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斋”主人自白》周沙尘

阅览782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089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竹影斋”主人自白

周沙尘

初春,我送给在抗大学习时的老班长刘宗卓同志一本《王府生活实录》。他看到“后记”中有“于北京竹影斋”的题记,便询问,“你这个书斋的斋名不俗,苏拭名句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郑板桥爱竹竟至‘无竹不入居’的地步。你既不栽竹养竹,又不画竹,以‘竹影’为书斋命名,有何寓意?”

老刘是老战友了,他这一问,使我面有难色。一时无言以答,只得如实向他说了:

原来我的家境贫寒,父亲在我出生五个月前辞世,抚养我的责任全落在母亲身上。她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分娩前还在园子里种菜,到临产才匆匆忙忙往屋里跑,经过一片小竹林,我便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幸得邻居相助,母子才安全入宅。这是我对“竹影”产生特殊感情的原因。后来,我上私塾,知道我出生经过的塾师特意教我学了《关帝诗图》上的两句诗:“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那时我大约才十岁,但这两句诗时刻铭记着。当我开始写点东西时,便有了以“竹影斋”为书房命名的念头。这念头在我脑海里蕴蓄已三十多年,直到去年冬初,我已经满七十岁,才得到了一间10平方米的兼作卧室的书房,于是,启蒙塾师教我的“终久不凋零”,仿佛变成了一丛竹影,又浮现在我的脑子里。这丛竹影疏疏密密,勾起我的不少浮想,我顺便吟了七绝一首,自题《竹影斋》。诗云:

吟窗筛竹影,忽忆降生林。风雨长相对,悠悠共此心。

这首诗大体上写了我一生的坎坷经历,丝毫没有附庸风雅之意,却有纪念母亲之情。

老刘听后,讲了他的见解。他说。“自题《竹影斋》一诗,固然有特色,但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却不够鲜明。竹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除了物用,主要表现在伦理美学方面。它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挺拔、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一经引入伦理和美学范畴,便成为君子、贤人等人格的化身。古人有终日对竹啸吟不辍者,王微之便是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他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文人墨客礼赞竹子‘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中,还总结出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德,以及清高耐寒的气韵,苍劲幽雅的真趣。”

老战友一席话,使我深受启发,使我意识到:今一室之得,诚非易事。竹影斋的竹影,必须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寓意;万万不可只是自我陶醉了事。竹子那挺拔高昂,磊落潇洒,风雨难摧的物态,要化为我的心态,才不致辜负塾师和老战友对我的一片希望。于是,我恭录郑文题《墨竹图》诗一首,挂在竹影斋的墙上:

不过数片叶,满纸俱是节,万物要见根,非徒观半截。风雨不能摇,雪霜颇能涉,纸外更相寻,干云上天阙。

摘自:《中国老年报》1990年2月28日3版

➥ 本文由(绮思)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月满中秋

最圆莫过中秋月,此时的朦胧也许是必要的,在这多情的晚上,醉是一种幸福。 那种旷世的明朗与圆润高挂在仰望的尽头,天空和大地都充满了暖意。当月宫的清辉洒向大地的时候,人的眼神早已迷离了。 月宫仙子翩跹天宇,广袖长舒,送来清风一缕;月桂飘香,无酒自醉,是浪漫的月华洒在心坎上了。 柳岸湖畔,葡萄架下...

日本名家经典美文摘抄

第一篇:一片树叶 作者:(日)东山魁夷 无论如何,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变化。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这不只限于樱花...

《黄河之水天上来》刘白羽

黄河之水天上来 刘白羽 细雨蒙蒙的秋天,我从北京乘飞机到兰州,机上即兴吟诗一首:“十年未可乘长风,一羽凌霄上碧空,指去云烟十万里,来看黄河落日红。” 不过,说实在话,兰州的黄河令我失望。黄河在我记忆中永远是奔腾呼啸的激流啊!第一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那是四十年前了,我从风陵渡口眺望黄河...

只在一念之间,季节改变了味道

只在一念之间,季节改变了味道 只在一念之间,季节改变了味道。花的颜色在雨中迷离。淡凉的清爽在晨曦的点缀里由心底渗入。远方的枯黄在暮色里一点一点地侵袭,印染着草原的底色。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意境里蒙上了它最初的色道。让我们在一场梦里回味。 脚下的湿地交替着参差不齐的滴滴点点。细细的碎红...

春暖伤依旧

春暖花开,燕过故人来。雨后黄昏,绿水映斜阳。小桥流水,来时当无悔。绵绵长空,柔情似水浓。_题记 三月的细雨,为这个春天带来许多生机,百花齐放,风中花香,燕过小窗前,小桥细水流,青山也依旧。然而我却只有朦胧的伤感,你来了又走,留给我的只是剪不断的回忆,和理不完的思绪。 相识总是美丽的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