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周榜

🥈 故事月榜

千里亲情

阅览540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999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教条是灰色的,而我们的生命之树常青。

————歌德

窗前,静静躺着外婆的照片。外婆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脸上早已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好久好久没有见到她了,此刻,她的条条皱纹中是否已嵌满对亲人的思念呢?外婆,其实我也想你,可是学业很繁重啊……

一纸病危通知书飘落到桌上,全家人都无语凝噎。母亲告诉我,外婆在晨练时一跤摔倒,便数病齐发,住进了重症病房。母亲决定周末就动身。

——你有空吗?

——我……考虑考虑吧……

窗外大雨滂沱。“一定是人间的悲剧太多了,连嫦娥都忍不住在星空中落泪啊……”我正自言自语,一只手搭在了我的肩上。

是母亲。我明白了她的来意,顿时觉得肩头的手重重的。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我始终相信母亲的期望中是包含着她的母亲的希望的。

母亲走了,轻轻地关上了房门。我在草稿纸上涂满了“去”“不去”的字样,心如乱麻。不是说成绩就是对老人最好的报答嘛!但现在,这样的话只是自我安慰罢了。

接连几天,一向安静的家里变得电话不断。一次,我无意中接听到外婆与母亲的一段对话——

——你们来看我吗?

——我来,可思思……还没想好……

——那……算了吧……

又是一个雨夜,我站在窗口静静回忆着儿时在老家度过的美好时光。上山采浆果的日子是快乐的,陪伴我的,是外婆;听童话的日子是美丽的,读给我听的,是外婆;在海边捡贝壳的日子是曼妙的,教会我的,是外婆。多美好的孩提时光啊!真想用雨珠把这些美丽的回忆串起来,戴在手腕上。可是离中考那么近了,我下不了这个返乡的决心啊……

周六,母亲收拾行装时告诉父亲:外婆需要动手术,风险非常大。不见到我,她始终不同意动手术。可是,事关重大啊!拖延一天,成功的希望就小一点……

母亲无意间一回头,惊讶地发现我正站在门口。

那晚,我第一次失眠。咀嚼着电话中外婆气若游丝的话语中深藏着的希望,我不再犹豫!

周末,我踏上了返乡的列车。

就在我到达的当天,外婆及母亲在手术单上签了字。成功几率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手术啊!可是外婆成功了!!

在监护房外,我透过玻璃看着熟睡的外婆。母亲小声地说,外婆起初不签字,完全是怕见不着我……母亲没有再说什么,我的眼中,早已有泪悄然滑落。

曾答应在外婆出院后带她去放风筝。风筝放得再远,总有一根线牵着;我和外婆分离得再远,总有一根线在牵着、系着。后来,我又返乡探望了她几回,分别的时候却很少流泪。酸涩的眼泪是给没牵没挂的人流的,我有美丽的亲情,就有无形的线牵着。就算有泪要流,那也是幸福的眼泪吧!

➥ 本文由(水仙)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兵不厌诈的故事

兵不厌诈的故事 “兵不厌诈”这则成语的厌是:满足,诈:欺骗手段。用兵作战可以尽可能多用欺诈的战术迷惑对方,以获取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难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

你有没有注意过你的父母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像没洗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的锅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亲的花草树木已渐荒废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瓦斯...

杜甫的故事

查字典故事会故事:杜甫的故事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大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杜甫36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

我曾经的不懂事

有些东西越是得不到就越是想要,一旦得到,时间久了便会厌倦,倦了累了自然也就不再珍惜! 很久没和妈妈谈心了,昨晚和妈妈聊天到好晚,我们一起说着我们的小时候,妈妈说我小时候是我们三姐妹里最听话的一个,因为那时候爸妈很辛苦,我最小,妈妈总是背着在田里干活,下雨天,我在妈妈背上,在尼龙纸里面唆唆响...

楚人渡河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举获胜。 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