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槐树

阅览1510 作者:欣红梦圆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113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家乡是美丽的,也是永远值得我怀念的。值得我怀念的很多,其中便有家乡的槐树。它是一种崇高的树,神圣的树,生命力狂盛的树。

记得小时候很是玩皮,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玩,象群小猴一样,常常在大热天爬树乘凉,可以说家乡的大大小小的树都爬过,就是连粗一些的竹子也要爬着玩,却唯独没有爬过槐树。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槐树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因为它周身长满了硬硬的刺,你一不小心,便会被它刺破皮肤、划破衣裳。曾经恨过它,何以这般“凶狠”,一点儿不讲情面。但我从心眼对它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看!这家伙谁都不敢欺侮它,那样子多象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我暗自叫它“将军树”。

槐树是一种崇高的树。春天它和柳树一起报青发芽,把春天迎接;盛夏它便为我们撑起一把大伞,让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在它脚下睡觉、玩耍;秋天它会开出那一束束美丽而芳香的花朵;冬天,它会索性肃光衣肥,光着身子傲霜斗雪。

家乡的槐树,它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它的树叶便是我们最好的“玩具”,我们会把们撸下来,用线穿成各式各样的“花卉”、“葫芦”、“灯笼”等等,放在鼻子尖下一嗅,居然清香的很呢。有时村里的女孩们会把它的叶子勒下来,大把大把地撒向空中,嘴里还一个劲地叫:“天女散花喽!”,“天女散花喽!”望着那翩然翻舞的叶子,我曾经幻想,那一天,我也能长上翅膀,迎风飞翔,那该多么美好啊!

在一个秋天的早上,昨晚吹了一夜的大风。我起身散步,发现地上铺满了一朵朵的小白花,那绿蒂白瓣,小小巧巧,煞是可爱。我拾起一朵细细察看,竟有丝丝幽香飘来,抬头一看,那门前的大槐树顶上,还稀疏地挂着几朵白花呢。啊,我有一点兴奋,有一点激动,连忙问同样早起却没有稍停的母亲:这槐树居然会开花?母亲笑着说:槐树本来就开花的呀。

后来,我上初中了,读到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我觉得白杨树确实可贵,然我家乡的槐树也不比它逊色啊!树干是木料,树叶、树皮、树枝,甚至是树根都可以作燃料,不也是很高尚吗?无私营地奉献自己的一身,它活着是为了奉献,死去了还是为了奉献。

槐树有着极狂盛的生命力,而且长势很快。记得有一次家里要添个家具,于是父亲决定把屋后的一棵大槐树给予挖下来,没想到的是过了几个星期,从原来大槐树生长的周围,一齐长出了几十株小树苗来,仿佛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真是“刀斧砍不尽,又有小树生”,我望着那透嫩的绿枝高兴极了。不满一年,它们便都长得如我的小臂粗细了。母亲说:这些小树都挤在一块是长不大的,要把他们移植开去。于是说干就干,就把他们分开种植,我也亲手种了一棵呢。

多少年过去了,这些树是否还在呢,但在我的心中它们应该长得更高更大,全都成材了,当然包括我亲手种下去的那一棵。

家乡,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家乡的槐树!

➥ 本文由(青石)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幸福,在于知足

生命从来不是为别人而活, 每个人生来就是独立的个体。 人生如旅, 一路风景,一路感受。 你所看到的风景, 你所经历的人事物, 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不管经历了什么, 都笑一个吧。 人生其实是在一次次摸爬滚打中坚强, 在一次次的历练中不断成长。 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它的道理,...

《石板路》周作人

石板路 周作人 石板路在南边可以说是习见的物事,本来似乎不值得提起来说,但是住在北京久了,现在除了天安门前的一段以外,再也见不到石路,所以也觉似有点希罕。南边石板路虽然普通,可是在自己最为熟悉,也最有兴趣的,自然要算是故乡的,而且还是三十年前那时候的路,因为我离开家乡就已将三十年...

《“竹影斋”主人自白》周沙尘

“竹影斋”主人自白 周沙尘 初春,我送给在抗大学习时的老班长刘宗卓同志一本《王府生活实录》。他看到“后记”中有“于北京竹影斋”的题记,便询问,“你这个书斋的斋名不俗,苏拭名句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郑板桥爱竹竟至‘无竹不入居’的地步。你既不栽竹养竹,又不画竹,以‘竹影...

四月,把相思寄去远方

我把对你的相思,托四月的清风寄给远方的你,愿你一切安好! ----------题记 四月,是春的尾巴,我的笔一直颓废在这个春天里,不曾落下心仪的一笔,没有深情款款,没有含情脉脉,更没有能认真欣赏那漫山遍野的花红柳绿。就这样,春天在我的世界,悄悄的来了,吹醒了沉睡的草儿,又悄悄的走了,没有带走一切...

《湖畔夜饮》丰子恺

湖畔夜饮 丰子恺 前天晚上,四位来西湖游春的朋友,在我的湖畔小屋里饮酒。酒阑人散,皓月当空。湖水如镜,花影满堤。我送客出门,舍不得这湖上的春月,也向湖畔散步去了。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我就坐了,想起小时在学校里唱的春月歌:“春夜有明月,都作欢喜相。每当灯火中,团团清辉上。人月交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