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倒数第三天,班主任说……

阅览2225 作者:暖源社会实践队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962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四年级班主任:

第一次被学生这么依赖:壮杰是我们班的小布丁,笑起来眼睛咪成缝的样子是他的标志。今天见到我在树底下休息的时候,他就走过来坐下静静地陪着我也不闹要去玩,什么话都不说。如果我起身走动了,他就会跑过来牵着我的手说:“陪我玩”。今天的依赖度甚至得要我抱他背他,但是一旦我说老师累了,他就立马下来。我跟他说:“老师走了之后要想老师知道吗,想我的话可以给我打电话”。他没有说好,就只是点了点头。后来我走到哪就跟到哪,不让别人把我抢走,时不时还亲亲我。这是他第一次那么的依赖我,或许是他知道我们即将离开,才想珍惜每分每秒跟我们的日子。他虽然小,但他懂事。心里上涌起一种难过,忍不住想对他说:孩子,不要怕离别,因为离别是为了下一次的团聚。

五年级班主任:

(一)

乒乓球课后的课间,与小孩子们一起玩了剪刀石头布游戏,意外的发现,还是用脚来进行的剪刀石头布。于是乎便跟他们玩了起来,一开始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一起玩,渐渐的,估计是因为孩子们看到我也参与其中也想加入的原因,自然人数越来越多,发觉人数增加之后,要重复多回合才能定输赢,惩罚是输的一方伸出手来让赢家打一下下,每当他们之间输的那方都会被发的很出力,一声巨响,每当我输给了他们之后,他们都是轻轻的打下我的手掌,小细节看出他们对我的敬意和亲切友好,内心无比幸福,真的很受触动。即便还是个别课程会吵闹,我还是要去喊纪律或者是站在那里给眼神……此外,每每我去到教室,他们都会静下来或者课间之时明明还没上课,他们就也跟着冲进教室,也看出他们对我的“依赖”度有多高,感恩书信对我的评价也是满满的大半页纸,几乎教室的大部分人都写给了我,相信真的是相处时间久了才有感情。我会倍加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日子!

(二)

我班上的可爱的班长平时都不正经的样子,自从今天中午之后我便从此对他改观。午间时分,在微信上问我是不是在睡觉,我没回……想必孩子也能理解是在睡觉而不是故意不理睬吧,也估计是他惦记着先前答应给我送从家里的果树上采摘的水果吧,他中午竟然不等上课之前见到我再交给我,而是一来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将一苹果跟一些黄皮果送到宿舍拿到我睡觉的位置给我,我起床以后,一阵惊喜,这么有心,真的很开心很感动。想到相处的时光渐渐缩短,离开了这里就可能没有小孩子们令人柔软的体贴,想到很难再团聚,真的很不舍。

➥ 本文由(青石)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心中种下那株吊兰

严冬来临,四周充斥着寒冷,就连阳光也夹杂着寒风,让人感受到冬的冷。而只有屋中的几盆吊兰,却让我感受到了它的美妙。 大概是去年的这个时候,从单位的盆栽里移回来几棵小吊兰,当时已然在水中泡了一段时间,每棵小吊兰底部已经有不少的根须,我小心地将它们带回家,分种在几个小盆中,浇上水,然后看着它们越来越大...

暗夜里,谁的浅笑寂寞如星

窗外天空里雨正下得淋漓,酣畅而尽致。 你会不会想到,我在这个雨后的中午写字来怀想我们的相遇,悼念我们已逝去的时光 <遇> 2008年。夏末。 阳光在中午明净的天空里肆意的铺散开来,映着人们额上晶亮的汗珠。 新分了寝室,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即将来临的高三准备着,被褥水瓶,毛巾鞋子...

挫折路上,坚持常在心间

挫折路上,坚持常在心间 回头看看,你会不会发现,曾经的你在这里摔倒过;回头看看,你是否发现,一次次地重复着,却从没爬起过。而如今,让我们把视线转向前方,那一道道金色的弧线,是流星飞逝的痕迹,或是成功运行的轨道。今天的你,是否要扬帆起航,让幸福来敲门? 清晨的太阳撒向大地,神奇的宇宙赋予它神奇的色彩...

尽己所能传播知识,积极探索红色资源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岭南师范学院高度重视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自行组织队伍,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并给予优秀队伍资金支持。 在三下乡中,大学生应该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村传播,应该紧密结合所学专业技术知识...

杂谈黑社会病

新年,元旦就要到了。 一年来的日子也没有几片能笑出来的字体,写了厚厚几本看似病体的揭露黑社会的丑恶残暴诗文。今晚,又特别无奈愁闷之极,我放下向党中央举报电话,就满脑子凝固在一个“法”字。 法之字。自上古有传之,曰:“神器不明,则天暗;理之不通,则民怨”。后有历代立法,皆以法明为根,明理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