快”不如“跑得久” 文/俞敏洪 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普通的,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东西,跟我们未来的幸福和成功其实没有太多的联系。比如,有人认为,相貌、学历、成绩、家庭背景跟未来的成功会有很多的联系,但大部分基本无效,比如说相貌。 如果说一个人的相貌和成功有关...

你长大了,父母渐老

时光匆匆,当年还只是一个小婴儿的你长大了,父母渐老。孝顺父母不是仅仅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而是要把从小父母对你的耐心和照顾一一归还。 小时候,你常常缠着父母为你讲故事,听着他们用温柔的声音把那一个个刻板的文字变成一个美妙的故事,一边听一边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让父母哭笑不得...

我永远的朋友

无论我们怎么相识,无论你离我多远,我已经把你当成我永远的朋友! 我能感受到你的牵挂,我知道你在翻阅我的心灵,你在懂我! 远方的朋友,除了对你的思念和祝福,我一无长物。或许我不是你最精彩的,但我会尽力做到最好。 就让我对你说声谢谢,谢谢你让我遇到你,你是我生命中最可贵的,虽然我不是因你而来到这个世界...

别让爱情等待太久

你喜欢的人不一定会留在你身边,只有爱你的人才会一生一世陪伴你。没有人是要故意变心的,一个人,当他爱你的时候,是真的爱你,可是当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你了。他在爱你的时候,没有办法假装不爱你;同样的,当他不再爱你的时候,也真的没有办法再假装爱你。 总以为我们很爱某个人,会一生一世爱下去,等下去...

当质疑袭来

当质疑袭来 文/黄凤初 一个从小练习芭蕾舞的女孩,决定将跳舞作为终身职业。一天,她去求见芭蕾舞团团长,说:“我想成为出色的芭蕾舞演员,不知我是否有这个天分?”团长看她跳了一段舞,摇了摇头说:“不,你没有这个条件。”女孩把舞鞋扔到箱子底下,再也没穿过。后来结婚生子,当了超市服务员。若干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