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八大山人的故居》屠岸

阅览1661 作者:佚名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356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访八大山人的故居

屠岸

我小时候,见到母亲常常临摹的国画中,有一幅八大山人的石头。有人说那里赝品,母亲却不管,说即使是冒充的,那画本身也还是好的,却有八大山人的风格。由于母亲的缘故,我对八大山人产生了钦慕之情。但对这位画家的生平,却不甚了了。那幅不知是赝品还是真迹的八大山人的画,也在抗战期间毁于日军的炮火之中了。谁知过了四十多年,在母亲去世多年之后,我却有机会访问了八大山人的故居。

那是一个阳光明朗的秋日,我和几个同志由于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南昌市南郊的青云谱。这里是八大山人的故居。门前有绿水环绕,那是一片池塘,又象一个小湖。一个农家小女孩,在水边晾晒稻谷。我们走过水上的石桥,到了门前。门上署“青云谱”三字,但门紧闭着。我们叩开侧门,进入了庭院。

庭院内,小径曲折,花木清幽。迎面扑来一阵浓香,仿佛芬芳的液体在向四处流溢。那是香水月季,正盛开。忽而又飘来一阵带有甜味的清香,那是木樨花,尽管只有一点余韵了,却还是那样缕缕不绝。曲径旁,一株老桂似在点头迎接我们。接待我们的吴同志说,这株桂树已是八百多岁的高龄了。这时,张九龄的一句诗:“桂华秋皎洁”浮上了我的脑际。

青云谱,原名梅仙祠,建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唐贞观时改名太已观。八大山人隐居的这里时,更名曰青云圃,有自耕自食之意。清乾隆时,有个状元,改其名曰云青云谱,意为有谱可查。这名称也就沿用下来了。然而我觉得,还是青云圃好。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生于一六二六年,死于一七O年,活了八十一岁。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后裔。朱权封藩在南昌,因而朱耷也称南昌人。一六四四年明亡时,朱耷十八岁。他对清朝的统治强烈不满,有反清复明的想。他改了名字,做了和尚,又做道士,终身不仕清朝。他成了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诗、书、画三者均有很高的成就。擅长花鸟山水,而以花鸟成就为最高。书法用秃笔,有其特有的风格。他的诗,已搜集到一百多首,但有不少诗内容隐晦,不大好懂。我们见到他的一张牡丹孔雀图片。这幅画上,除了石壁、竹叶、牡丹外,突出地画了两只拖着花翎子尾巴毛是三根。原来,清朝的大官们,帽子后面都拖着皇帝戴的“花翎子”,以标志官员等级,戴到三翎,就是最高的等级。而那块站不稳的、很快就要倒下的石头,则是象征清朝的政权,画上还题诗一首:“也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三耳据说是暗示奴才听主子吩咐时耳朵特别尖,象比常人多一只耳朵。当时大臣们每晨上朝强烈地讽刺了清朝的奴才和清朝的政权。

我们又到一展室中,欣赏了八大山人的许多幅真迹。我对画上签名“八大山人”四字的写法特别感到兴趣。他把这四个字写得十分奇特,看上去有的象“哭之”二字,有的象“笑之”。他为什么这样写呢?我想,大概是哭明一代的覆亡,笑腼颜世故的奴才们之可耻吧。八大山人有个弟弟叫牛石慧,也是个画家,而他的签名“牛石慧”三字写得更奇特,仔细看去,竟是“生不拜君”四个字。兄弟俩这样签名,显然是有意为之。他们不愿向清朝的君主叩头,不愿“低眉折腰事权贵”,骨头还是硬的。

硬骨头,或者叫做骨气,这个东西,有人认为可贵,有人认为呒啥意思。你不待奉清朝,不过是怀念明朝而已,两者都是封建皇朝嘛!遗民,或者新贵,有什么本质的不同?然而我觉得,朱耷虽然是皇族后裔,但能保持一点民族气节,还是可爱的。他的反抗虽然是消极的。但毕竟是一种反抗。他宁肯把他的画赠给贫僧寒土,却坚决拒绝用它去向达官贵人献媚邀宠。他的画中透露出一种桀鳌不驯的性格,愤世嫉俗的情态,“冷眼向洋看世界”的风度,这些,在他那个时代,还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今天是处在社会主义时代,与旧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这种坚持正义的硬骨头精神,也还是需要的。我们看到,就在我们的时代,那种“没骨花卉”并没有绝迹。在林彪、“四人帮”肆虐的十年间,我们看过各种人物的登台表演。有人的面孔一天可以变三变;有人的骨头是棉花做的;有人不仅骨头轻,而且心肠黑。他们为了钻营拍马,捞权夺利,可以诬陷发迹,告密升宫,卖友求荣……对那些出卖自己的灵魂爬上高位的人,拿八大山人的画给他看,也许他会冒充风雅,但他是根本看不懂的。

青云谱是个芬芳、清静、高洁的所在。李白诗有云:“猎客张兔置,不能挂龙虎,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朱耷可算是“青云人”,青云谱可算是“岩户”了。这个“青云”可是不同于薛宝钗絮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中的“青云”呵!

时候不早了,我们不得不告别青云谱。出得门来,又见到晾在水边的庄稼。那农家女孩不见了,但一大片黄灿灿的稻谷,依然开在日光下曝晒着,发出一阵阵香味来。忽然又闻到从墙内逸出的几丝若有若无的木樨花香,一会儿,这花香和稻香就溶和在一起了。

归途中,酝酿了几个句子。回到旅舍,在台灯下,写成了这样一首诗:

八大山人有故居,青云圃挽碧莲湖。叩环只待樨迎客,问径欣逢花结庐。劲节仲昆留浪迹,佯狂哭笑入浮图。一生三绝诗书画,笔落人惊硬骨殊。

作者简介:屠岸,文学翻译家、作家。原名蒋壁厚。生于1923年。江苏省常州市人。在上海交通大学铁道管理系学习时,即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曾与朋友合办油印诗刊《野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年,开始写作并翻译外国诗歌。1949年,在上海市文艺处从事戏曲改革工作。1950年至1951年,任华东《戏曲报》编辑,翻译出版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诗歌工作者在苏联》。1956年至1962年任《戏剧报》常务编委兼编辑部主任。1956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翻译出版了南斯拉夫名居《大臣夫人》。1963年以后任剧协研究室副主任。1973年以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党委委员,现代文学编辑室副主任、主任。除出版的翻译作品外,还发表许多篇诗歌、杂文和文艺评论。

➥ 本文由(梦旅)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寂寞往事一杯酒,但愿岁月更温柔

寂寞往事一杯酒,但愿岁月更温柔,红尘有梦情未了,时光不老爱逍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总在无心睡眠时,才记起年少不该纵酒。明月高楼独倚,那酒入愁肠,怎不化作相思泪。想来自己也非清心寡欲的女子,心里挥不散的旖旎情怀,糅合了太多红尘纷扰。枯叶堆积的时光,埋藏了多少无人窥见的惆怅。有星子闪烁的夜...

折断的翅膀

中年人难免在某一时刻想起那些被无情岁月之风早已吹远的童年往事,心里就像触电一样荡漾一股莫名的略带酸涩的幸福。这种幸福是纯粹的、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像蓝天中的白云飘荡,似山林深处的鸟语花香,如小溪里的涓涓流水。 我大约在六七岁时亲自动手煮过一回北瓜糊。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点火烧锅,第一次施展厨艺...

人生就是舞台

莎士比亚说:人生如舞台。人有前台,也有后台。我们则是穿梭其间的演员;有的人演配角,有的人演主角,台上不可能老是我们在演;有时我们可以走到后台,喝点茶,或是检讨一下自己的演出,到我们该出场的时候,就又回到舞台上;不论我们是主角、是配角,这场戏总不能少了我们;不论我们是在前台、在后台,就是为了演好这场戏...

不要去恨你爱过的人

爱情:­不要认为后面还有更好的,因为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不要认为还年轻可以晚些结婚,爱情是不等年龄的。­不要因为距离太远而放弃,爱情可以和你一起坐火车的。­不要因为对方不富裕而放弃,只要不是无能的人,勤劳可以让你们富裕的。­不要因为父母反对而放弃,你会发现因为这个原因而反放弃的爱情...

余生,别为难自己了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少听悲伤的歌,饿了就自己找吃的,怕黑就开灯,想要的就自己赚钱买,即使生活给了你百般阻挠,也没必要用矫情放大自己的不容易。 改变不了的事就别太在意,留不住的人就试着学会放弃,受了伤的心就尽力自愈,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别为难自己了。” 1 曾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