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不在爱你了

阅览216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097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因为你爱过我,所以我知道你爱我时候的模样,你不爱我了,我怎么可能感觉不到。

小敏刚去到一个城市,陌生的旁人和来来往往的车辆,让她看的眼花缭乱。拖着行李箱,站在大马路上没有方向。小敏想得先找个住的地方,她拉着行李箱挤上了公交,开往朋友嘴里念叨的不错的地方。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她找到了住的地方,在附近还找到了工作。刚去报道,一双双陌生的面孔盯着她,让她觉得很尴尬。峰峰是这个公司的老员工,他总是很主动的去帮助小敏,小敏感觉很温暖,慢慢的,时间久了,两个人都互相喜欢对方,就在一起了。每天早上峰峰带小敏去吃早餐,晚上安全把她送回家。小敏随口说的一句话,他都会喋喋不休的给小敏解释半天,小敏第一次感觉到有人竟然这么在乎她说的“废话”。峰峰一有时间就带小敏去玩,他们一起逛街,一起吃饭,看电影都是情侣座。小敏第一次这么爱一个人,她觉得非他不嫁。每次小敏无理取闹发脾气,峰峰总是很耐心的去哄她,直到小敏开心的笑了。小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她想就这样永远和峰峰在一起。可是,往往爱情的道路不会那么顺利,时间久了峰峰开始忽略小敏,开始对她的问话感到厌烦,小敏生气,峰峰也不会再去哄她。小敏哭喊着说峰峰不爱他了,可是峰峰依然说很爱小敏。

我知道你爱我时候的模样,你不爱我,我怎么可能不知道)也许男人们总是说女人不可理喻,胡思乱想。真的是她们胡思乱想吗?女人是个敏感的动物,她可以感知世间万物的一切变化,所以,不爱了就说不爱了,比起不爱她,欺骗她更让人不可忍受。

毕竟在一起好几年了,小敏总是舍不得,感情里站在最后的永远是女人。小敏伤心,痛苦,之后又是一次又一次的站在峰峰身边。可是,结果是注定的,不爱就是不爱了,装不来,也强求不来。小敏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只有真正的爱过一个人,你才能体会到一个人一心只求死,内心得有多少无奈,需要多大的勇气。

伤痕累累的一颗心,已经失去了自愈的功力。小敏无法再自己骗自己,她终于决定不再爱他。小敏收拾了行李,离开了这个让她伤痛欲绝的城市,只有离开,只有不再见面,小敏才会真正的忘记。一句“我决定不再爱你了”,饱含了多少无奈与心酸,那得承受多少次悲痛欲绝才能说出来的一句话。

峰峰,我走了,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估计以后一辈子也不会再见面了,我还给你自由。谢谢你曾经爱过我,我会带着这份美好,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谢谢你的不爱,让我可以懂得如何好好爱人。我一定会幸福的,也祝福你早日找到幸福。看完最后一个字,峰峰哭了,他满世界找小敏,可是再也没找到。此时,峰峰才发现小敏早已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只是因为习惯了这种存在,却忘记了要好好去爱。

如果你还爱她,就好好珍惜吧,错过了,就错过了,不会再回来。

➥ 本文由(影子)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人生感悟哲理美文三篇

聆听全世界,一切随缘。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人生感悟哲理美文,希望您喜欢! 人生感悟哲理美文一:人生如茶,好人好报 人生就像一杯茶,学会忍耐,才有信心,世上没有绝路,必须给自己退路,人生没有后悔药,经历沧桑,看清世人。吃亏,让人学会改变,吃苦,让人学会锻炼,人生这场修行,不忘世人,学会宽容...

受欢迎的人生哲理散文

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就按长命百岁来算,除却幼年懵懂时期与老年蹒跚岁月,然后再除却睡眠,真正可利用来创造价值与享受生命的时间也就那么三四十年。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受欢迎的人生哲理散文,供大家欣赏。 受欢迎的人生哲理散文:走下去,前方是片芳草地 走下去,前方是片芳草地 风正起,花未败...

家乡的变迁

家乡的变迁 走在家乡宽阔的水泥路上,看着两旁的行道树和紧密相连的路灯。“黑灯瞎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样看着想着冷不丁从我身边窜出几个相互追逐嬉闹的孩童,看着一张张稚嫩而陌生的面孔,一个声音在心底蹦出:“老了,真的老了!”世事变迁,时间这根魔棒使天真无邪的我一晃步入中年,原来低矮的草房...

最美的风景

平凡的生活似乎没有涟漪,平淡无奇,往往叫人遗失在心海底。挤车上班,上学写作业,洗衣做饭,接送孩子……可是它却暗藏着洪流涌动,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某一天突然回首,才发现原来我曾如此年轻过,原来我曾如此幼稚过,原来我曾如此激动过...... 岁月是把杀猪刀,它早已将生活的原貌割离得面目全非...

一个人的旅行

中专毕业的那年我16岁,被学校“分配”到上海工作,当然我并不是孤身一人,随我一同到上海的还有班里的30几位同学。那是一个电子厂,当时的某个电子厂事件传的沸沸扬扬,我们心里必不可少的出现了一丝波澜,对自己未来的一段时间充满了悲观。 这些同学里面有我关系很好的几位:“三十”他叫赵磊,因为磊字是三个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