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蕴涵

阅览6994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038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人生存于天地之间,活动于大千世界,总是需要朋友的。

朋友可多可少,可疏可近,只是不能没有。

无法想象一个从未有过朋友之谊的人,会如何处理好与己、与人、与社会所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朋友是什么?有人这样给它下定义:朋友──是在你身边时你觉得充实,他走后你仍感到他存在的人;是你无论快乐还是忧伤的时候都忍不住要在深夜敲他"门"的人;是你忙碌时几乎忽略了他的存在,夜深人静时却常使你牵挂的人。

是的,朋友是你幸福岁月的默默祝福,是你寂寞时光一声温柔的问候,是你苦难日子里强有力的支撑。

是的,朋友是一本可以随意翻阅的大书,是一个静候你倾诉的忠实的日记本。

朋友的心灵是一扇永远不锁的门,朋友的眼睛永远流露着理解和关切。

朋友有很多种类型。每一种个性类型决定了你们友谊方式的不同──它既可以是一见如故型的,时过境迁便成为温馨惬意的回忆;也可以是随缘式的,只有几次思想上的交流,留下来的是一团模糊但不能忘怀的印象;既可以是相互依赖型的,成为一生中某阶段特定的知心伴侣;也可以是互为尊重互为给予的某种意境。但无论是哪一类朋友,真正担当得起“朋友”二字的,都没有高低贵贱的界定,不带世俗的色彩,而是对生命的互补,对忧困的互助,对人生灾难的共担,对人生理想的共识,对未卜前途与命运的共同面对。

朋友如果失去了相互的支持与给予,也就失去了友谊存在的意义。一对极好的朋友,精神上相知,也必然在生活中互助。倘若哪一方自以为可以将朋友的友谊拿来炫耀或要挟,那他就不配得到、最终也必然会失去友谊。功利的朋友使人变得庸俗,虚荣的朋友使人变得猥琐,盲目崇拜的朋友使人变得没有头脑,依赖于人的朋友使人变得枯萎,斤斤计较的朋友使人痛苦。

友谊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它最好是若即若离的,双方追求一种精神上的默契,而不在乎形式上的亲疏或依存。它最好是没有应酬的,相聚相离随缘,给双方更多的期许与神秘。它最好是没有依赖和负担的,双方有独立的勇气、心境和空间。正如三毛所说的:“偶尔清谈一次,没有要求,没有利害,没有得失,没有是非口舌,相聚只为随缘,如同柳絮春风,偶尔漫天飞舞,偶尔寒日飘零。”这才是友谊最美的意境。

友谊的基石是真诚。它是用纯洁、信任、互助等材料垒砌成的大厦。许多人彼此交往多年,但往往顷刻间土崩瓦解,那颗炸弹就是虚伪和欺骗。在我们周围,有的人彼此认识了一辈子,却仍然是熟悉的陌生人;有的人平生仅见过一次面,却已是终生不渝的朋友。没有真诚与爱的付出,朋友便永远只是一个令人渴望的代名词。而只要有真诚,友谊终是可以永存的!

➥ 本文由(无悔)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小论创业成功关键

创业成功者只要做一件事,做深、做专、做透,做细致、做完全、做彻底,做到尽善尽美,做成绝技,做成专家。而失败者做了许多事情,狗熊掰棒子,做一件丢一件,没有一件事情弄懂、弄通、弄明白。结果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结果是说什么都天花乱坠,干什么都一塌糊涂,十几年一事无成,老之将至还在寻找赚钱项目。 当然...

回首历史遗迹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红色资源在麻章区的宣传与推广的状况,以及相关的遗迹的现状,清早我们去到了麻章区区政府党史研究室了解情况。 据陈老师讲述,麻章区有许多的红色资源的历史遗迹已经申遗,政府对此也提供一定的支持,对之的宣传和日常的维护也做的相对到位,并有党史教育综合展厅建设的计划...

哀莫大于心死,死守已经没有意义

她和他相聚在银装素裹的东北一个边垂小城。那天夜晚,一轮圆月高高挂在天空,银色的月光宛如瀑布倾泻而下,映衬着一对恋人相依相偎的的身影。他们一会绵绵细语,一会仰望星空,在浩淼无垠的天宇里,突然发现银河两边牛郎和织女两颗耀眼的星忠诚的站在那里,巴望着对方,焦急的等待七夕的到来。于是两个年轻人感慨万端...

开拓创新,面向未来

开拓创新,面向未来 7月18日下午,岭南师范学院“开拓者”社会实践队队员给那宛小学的学生上了一节总结班会课。 本次总结班会由各年级的班主任组织开展,班主任与各位任课老师上台发言,以表对学生的殷殷期望与依依惜别之情。 班主任的总结班会的作用有二:一是总结近期来同学们身上的优点与缺点...

别上馊味心灵鸡汤在你朋友圈内传播

心灵鸡汤,就是“充满知识与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心灵鸡汤是一种安慰剂,可以怡情,作阅读快餐;亦可移情,挫折、抑郁时,疗效直逼“打鸡血”。这也是“心灵鸡汤”风靡不衰的原因。大众化口味,励志化包装,快餐式文本,无需动脑就可脑洞大开。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和无处不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