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中国做学问

阅览1299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916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毕业那年,恼人的论文总是让人愁肠百转。盖因不能抄,苦煞了一批又一批习了十多年的学子,他们却被告知要写出些“自我”的东西。

以吾等教育背景,大抵是写不出什么通透文章的,然而非要去写,却也未见有甚“自我”的东西。所谓的专家学者之诸人,已为吾等资历低下之人撰好了道理,吾等只需拿来用上一用,美其名曰“援引”。

于是乎,学问终究是做得僵硬了,得自祖宗的基业终究是原模原样,似乎先人文中落错的墨点亦值得令人深究。洋人痴迷于当下和将来,我们则痴迷于过去,当真是蔚为奇观。终于某日,从不曾叫人知晓的莫言获了奖,人们又疯一般地去寻求解读,亦或是出于种种目的,诋毁他道德败坏。然而文化是要还于人的,不是你打些言语机锋,辩得他人认错求饶便显现高明。更不是人身攻击,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歪理煽动大众认同,将对手伤害得难以回击便传播了学问。

他国得电影、电视之类,所以受人欢迎,便是少了些居高临下的“学术指导”与所谓“教育感化”罢。

有些学界泰斗们在感慨“世风日下”之时,可曾有过那么一丝惭愧?他们或是以高冷的姿态哂笑着芸芸众生,或是远远地避开,如大菩萨一般闭上眼,生怕沾染了因果。所谓阴阳在古代祭祀中的作用,于文化来说,又有何实际作用?

莫不是中国文人的脊梁被某件事打折了?未必罢,许是骗得太久,连自己个儿都骗了!

“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这句欺师灭祖的浑话到底是被说了出来。我倒是想问,是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还是世界终于被迫接受了我们的存在?

看得出来,先人的言语皮相流传了下来,却终究是丢了风骨。一个个端坐于学府,数着票子办着讲座,时不时还“中外交流研讨”一番,把自己直镀得金光闪闪。无一人站立出来将圣人之言践行一番,自此,中国文人连祖宗都丢了,为了车子、房子、票子,近三千年的风骨都卖了个干净利落。

有“资格”的不敢说;老“资格”的为了得利,不愿说;没“资格”的说了也没用。皆辩解,圣人曾曰:“不敢为天下先!”,却不见圣人所为,处处在天下之先。况且孔老儿一家之言未必便是真理,老外都知道所谓真理不过是我们对世界的主观理解,不辨不明。我们的文化人却捧着金科玉律,研究着其中词语的运用。

何时我们的文化人也能拿出自己至死都能用言行印证的说法,才算是于暗处见到了一丝光亮罢。

➥ 本文由(水仙)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因为喜欢,所以享受

时光荏苒,转眼间7月6日是我队伍“助学圆梦”在遂溪县城月镇进行调研工作的第五天。回想每天的充实与有序,倍感开心。因为我是第二次参加三下乡,所以一开始或多或少会有不愿意与不开心,但,在这五天的工作与生活中,那些不愿意,不开心早已烟消云散。 因为我们队伍是在我们部门——勤工中心建立的...

女儿情

唐僧说:来世若有缘分。女帝说:我只想今生,不想来世。离别的世俗拱手礼,临走的策马狂奔心。四大皆空却也情藏心中流,美酒佳肴不过穿肠过肚走。不负如来不负卿,为什么不能换作一世如来一世卿。修得了大乘,修不了真情,修得了今生,换不了来世。一声保重,一世牵挂。声声佛念语,凄凄身泪珠。离别不相望,一世心难愁...

分离在即,好好诉离别

今天是支教的第九天,也是,回家的前一天,从今天开始学生们已经停课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都回来学校找我们玩。 我今天和另一个男生借了两辆摩托车出去买菜。顺便给我们的学生买了点礼物,我买了蜡笔还有鹿晗的海报。我要把这些礼物送给我喜欢的学生。今天天气还是挺不错的。昨天台风天气过了以后,今天太阳也不晒...

闲里偷忙的一天

今天是7月14日,是我们纸鸢实践队进行实践活动的第七天。10天,说短也不短,看起来很长,挺难熬的,刚开始第一天就觉得10天特别难过,毕竟不适应这里,环境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差很多,有着一堆的抱怨,一直数着日子过。然而,已经过去了7天了,即使再难熬,也就剩下3天了。。。 我进了支教组和后勤组...

执相思之笔,为你抒写柔情

执相思之笔,为你抒写柔情,走一路红尘,看尽世间繁华落尽,一首情歌独唱独和,独自清唱、独自来和题记 一直都固执的认为,只要努力了用心了,便能得到无价的情,一种很天真的想法,没有一丝的杂念。 对于陌路,我却始终不敢靠的太近;我不否认我是胆小的,我害怕、我担忧,担忧的不是距离,担忧的不仅是空间更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