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命相伴的两个字

阅览1000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2544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与生命相伴的两个字

——话本《滕大尹鬼断家私》读后

一个久远的小故事:老父亲将几个儿子叫到一起,拿出一根筷子,让他们折断,小儿子抓住筷子不费劲就一折两截,父亲随后拿出一把筷子,让儿子们再折,没有一个人能折断。父亲说:一根筷子势单,易被折断,一把筷子团结在一起,就让别人难以撼动,你们弟兄要团结,“兄弟齐心,其利铄金”。

这是“团结就是力量”的形象比喻,也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意思,也是“众志成城”的意思。家庭之中没有比“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再重要的事情了。

兄弟之情是手足之情,是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家庭人伦关系,或是家庭人伦放大到社会上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因此,桃园三结义,义结金兰之类的故事,不绝于口、不绝于民间历史故事的原因。“拜把子”的朋友还用庄严的仪式来维系这种新建立的社会关系,摆上天地牌位,交换各自的姓名、生日和祖宗三代,焚香叩拜,诵读誓词……所有这些,都是对“兄弟”或“姐妹”的这种人伦关系的看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根植于家庭、家族的孝悌之念,长期以来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没有这种人伦的秩序和友爱,就会兄弟阋墙,闹得鸡犬不宁。也正是这种对家庭关系的认识,话本《滕大尹鬼断家私》用一个反面的教材,来告诫我们这种关系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友爱亲善,不能为一己私利而罔顾骨肉亲情:

曾任太守的倪守谦,家累千金,肥田美宅,有一子倪善继已娶妻成家,他年事已高但精力旺盛,事必躬亲,后娶继室梅氏,生子倪善述。他知道大儿子倪善继容不下继母和兄弟,想独占家财。在没有法治的专制社会,遗产继承没有法律规定和保护的情况下,为自己百年之后的小妇和幼子计,倪太守动足脑筋,设计谋划,将钱财藏匿,手绘“一尺阔三尺长的一个小轴子”,叮嘱他年轻的妻子,只待大儿子不肯看顾小儿子时,“等个贤明有司官来,你却将此轴去诉理,述我遗命,求他细细推详,自然有个处分,尽勾(够)你母子二人受用”。这是倪太守81岁上为小孩子做周岁时预先做下的,名叫“倪太守行乐图”,上面画着一位老人一手抱着个婴孩,一手指着地下……一切如倪太守所料,他死后大儿子容不下孤儿寡母,小妇闻得新来滕太守是个贤明官府,于是拿着小轴子前去诉求。

滕知县揣摩日久,终从日光中看到画轴上有字影,原是倪太守的亲笔遗嘱,说明老宅中左偏旧小房归小儿所有,但室中左壁埋有五坛银子共五千两,右壁埋有六坛共银子五千两、金子一千两,与房屋一起也归小儿所有……

知县装神弄鬼,设计了一个计谋,让倪善继默认了“旧屋判与善述,此屋中之所有,善继不许妄争”这个事实,将这场家庭财产分配的官司判断了结。

这种家庭财产分割的官司,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家庭矛盾和社会乱象。当下的现代社会,与过往的传统社会的结构大不相同,三口之家,公寓单元住房等等,物质条件的变化使农业经济形成的大家庭的观念不断淡薄,亲情之间联结的纽带受到时空的制约而脆弱,但是亲属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财产关系,依然是纠结其中的一个无法绕开和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以此派生出的种种纠葛,其理由和形式虽多种多样,其本质依然是对“钱财”占有欲望的多寡,不幸的是,我们从中看到了诸多令人扼腕的悲剧,六亲不认、对簿公堂、妇姑勃谿、兄弟阋墙等等人间闹剧,让我们不能不长太息。

倪太守的家庭悲剧在于“嫡兄欺庶母”,结果却是“死父算生儿”,究其原因,肇始于“孝”义的缺失,是倪氏大儿子对父亲的不尊重,和对全部家产的觊觎———人心的贪鄙在金钱面前失去了应有的道德底线。俗话说,“孝为百行首,百善孝为先”,它首先是体现在家庭、家族中的伦理准则,同时规范了兄弟、姐妹等宗亲之间的和睦相处的秩序,扩大到社会,还有“以孝治国”的理论,用“孝”作为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和谐的道德标杆,并且是一种起码的道德要求。当然“孝”的本质不仅仅是赡养,还有尊重而不是顺从,也不仅是“下”对“上”的仰视规范,也有诸如“父不慈子不孝”的舆论约束等等;但“孝”的本义是弘扬人类心中的善,既是对父母养育恩情的反哺、亲情的温馨表达,也是传承道德、社会教义的行为。所以孝和善,从来都是民族文化中最富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当下的公益广告,关爱父母系列中的画面和解说词;诸如“陪伴是最好的孝顺”、“常回家看看”等,就是呼唤在外奔前程的孩子,要多回家陪陪父母……儿女在外奋斗希望得到更好物质的生活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却往往丢失了最纯粹、又最容易做到的、陪伴在亲人身边的那一种亲情幸福;人伦的幸福是金钱欲望满足的感觉所无法代替的,它与生命伴随在一起,与占有身外之物的快感绝对不是一回事。

话本故事《滕大尹鬼断家私》中有句话,切中肯綮:“如今三教经典,都是教人为善的,儒教有十三经、六经、五经,释教有诸品大藏金经,道教有南华冲虚经,及诸品藏经,盈箱满案,千言万语,看来都是赘疣。依我说,要做好人,只消个两字经,是‘孝悌’两个字。那两字经中,又只消理会一个字,是个‘孝’字。”

我认同这样的话,“入则孝,出则悌”,一个连对父母、手足都不关爱的人,如何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孔老夫子甚至认为,孝悌之行是先于读书识字的要事,《论语·学而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道是与众人相处之道,这个道就是爱人;没有这个“本”,任何“道”都是行不通的,所以君子以“孝悌”作为学习仁道的根本,是从人性的特点着眼的,非此不能立身行道,“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陆游也说过“人生读书本余事,惟要闭门修孝悌”的话,这就是做人的根本、一种原则,不必引经据典耳提面命,更不必空谈说教,只需身体力行就好。

这则话本故事的结尾很精彩,以贤明形象示众的滕大尹,却是个最有机变的人,看见画轴上开列着许多金银,就有了垂涎之意,依照倪太守的遗嘱他只能得到酬谢白银三百两,但他却将一坛一千两金子攫为己有。家庭不睦所造成的,是家人即便面对所谓贤明之人也同样是权益被损害的,这还不让人深省吗?

治家格言中有两句话,一是“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是从正面提醒人们要关爱亲朋;二是“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是从反面警示不管骨肉死活的后果。倪氏大儿子没有善行,只是一味算计自家人,到后来,家业耗废,“两所大宅子,都卖与叔叔善述管业”,就是罔顾孝悌之人的下场,天道人心昭彰如此。呜呼!(山谷)

➥ 本文由(落花)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写给即将成为老公的情书

突然很想给你写一封情书。因为不写一封情书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再说我们的爱情连一封“证据”都没有,就进入婚姻的殿堂,实在是件遗憾的事情。 与你一起的60个月零7天里,我觉得自己幸福过、痛苦过、也和你一起傻逼过,闭上眼,睁开眼,都可以回想起我们一起二过的过去。可能这就是我们能进入婚姻不一样的爱情吧!...

不再等了,我走了

我再也不会发“在干嘛”三个字的短信了,因为我没必要再打扰你的生活了。不会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看自己的手机记录了,因为已经没有谁能值得我这么做了。 我不会在你消失的时候发疯的翻看你的空朋友圈了,不会看到你暖昧的照片而泪如雨下了。不会在自己伤心的时候翻看我们曾经的信息了,因为我已经全部删掉了。...

曾经的一切如今只有回忆

时间,让更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看得淡一点,就会伤的少一点,时间过了,爱情淡了,也就散了。——别等不该等的人,别伤不该伤的心。我们真的要过了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

一个人的生日一个人的孤单

我终于知道,原来一个人的生日仿佛整个世界都把你抛弃了一样~,一直以为自己很坚强,一直以为自己有勇气,沏一壶凉茶~倒一杯热酒~点上一根烟,然后若无其事的过自己一个人不惑的生日! 心酸溜溜的,我也不知道是酒喝多了,还是茶醉了,亦或是烟抽多了,嘴里苦苦的,心里酸酸的,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爬满了全身! 有人说...

有个天使在等你长大

有一本漫画书,很薄,我珍藏了近十年的时间。那天偶然得到,之后却再难放手。我喜欢在初春时看这本《十字路口》,它带给我的感觉如花开一般,温暖,清新,难以忘怀。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你们,希望某一天,某一瞬间,你们或许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守护你们的天使,从此以后,愿不再孤单。 这本漫画以两种视角进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