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斋”主人自白》周沙尘

阅览780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089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竹影斋”主人自白

周沙尘

初春,我送给在抗大学习时的老班长刘宗卓同志一本《王府生活实录》。他看到“后记”中有“于北京竹影斋”的题记,便询问,“你这个书斋的斋名不俗,苏拭名句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郑板桥爱竹竟至‘无竹不入居’的地步。你既不栽竹养竹,又不画竹,以‘竹影’为书斋命名,有何寓意?”

老刘是老战友了,他这一问,使我面有难色。一时无言以答,只得如实向他说了:

原来我的家境贫寒,父亲在我出生五个月前辞世,抚养我的责任全落在母亲身上。她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分娩前还在园子里种菜,到临产才匆匆忙忙往屋里跑,经过一片小竹林,我便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幸得邻居相助,母子才安全入宅。这是我对“竹影”产生特殊感情的原因。后来,我上私塾,知道我出生经过的塾师特意教我学了《关帝诗图》上的两句诗:“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那时我大约才十岁,但这两句诗时刻铭记着。当我开始写点东西时,便有了以“竹影斋”为书房命名的念头。这念头在我脑海里蕴蓄已三十多年,直到去年冬初,我已经满七十岁,才得到了一间10平方米的兼作卧室的书房,于是,启蒙塾师教我的“终久不凋零”,仿佛变成了一丛竹影,又浮现在我的脑子里。这丛竹影疏疏密密,勾起我的不少浮想,我顺便吟了七绝一首,自题《竹影斋》。诗云:

吟窗筛竹影,忽忆降生林。风雨长相对,悠悠共此心。

这首诗大体上写了我一生的坎坷经历,丝毫没有附庸风雅之意,却有纪念母亲之情。

老刘听后,讲了他的见解。他说。“自题《竹影斋》一诗,固然有特色,但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却不够鲜明。竹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除了物用,主要表现在伦理美学方面。它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挺拔、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一经引入伦理和美学范畴,便成为君子、贤人等人格的化身。古人有终日对竹啸吟不辍者,王微之便是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他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文人墨客礼赞竹子‘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中,还总结出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德,以及清高耐寒的气韵,苍劲幽雅的真趣。”

老战友一席话,使我深受启发,使我意识到:今一室之得,诚非易事。竹影斋的竹影,必须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寓意;万万不可只是自我陶醉了事。竹子那挺拔高昂,磊落潇洒,风雨难摧的物态,要化为我的心态,才不致辜负塾师和老战友对我的一片希望。于是,我恭录郑文题《墨竹图》诗一首,挂在竹影斋的墙上:

不过数片叶,满纸俱是节,万物要见根,非徒观半截。风雨不能摇,雪霜颇能涉,纸外更相寻,干云上天阙。

摘自:《中国老年报》1990年2月28日3版

➥ 本文由(绮思)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学会遗忘是人生的睿智

在学习中,我们特别强调要有好的记忆力,但是在生活中,有时太好的记忆力反而剥夺了我们的快乐。既然不愉快的事已经发生了,再耿耿于怀也无济于事。后悔只能徒增烦恼,揪心只会带来痛苦。聪明的人总是善于汲取教训,而把过去的事情抛之脑后。不愉快的事起因有许许多多,或是冲动、或是幼稚、或是失误用过去的事折磨自己...

宁静的下午

这是个没有课的下午,亦是个宁静的下午。 今天早上,和室友聊起了高中时候的日子。在不经意间,踏着春的声音又是一季。记忆中回旋的还是那过往的时光。春,依旧,曾经的你我却不知了去向。 曾经的我们是那样的洒脱,是那样的真实。一起流泪,一起欢笑。曾经最掏心,所以最开心。画面逐渐的回转,似是流年,落回当初的校园...

《流浪京都》古清生

流浪京都 古清生 今天早上起来,摹然看见楼前的银杏树一片金黄。初阳斜照,晨风轻拂,一枚枚的金黄的叶子悄然落下。已经是秋天了啊,心里面悠然地浮起一缕凉意,这季节是如何在我的不觉间又一次光临?这该是我在北京度过的第三个秋天吧,时间果然是快,它疾行如风,三年的流浪时光也恍然化作几许落叶,飘零在我的生命里。...

彼此的远方

风起了 唤醒了沉眠的树叶 飞向遥远的天际 去看山,看水,看更美的天 不知须臾几何 亦不知江山几许 终是,四散天涯各为家 只是时光太匆匆 来不及向故乡 致一声问候 绘一眼容颜 夜深了 星辰犹未眠 过往的点滴涌上心海 激起来涟漪一层又一层 陌上花又开了 初阳裹挟着家的味道 洒向远方 梦醒了...

有关车站抒情的美文摘抄

我们于车站停顿,略滞身形,拼命省下这琐屑的片段,却只为与熟悉告别。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车站抒情的美文摘抄作品,供大家欣赏。 车站的记忆 车站已经成为我思乡的象征了,也成为我盼望的象征了。每次离开家,每次回家都能想到记忆中的车站,每次离开家时,家人把我送到车站,家人总是嘱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