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中国做学问

阅览1296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916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毕业那年,恼人的论文总是让人愁肠百转。盖因不能抄,苦煞了一批又一批习了十多年的学子,他们却被告知要写出些“自我”的东西。

以吾等教育背景,大抵是写不出什么通透文章的,然而非要去写,却也未见有甚“自我”的东西。所谓的专家学者之诸人,已为吾等资历低下之人撰好了道理,吾等只需拿来用上一用,美其名曰“援引”。

于是乎,学问终究是做得僵硬了,得自祖宗的基业终究是原模原样,似乎先人文中落错的墨点亦值得令人深究。洋人痴迷于当下和将来,我们则痴迷于过去,当真是蔚为奇观。终于某日,从不曾叫人知晓的莫言获了奖,人们又疯一般地去寻求解读,亦或是出于种种目的,诋毁他道德败坏。然而文化是要还于人的,不是你打些言语机锋,辩得他人认错求饶便显现高明。更不是人身攻击,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歪理煽动大众认同,将对手伤害得难以回击便传播了学问。

他国得电影、电视之类,所以受人欢迎,便是少了些居高临下的“学术指导”与所谓“教育感化”罢。

有些学界泰斗们在感慨“世风日下”之时,可曾有过那么一丝惭愧?他们或是以高冷的姿态哂笑着芸芸众生,或是远远地避开,如大菩萨一般闭上眼,生怕沾染了因果。所谓阴阳在古代祭祀中的作用,于文化来说,又有何实际作用?

莫不是中国文人的脊梁被某件事打折了?未必罢,许是骗得太久,连自己个儿都骗了!

“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这句欺师灭祖的浑话到底是被说了出来。我倒是想问,是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还是世界终于被迫接受了我们的存在?

看得出来,先人的言语皮相流传了下来,却终究是丢了风骨。一个个端坐于学府,数着票子办着讲座,时不时还“中外交流研讨”一番,把自己直镀得金光闪闪。无一人站立出来将圣人之言践行一番,自此,中国文人连祖宗都丢了,为了车子、房子、票子,近三千年的风骨都卖了个干净利落。

有“资格”的不敢说;老“资格”的为了得利,不愿说;没“资格”的说了也没用。皆辩解,圣人曾曰:“不敢为天下先!”,却不见圣人所为,处处在天下之先。况且孔老儿一家之言未必便是真理,老外都知道所谓真理不过是我们对世界的主观理解,不辨不明。我们的文化人却捧着金科玉律,研究着其中词语的运用。

何时我们的文化人也能拿出自己至死都能用言行印证的说法,才算是于暗处见到了一丝光亮罢。

➥ 本文由(水仙)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挫折路上,坚持常在心间

挫折路上,坚持常在心间 回头看看,你会不会发现,曾经的你在这里摔倒过;回头看看,你是否发现,一次次地重复着,却从没爬起过。而如今,让我们把视线转向前方,那一道道金色的弧线,是流星飞逝的痕迹,或是成功运行的轨道。今天的你,是否要扬帆起航,让幸福来敲门? 清晨的太阳撒向大地,神奇的宇宙赋予它神奇的色彩...

做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不做就彻底没有

做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不做就彻底没有 在我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除了在家和我爱人在一起。工作的时候,我跟领导和原来同桌待得时间比较长,我领导是深受《古惑仔》影响的那代人,影响到还真的去混过黑社会,他的口头禅是电影里的台词“做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不做就彻底没有”,当然对着我的口头禅就变成了...

学会放手珍惜当下

曾经,是我放不下的疼 2010年,我大学毕业,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回到了黔江,回到了这座拥有着我青春大部分回忆的地方。然而,我女友莉莉却没有随我一起回来,而是留在了广州。 曾经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毕业后和莉莉结婚,然后在这座小城里安一个属于我们的家。没有想到临毕业时,她选择和我分手留在广州...

柔情玫瑰

阿书认识小玉的时候,阿书22岁,小玉17岁。 小玉有一双漆黑的大眼睛,玫瑰花瓣似的嘴唇。小玉笑起来如玫瑰在清晨绽开一般。 小玉哭了,那眼泪是花瓣上昨夜残留的露水,亮晶晶,一滴一滴。 这是阿书的初恋。认识小玉以前,阿书只晓得专心画画、看书,从来不晓得女孩子有那么可爱的。 后来,小玉出现了,她俯在沙发上...

你在做赚钱的事还是值钱的事?

你在做赚钱的事还是值钱的事? 文/梁宁 赚钱的事与值钱的事,往往是两件事。创业的痛苦很大在于此。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个故事。 一个村庄没有水,村长就委托两个年轻人,给这个村庄供水,村民向他们支付费用。 第一个年轻人艾德,马上买了两只大桶,每日奔波于10里以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艾德立即就赚到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