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中国做学问

阅览1299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916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毕业那年,恼人的论文总是让人愁肠百转。盖因不能抄,苦煞了一批又一批习了十多年的学子,他们却被告知要写出些“自我”的东西。

以吾等教育背景,大抵是写不出什么通透文章的,然而非要去写,却也未见有甚“自我”的东西。所谓的专家学者之诸人,已为吾等资历低下之人撰好了道理,吾等只需拿来用上一用,美其名曰“援引”。

于是乎,学问终究是做得僵硬了,得自祖宗的基业终究是原模原样,似乎先人文中落错的墨点亦值得令人深究。洋人痴迷于当下和将来,我们则痴迷于过去,当真是蔚为奇观。终于某日,从不曾叫人知晓的莫言获了奖,人们又疯一般地去寻求解读,亦或是出于种种目的,诋毁他道德败坏。然而文化是要还于人的,不是你打些言语机锋,辩得他人认错求饶便显现高明。更不是人身攻击,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歪理煽动大众认同,将对手伤害得难以回击便传播了学问。

他国得电影、电视之类,所以受人欢迎,便是少了些居高临下的“学术指导”与所谓“教育感化”罢。

有些学界泰斗们在感慨“世风日下”之时,可曾有过那么一丝惭愧?他们或是以高冷的姿态哂笑着芸芸众生,或是远远地避开,如大菩萨一般闭上眼,生怕沾染了因果。所谓阴阳在古代祭祀中的作用,于文化来说,又有何实际作用?

莫不是中国文人的脊梁被某件事打折了?未必罢,许是骗得太久,连自己个儿都骗了!

“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这句欺师灭祖的浑话到底是被说了出来。我倒是想问,是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还是世界终于被迫接受了我们的存在?

看得出来,先人的言语皮相流传了下来,却终究是丢了风骨。一个个端坐于学府,数着票子办着讲座,时不时还“中外交流研讨”一番,把自己直镀得金光闪闪。无一人站立出来将圣人之言践行一番,自此,中国文人连祖宗都丢了,为了车子、房子、票子,近三千年的风骨都卖了个干净利落。

有“资格”的不敢说;老“资格”的为了得利,不愿说;没“资格”的说了也没用。皆辩解,圣人曾曰:“不敢为天下先!”,却不见圣人所为,处处在天下之先。况且孔老儿一家之言未必便是真理,老外都知道所谓真理不过是我们对世界的主观理解,不辨不明。我们的文化人却捧着金科玉律,研究着其中词语的运用。

何时我们的文化人也能拿出自己至死都能用言行印证的说法,才算是于暗处见到了一丝光亮罢。

➥ 本文由(水仙)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家访心得

今天是我们三下乡的第六天,一切还是一如既往的顺利,只是那今天下午我们这里狂风骤雨。一开始我还担心今天下午会有很大的台风,所以我们都没有让学生们过来上课,但是他们还是到了学校,所以我们今天下午去了他们家里家访,同时也是为了送他们回去,怕他们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大雨。在今天的家访过程中...

人生要有大方略

人生要有大智慧,更要有大方略。 人的成长上受二至三代长辈的直接教育影响,成功的人生对后人影响更大更深远。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人生丰厚,从成人成家,到兴业兴家乃至兴国利天下。但一样的人生多样的轨迹。平凡与伟大之间仅一步之遥。 人生是一个既短暂又漫长的过程。人生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且也是完全不可逆的...

[母亲节文章]我普通的母亲

我一直想为我普通的母亲写点文字,可是一直不敢去写,生怕我拙劣的笔触刻画不乐我母亲伟大的形象,生怕一不小心就触动了我内心最敏感的神经,我会忍不住嚎啕大哭,这种心情是我这几年来最隐秘的心事。 母亲是普通的,没有华丽昂贵的衣服,没有高档奢侈的化妆品,吃的是自己耕作的五谷杂粮,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

不要让你的梦想只是想想,空想百遍不如一个行

不要让你的梦想只是想想,空想百遍不如一个行动 文/农秀梅 梦想不去做,只是妄想,不要让你的梦想只是想想,一个行动胜过百个空想。 大学环境是相对宽松的,是我们一生最为自由的时段,大学生可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想做什么做什么。也正因为缺少束缚,很多没有规划和自律能力的同学就容易堕落了。...

只属于我们的拉轰

一年前,那个时候我们是高三,生活却没有那高三的烦闷。 一开始是前后桌的6个人,伴随着一个一个的加入,我们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团体,每天总是有着许许多多的笑声,忙碌的高三生活有了一份欢乐的声音。那个时候我们逃过课去唱K、上课吃零食、聊天、写同学录;那个时候我们也为了大学这个目标做过自己努力,一份一份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