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英文阅读水平?

阅览367 作者:刘念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6582 阅读时长:大约 13 分钟 ☑

我本人就是阅读的极大受益者。几年来我坚持读书,读各个领域的经典好书,虽然短时间内改变并不明显,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阅读确实让我的人生焕然一新。

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将知识比喻为一个圆,圆周内是你所知道的,圆周外是你所不知道的。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圆越大,他所接触到的未知越多,困惑也越多,所以学得的知识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反过来,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少,他反而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懂。我要介绍一个非常靠谱、操作简便、容易坚持、用户体验极佳,却又跟大家惯常思路相悖的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这个方法改变了我的生活。让多年来都没有毅力学英语的我从此爱上了读英语文学原着。也使得我的英文阅读能力在我31岁这年开始突飞猛进,直到现在,我快要33岁了,依然兴趣不减,每天都要读一两个小时的英语原版书籍。相比之下,我早先多年的留学生涯在英语阅读上完全是荒废的。因为搞工科所需要的英语阅读水平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高考及格的英语水平外加电子词典足以应付了。我留英第三年的时候,裸考过一次雅思,只有6.5分。我当时的英语有多差可想而知。

这个方法就是:

你直接去读原版的英语文学名著,特别是以情节著称的,比如《福尔摩斯》,《双城记》,《飘》什么的。在网上找到免费的原文和中文版,全部下载。然后读原文,遇到不懂的单词立刻就查(放进生词本用记忆曲线的软件来背)。遇到不懂的句子,不要思考,立刻去看中文版。每读完一段英文,哪怕没有不懂的句子,也要回头看一遍中文。这样一来,不仅是不懂的句子马上就懂了。而且,你还会发现很多自以为看懂了的句子,其实是你理解错了。然后就这样不停读下去就可以了。读完一本就换一本。如果你想加强语法,不要在遇到看不懂的句子时去翻语法书试图弄懂。而是先直接看中文翻译瞬间搞懂,然后再去翻语法书找到知识点,深入系统的学习。

就这么简单,效果很神奇,谁试谁知道。我已经读完了《福尔摩斯》,《傲慢与偏见》,勃朗特姐妹的书,狄更斯几本著名的长篇。现在早已不需要对照看中文。我提升的不仅是阅读能力,事实上我就是在纯粹的阅读了,我喜欢的是书本身。在这个过程中,我完全没有使用到任何意志力、毅力什么的来坚持,靠的就是兴趣。而在此之前的十多年里,我有无数次发誓要练好英语阅读,都没有成功坚持下来,全都半途而废了。

如果答案到此为止,我仅仅只是推荐了一个阅读的方法,你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

但我通过个人的亲身实践,发现对于没有强大毅力的人来说,这几乎是最好的练习阅读的方法(有毅力的人,不管用怎样的方法来练习阅读,都能成功)。所以,我还想多写一些,试图证明我所推荐的方法比别的方法更好。

比如,我通过亲身实践,解决了下面三个主要疑惑。你可能也会有这些疑惑。

1. 为什么要直接看原版的英文文学名著。而不是先从简单的阅读材料开始循序渐进,比如小书虫系列什么的?

2. 为什么要中英文对照看,而且英文看不懂,马上看中文翻译。为什么不先自行思考一番,实在想不明白了再看中文?如果总是中英文对照看,会不会不利于培养英语语感?

3. 为什么要看英文小说,而不是更多人推荐的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什么的,毕竟我们也可以从一些论坛上找到这些文章的中文翻译来对照看呀。

先说第一个疑惑:为什么要直接看原版的英文文学名著。而不是先从简单的阅读材料开始循序渐进,比如小书虫系列什么的?

我曾经下载过全部的小书虫,发现坚持不下去。不是单词不懂,也不是句子不懂,而正是因为这玩意我能顺利看懂,所以它一点意思都没有,经过简化改写之后,这类书既不能在情节上吸引我,也不能在文笔上吸引我。我读它的唯一作用就是让我习惯英语阅读。但是对不起,我是个没有毅力的人。这些个无聊的书我读不下去,谢谢。

而读原版。无非是单词很多,句子很难嘛!单词多你就查呀,现在各种软件让你即点即查,查完了还能加入生词本自动根据记忆曲线来复习。而句子难看不懂就去翻中文呀,一翻就明白了!如果想加强语法学习的话,再去语法书上找到相关知识点深入学习嘛!

当我们轻松解决了【生词多】,【句子难】这两大问题。高考英语及格的语法水平就能直接看原版英语文学名著了。再也不需要什么“循序渐进的阅读”了,真的。循序渐进阅读法听起来美好,但是真的很无聊,很需要毅力,很浪费时间。我现在丢给你一本中文的儿童故事书,你估计都会觉得无聊看不下去,更何况看英文的初级阅读材料了。

而原版英文文学名著,特别是《福尔摩斯》,强推强推强推!简直是太有阅读快感了好吗!作家就是作家好吗!

哪怕一段话里到处都是生词,三句话有两句话你都看不懂。但是没关系!查完生词,看完中文之后,你会情不自禁的回头欣赏这段英文,文笔是在是太棒了!

哪怕你又是查词又是中英文对照,导致阅读速度很慢。但是没关系,在这么慢的进度下,里面的情节依然能勾住你的心弦,让你完全不会失去阅读兴趣!

再来解答第二个疑惑:为什么要中英文对照看,而且英文看不懂,马上看中文翻译。为什么不先自行思考一番,实在想不明白了再看中文?如果总是中英文对照看,会不会不利于培养英语语感?

我所遇到的英语老师都告诉我:当遇到看不懂的句子,先自行思考一下,找一找谓语,分析一下词素,语法结构什么的,实在看不明白再去翻中文解释或者问人。这样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长期以往,提升很快。

确实,这样练习确实能更快的提升英语水平。

但这样做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就是:你把【阅读】这么有乐趣的一件事情活生生的整成了痛苦地解数学题!最后实在解不出来的才去翻答案!

为了更有效率的提升能力,把乐趣变成了痛苦,得不偿失呀!

当我使用上面这种老师教的方法来练习阅读时,总是读完几篇文章就坚持不下去了。太他妈累了。

对,我就是坚持不下去,我是个没毅力的学渣,你能拿我怎么样?

想一想,我们从小学会使用中文难道是用这种做题的方式学会的吗?不是呀!我们从来就没有依靠毅力来学习中文。我们依靠的是大量的积累和实践,在不经意间就掌握了中文。语言就是要靠大量不经意的积累。而越是要大量积累,就越是要把积累过程中的痛苦降到最小。

所以我介绍的方法不适合有毅力的学霸。我介绍的方法适合没有毅力的学渣。

而且往深了说,从小做数学题的惯性思维确实影响了绝大多数人练习英文阅读。

为什么这样讲呢?

你看,我们普通人想要提升数学成绩都要靠大量做题,对不对?

如果谁从来不做题,只是看一眼题干,立刻就去翻答案,翻解法,把解法读懂了。然后他就自以为会做这道题了。这样是肯定行不通的,我们都知道。

所以转换成英语阅读,当我说,你一碰到看不懂的英文句子,根本不要思考,立刻去看中文搞懂它。你潜意识里会觉得这方法不对劲。这就好像是看到一道数学题,连想都不想,直接就去翻答案。肯定是学不好的。

但在练习英语阅读上,这样确实行得通的。

为什么呢?

因为学习数学知识,能看懂数学题的解法,这叫做掌握了输入。能够自己解数学题了,这叫做掌握了输出。对于学习数学来说,光是掌握了输入,屁都不是。只有能输出了,才叫学好了。

可英语不一样。英语听说读写,听和读本来就是单纯的输入,和输出一点关系都没有。说和写才是输出。

所以说,在数学上,我们说,【光能看懂各种解法,从来不亲自做题,是提升不了做题水平的】。这句话如果对应到英语学习上,其实是:【光大量阅读,不去写作,是提升不了英语写作水平的。】

但我们现在想要提升的就是英语阅读能力,我们不谈写作。所以,大量阅读就够了。【光靠看答案】来提升输入是可行的。即,一遇到看不懂的英文,就立刻翻中文,搞懂它的意思,不需要额外的思考,只需要大量积累。通过这种方法来提升英语阅读能力是可行的。而且这种方法也降低了阅读的难度,保留了阅读的快感,提升了大量积累的可行性。

明白了吗?

我上面讲了这么多废话,就是要从逻辑上彻底说服各位。

至于说,总是看中英文对照,会不会不利于培养英语语感。这就完全是杞人忧天了。一个阶段做一个阶段的事情。当我中英文对照阅读的时候,我根本不去考虑培养什么英语语感。当我读完《福尔摩斯全集》,把单词也都背熟以后,我读其他的小说已经基本不需要中英文对照了。这时直接读原着,自然就有语感了。

最后一个疑惑:为什么要看英文文学名著,而不是更多人推荐的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什么的,毕竟我们也可以从一些论坛上找到这些文章的中文翻译来对照看呀。

看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什么的也很不错。但是我想再次强调一遍:这是有毅力的人干的事情!

这些文章文笔结构很好,用词也很精准。但是在【情节】上,它们真的没有阅读快感。所以你无法把阅读这些文章当成是享受。

对于我们没有毅力的人来说,享受真的很重要。

说白了,中文的《财经》,《财新杂志》什么的,你有兴趣每篇读完,或者是把重要文章读完吗?恐怕如果不是搞这一行的,或者说对相关主题感兴趣,可能很多人也没耐心读完吧。

连中文都如此,何谈英文呢?

强迫自己去读!很好呀。你必须有毅力。否则你一定失败。

太多人都把学习英语当做一场残酷的战斗,想着去攻克这个堡垒了。最终有毅力的人才会成功。

我从20到30岁都一直如此。然后我失败了。

从我31岁开始,我放弃了攻克英语堡垒的想法。我回避掉所有的痛苦,我享受阅读的快感:去寻找最有阅读快感的原版英语文学名著来读,事先下载好中文版。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查,遇到不懂的句子立刻翻中文。完全不思索,不练习。只是大量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当然事后重复背熟记下的生词还是必要的,这个没办法回避。我使用的就是有道词典,没去用什么更先进的背单词软件)。久而久之的,我不再需要看中文,我的阅读能力就这样提升了。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变化。

真的是感慨万千啊。最青春的十年都没能做到的事情,30多岁了,却在不经意间做到了。

所以,在这里推荐给大家。方法很简单,写这么多,主要是抒发心中的感慨。

更新再附送一个轻松背单词的方法。

你们知道的,背单词嘛,一个靠在句子中间理解,另外一个就靠重复记忆多次。现在很多软件都自动按照记忆曲线跟你分配了每天背单词的量,平均每个单词会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让你重复背7-10次吧。比如我用有道,记了单词进生词本,每天会自动告诉你该背多少单词了。

我见过很多人背单词的时候,都专门拿出时间来背。好严肃好正式啊!我最讨厌这样了。

我就是在电脑前看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的时候,拿着手机背单词。轻松愉快,一点都不累。

电视情节无聊,就低头拿着手机背单词看例句。电视情节紧张了,就多看一会电视。

就是这样。往往一天两三个小时,电视剧也追完了,单词也背完了。而且还是闲暇时间,不影响做正事。

或者,如果你晚上失眠睡不着觉,或者是生活习惯不好,总是晚睡。那就早早躺在床上,拿出来背单词。背一下就能睡着了,哈哈。

曾经的我,并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是一个胸无点墨的人。但也正因如此,那时候我虽然很无知,却经常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有时候甚至目中无人。

直到大学的时候的某一天,我去参加一个小型沙龙,现场来了一位大牛。那天沙龙讨论的主题是灵修,期间谈到了弗洛伊德,马斯洛、张德芬,还有培训、洗脑等话题。

大牛的话并不多,但给我的感觉是,在场所有人的知识储备加起来,都不如他一个人。其他人不懂的东西,他懂;其他人懂得的东西,他研究得更深、更系统。后来大牛私下里跟我说,他从中学开始,基本每年都会看100本左右各领域经典书籍。那是我第一次强烈意识到读书对人的提升是如此巨大,也认识到自己是多么无知,简直令人羞愧得无地自容。

在那之后,我开始了自己的阅读之旅,也从此开启了一片新天地。我很感谢自己当初能够做出这个决定,虽然是抱着功利的心态,但确实让我这些年来受益匪浅。

首先,阅读让我更加善于思考,让我发现了喜欢做的事,在无趣的生活中开辟出了一块重要的阵地。

毕业后我经历了裸辞,换了不止一份工作,换了不止一个行业,还换了不止一个城市。那时候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一个人生活在陌生的城市,只有书籍一直陪伴着我。

阅读让我越发觉得我对这个世界和自己本身的了解十分有限,为了不再迷茫,我不断反思自己过去的经历以及身边的人和事。

我在阅读中学习生活的道理,在实践中领悟书中的真谛,渐渐变成了一个喜欢思考的人。然后我开始用写作记录读书之后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自己的心情和经历,这不仅仅是排解压力放松心情的好方法,更让我找出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同时,作为爱好,我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文笔。

每当我看完一本文学经典,都会模仿作者的风格写一些文字,有时候是故事,有时候甚至只是片段。钱钟书的诙谐幽默,普鲁斯特的意识流,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的日系风,王朔的戏谑,我都模仿过。

随着对于文字的把控能力和领悟能力的提升,我认识了更多作者和编辑,也认识了不少广告界的朋友。那时候我才头一次理解了《挪威的森林》里,永泽说“把《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读过三遍,倒像是可以成为我的朋友的人”的意义。阅读把我带入了一个以前想都没想过的圈子,同时也激励我不断提升自己。后来经过各种坎坷,我终于进入广告圈,真正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阶段性解决了工作上的困扰。

其次,我不再沉溺于社交网络、碎片化信息、热点事件,我意识到了从何处获取真正的价值。

对于一个空虚、无知的人,再没有什么比碎片化信息和社交网络的互动更吸引人的了。以前我会频繁地刷微博、刷人人网,和一些并不熟悉的人进行互动,追逐着网络上的热点,一是因为时间对我而言并不珍贵,可以浪费;二是因为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行为找到存在感,或者找到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地位。

当一个热点事件爆发出来的时候,如果大家都在谈论而自己还不知道,会不会显得自己很无知?会不会显得自己无法跟上潮流?会不会让自己缺乏谈资?

社交网络上很多精彩纷呈的文章,是不是能给我带来很多收获?是不是看一两篇文章就能把握住某些事情的精髓?是不是每天看一些方法论类的文章就能真的理解?以前的我确实会有这些想法。

而现在的我意识到,如果真想要学什么知识或技能,那就去看相关的经典书籍,虽然一本书相对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完,但我认为这反而是最快的方式。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知识体系,能够相对全面并且更有深度地介绍某一事物,通过读书我能够更快地理解一些事物的本质。在朋友圈中标题写着“深度好文”的文章满天飞的时候,我更愿意静下心来多看看经典好书。相对于碎片化学习,系统性学习对我的帮助更大。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排斥社交网络、碎片化信息和热点事件,只是我能够更清楚地区分,究竟什么是有帮助的,什么是故弄玄虚,应该花多少时间在这些事情上。阅读让我对获取信息和价值的途径有了更准确的判断。

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多维度系统思考问题,逐步在大脑中建立了一个不断反馈和升级的认知系统。

记得当初在咨询公司实习的时候,听一个经济学研究生姐姐讲PPT。她思路十分清晰,不断地向听众抛出问题,又不断给出解答,每一个解答又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她没有讲什么专业词汇,语速也不快,我却犹如在听天书。

后来我才明白,我缺少最基本的知识,也就缺乏了理解事物的基础。不懂最基本的标准,也就缺乏了判断依据。缺少最基本的方法论和思考逻辑,也就无法跟上她的演讲思路。

而当我读经典书和专业工具书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终于逐渐能够系统地从多个层面上思考问题了,对许多事物表象下的本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其中的一些心理学和广告学书籍,不仅仅对我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也影响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预见的是,我会不断碰到更多颠覆自己认知的事情,也会遇到更多现有的知识储备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只要我头脑中的系统能够根据新事物不断反馈,总会把未知事物纳入已知的范畴,让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得到提升,理解更多之前无法理解的事物。

就好比拼一块永远无法完成的拼图,你永远无法见到拼图的全部,但你知道拿着手上最新的一块,去找已有的版图中与之契合的部分来拼接,使之成为现有拼图的一部分,那就够了。

更多时候,阅读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再也难以分开。

孤独的时候,阅读让我不再寂寞;

空虚的时候,阅读让我不再烦躁;

难过的时候,阅读消解了我的负面情绪;

悲观的时候,阅读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阅读能够增加知识储备自不必说,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与人交流的方式。我本身就是争强好胜的人,多读了一些书之后,就好像是流氓学会了武术。

最后我想认真、诚恳、简洁地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读书分享会,然后在现场遇见了现在的女朋友。这才是阅读带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 本文由(青石)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时光深处,你是我永远的等候

繁花在我的身体里开放 大地与江河的全部青春活力,像一缕香烟在我的心中缭绕;世间万物的气息吹起我阵阵思绪,宛如你轻唱的歌声 世界在沉睡 星星静谧无声 我等着,守着,直到你的身影掠过月光的窗棂,才心满意足的睡去 于是在清晨,我在山林里歌唱 篱上的鲜花回答我的歌声,晨风在静静倾听 山里的风...

丫头真的好想你

那天我知道我有些生气,但是那是她的生日,所以我还是没有很在意。我知道她说的也是实在话,可就是那样的话偏偏让我很伤心,打电话只是想祝他生日快乐,可是想想看连打电话的机会也没有了,头天晚上好不容易等到零点,可是电话一直没人接,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我知道我可能是真的有些天真,太在乎自己了...

回味那一杯咖啡的味道

就在靠窗的位子,我和她面对面地坐着,谈笑风生,很多日子里积攒起来的惆怅也很快就散去。偶尔低下头去,喝着不经意间搅拌许久的咖啡,味道美极了。那样的一杯咖啡,我们可以喝上整整的一个下午。当金色的阳光渐渐退去的时候,我们才会恋恋不舍地离开。那样的日子,有这样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朋友,真是三生有幸。 可惜后来...

捷径

捷径 一周前的下午五点,当我结束一天的野外工作以后,考虑到第二天的工作要从这里开始,为了节省时间及开支,我便马不停蹄的联系附近的几家农民,试图借宿一个晚上,可最终还是被农民以“没有多余的床”为理由拒绝了。想到两个多小时之前上班途中曾在一个农民家短暂停留过十多分钟时间,而且主人家待人非常热情、大方...

我的生平〈一〉

母亲21岁失去了母亲,也就是我的外婆。爸爸6岁就没了母亲,13岁时父亲又去世了。因此祖悲人中,我只有外公。 外公是大队书记,家境还算殷实。但这也仅是相较其他农村人而言。不过,也因此,母亲读过书。虽然初三没读完就下学了,但母亲也说那不能怨外公,是母亲不愿读了。母亲姊妹有六个,她排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