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父亲

阅览2880 作者:佚名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089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每次下乡扫青的季节,父亲总要返当年教过的村校走走。一会儿听听久违的铃音,似若沉思;一会儿攀进校室,摸模清晰的黑板低首寻视,似若回首。然后蹒跚下递,又找一方流绿的草茵静静坐着,深情注视着那些既熟悉又陌生、嬉逐欢笑的孩童群,久久,久久不舍离开。

那是一个眼泪能填充饥饿的深冬,村里村外,总会有阵阵刺骨的寒风卷集片片枯叶满地飞舞。 那也是一个黑白颠倒,胡乱纠斗的混沌年代。光天华日,总会有一幕幕群聚的身影惊慌汹涌。

大街小巷,阡陌田垄,一群群整装而又慌张的"革命"脸宠是那样的神彩而又自豪。他(她)们高高挥着红袖,高高耀着“勋章“,歇斯底里地亢奋着、奔碌着、疯狂着。 他(她)们勇敢却疲惫的脚步前赴后继,挨家挨户,鸡犬不宁。 “牛鬼蛇神"的高呼,磨拳擦掌;“红与黑学的是是非非,让人怯怯终日。

那样的岁月,许多无奈与无辜的人们面对他(她)们总是躲躲藏藏,或低首听“罪“或背井离乡。总是暗暗忧伤着浓浓烟霭,不住地淌泪,不住地问天。把家的破碎咽在肚里,把心的伤痛湿在枕里。 七零年的“小雪",父亲说,那是个风轻云淡的日子。

山里的阳光暖暖透过竹林,高高晾晒着朵朵雨湿,从来没有的村乡美丽;瓦顶的炊烟淡淡围着山绿,远远凝成团团轻云,从来没有的清新宁静;老实乡邻偷偷笑递轻声祝福,悄悄地络绎离去,从来没有的人间温馨。 就这喜忧参半的时刻,父亲一边劳动一边受批斗的日子里,又添了一份啼哭的烦心与饥饿的牵挂。 但沧桑添子的欣慰,父亲说他似乎已经看淡那左一回的“革面“与右一次的掴打—— 那一夜的饭间,家中破落的院内分批着十几个高汉,说是"革委“的通知,“再听讯,深革命,立刻行“。

他们野蛮地夺下父亲的碗筷,把父亲绑着双手就推上了汽车,然后卷尘而去。 母亲习惯了惊恐,挤不出半滴眼泪。但尚年幼的大、二姐却手舞跺足,嚎头啼哭。要很久以后才肯紧紧拢住母亲唏嘘睡去。

那夜午夜,父亲说,衣单的父亲后来被蒙住双眼押上了千人围观的木搭板台,在一阵阵“炮打臭老九“的呼喊声中被狠狠地踢下高足两米的“审叛台“。 得助于几位曾经教过的学生帮扶,才幸免于昏死街头。那个年代倒下的人们,很少能重新站起。

其实,父亲并不是所谓那年月的“牛鬼和蛇神“。“臭老九"的荒诞,支离许多伤心。 父亲是个利利道道的贫苦农民。7岁丧母。8岁寄养。只因多读了些年书,受雇于缺知的乡教育,求学时已有官职的不少同窗交往甚多,便被移花接木般地刻制成“黑学派“的批斗名列,不分时日,死搅蛮缠。 斗转星移,雨碎涟漪。

浩劫的天空早巳阳光明媚。岁月却如一把锋利的尖刀,将父亲的一生刻满沧桑。 “小雪"渐逝,“大雪“既临。那个混沌年代感伤的阴霾常痛心灵。

作者:孙振

➥ 本文由(云烟)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倾尽满腹的别离

不知道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月亮惹得祸,让本该美满的相识,却在依依不舍中错过,相逢也许是宿命,注定要错过最美的季节。只有在雨打芭蕉里,数着雨滴一滴一滴打落夜的无眠,只有在风雪交加时,数着雪花一片一片盖不住无奈的寂寞。世界上那一段美好的爱情里,没有泪水流过的痕迹,才会修成正果。眼泪是爱琴海上飘着的雨滴...

世界那么大,你就是我的世界

我一直认为我不是一个喜欢安稳的人,所以我的梦想是环游世界。可是事实证明,我并非没有安稳的细胞,而是没有找到属于我的港湾。直到遇见你,我才发现原来世界那么大,你就是我的世界。 就像网络上盛传的那封辞职信一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说出了我的心声。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平淡...

愿你追逐更美的苍穹

在这十天三下乡里,发现日子真的过得很快。每天都起早摸黑,过得好充实。虽然过得好累,但是一句老师好,感觉一切都值得了。 还记得第一天,夏日的清晨没有伴着一丝闷热,清风伴随着我们到树人广场集合,一起出发。经过两个小时车程的巅波,一路上我们怀着憧憬和期待,终于到达了徐闻白坡小学...

一品一尝解千愁,从此不做眼泪包

近来总是思绪繁杂,生活的小插曲让我神情沮丧。总是将自己缠绕于经济和家庭两大繁琐里,不能逃离。 深秋,城市的街道美如画,那成片的树木一层金、一层黄、一层红、一层绿,好似画家洒落的颜料,就那么泼染开来,在金秋里,我想到了硕果累累的景象,想到那成熟是有着重量的,那沉甸甸的感觉是成熟的味道...

从他们眼里我看到曾经的自己

今天是蒲公英社会实践队来到杨柑镇新有小学的第六天,因为我是调研队的组员,每天出去调研而很少有机会跟孩子们玩,今天是我们出去的最后一次,下午待在了学校,这是第一次让我有机会接触孩子们。虽然每天都能听到他们活泼而兴奋的声音,但是没有近距离了解过他们,不知道他们面对这些下乡的哥哥姐姐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