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周榜

🥇 总热度

孤独是一个人的骨头

阅览1897 作者:佚名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3111 阅读时长:大约 6 分钟 ☑

温柔得像粥一样的男人,忧郁得像水鸟一样的男人。

我心中深爱过的男人,我失去了几百万次的男人。

1

从我大一入校,就听说你了。周家旋。我们专业课那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都是你的粉丝,他动不动就摘下豹纹老花镜,停一下,说:“采访最难的是在心理上的认同,我以前的一个学生说过,通往一个人心里的路,是这个世界上最最遥远的路。”末了,老头儿还要花痴地补充一句:“他可是个大帅哥啊!”

你看你,传媒大学子子孙孙流传着你的故事。老教授那里说着你的正史,姑娘们八卦着你的野史。你不过比我们高个几届,却已经被绑架到了一个夸张的高度,供我们这些小菜鸟们平时瞻仰,考试前膜拜。

2

我想我可能就是从那时喜欢上你的,跟那些姑娘没什么区别。你呢?你倒是没少把我当男孩子过。开心不开心的时候,都喜欢揉揉我的头,喊一声“小子”。

有的时候我拿了写好的通讯去你家让你修改一下,你衣衫不整,踩着个人字拖就来给我开门了。啤酒瓶和烟头满地,那段时间,你整个状态不是很好。你做的一个关注社会边缘人群的节目制作困难重重,收视率又惨淡无比,大家都为你感到惋惜。你又瘦了一点,面有菜色。细手细脚地站在那里,一束明晃晃的灯光打下来,有点不真实的感觉。我一下子想到了一句话——孤独是一个人的骨头。

所以,我原谅了你只请我吃方便面。我把稿子悄悄地藏进包里,说:“我只是来看看你是不是还活着。”你无所谓地笑了笑,罩了件格子衬衫,去附近的便利店买啤酒。你说:“小子,今晚我们好好聊聊。那群家伙看我心情不好都躲得远远的,快把我闷坏了。”

喝得有点高的时候,你又开始拖着我说很多很多话,那些话题对我们做新闻的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社会良知的失去,缺少希望,缺少坚守的人,让人想要放弃。我该怎么安慰你呢?我只是一个在学校里认真听教授讲课,怀抱理想主义的小菜鸟。我连现实都从没有真正踏足过一下。我只好对你说:“你要坚持住,因为我们都需要你。”

这次,你温柔地摸摸我的头,对我说一句:“谢谢。”让我在一瞬间觉得有点心酸。

3

那档节目停播以后不久,你开始做一档午夜电台节目,叫《局外人》。在深夜11点到12点的一个小时里,你和那些还没有睡觉的人聊聊天,放一些让人缅怀的歌。我也常常听你的节目,一边开着收音机,一边看专业书。你温润的声音在电波里流转,那些温暖又伤感的夜晚,让我记得很久很久。

我是后来才知道你去做午夜电台是因为你失眠,整晚整晚的失眠,于是你想到了这个世界上会不会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在黑得可怕的夜里,一个人等外面的路灯一点点暗下去,天一点点亮起来。你在想,有一点人说话的声音会不会好一点呢?

这些都是后来的事了,那个时候,我偶尔去广播台的门口等你下班,看着你穿一件白色的羽绒服,手里拿着一叠稿纸走出来,漆黑的头发,愈发显得你面容苍白。我一边心疼你,一边花痴你,你温柔又伤感的样子,把我迷得七荤八素。

我们去二十四小时营业的粥店喝粥,你喝得很慢,像一只优雅的猫咪。我突然想起第一次见你时,你叫我“那个小子”的样子。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认识快三年了。时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啊。

分别的时候,你又拍拍我的头,“咦,头发什么时候这么长了?”你温柔地一笑,“假小子也长大了。”

我用胳膊使劲撞你一下,你也不生气。你现在是个温柔得像粥一样的男人,收敛起了所有的锋芒,这让我觉得你很亲近又好像随时会失去。

4

我20周岁生日那天的party,你也来了,手里抱着一大束雏菊。你说你去买花了,所以来晚了,自罚三杯。

我抱着这一大束白色的花朵安静地立在你身旁,它们把我衬得很好看。我一直等你发现我,发现我头发长了、穿裙子了,安静了,微笑了、长大了。我想你也许、可能会爱上这样的我。

然而那晚的戏剧性在于你爱上了另一个姑娘。她的才华与你有旗鼓相当的感觉,在一些年以后我才能这么客观地说:你对她一见钟情是情有可原的事情。

你们很快就恋爱了,这是必然的。可你也很快就失恋了,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文艺姑娘就是爱折腾人,不弄点事情出来纠结一下她浑身不痛快。她跟着音乐系的帅哥跑了,那个帅哥唱一首《好久不见》把场下一半女生唱哭了。我一边煽情地流泪,一边为你喊冤:谁不会唱陈奕迅啊,K房必点的嘛!

她决定分手的那天把一个大纸盒子丢给了我,让我还给你。我当然没有还给你,我把这几十个白色信封随身带着,快乐的时候,难过的时候都拿出来看一下,就这样过了很多年。

5

你失恋以后,更加不理人。你与这个世界唯一的关联好像只剩下那个午夜电台。甚至你要出国留学的消息,我也是从这里获得的。你跟听众告别,说你要去莫斯科进修一段时间,大家各自珍重。

听到这里,我蹬上球鞋就往广播台跑,终于堵住了你。我是怀着愤怒的心情来的,你这个只会说大话,失败了就逃跑的胆小鬼。但是当我看到你走出玻璃门,像一只忧伤的大象满腹心事,我忽然觉得也许你应该出去走走,莫斯科是不错的选择。周家旋,你给自己找到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我怎么可以不义气地支持你。

所以我一脸笑容地蹦到你面前,说:“帅哥,我代表广大忠实听众来跟你告别。”

你愣了一愣,也笑了,你说:“姜绚,对不住。不能参加你的毕业典礼了,也看不到你做出镜记者的样子了。”

语气那么惋惜,让我一下子相信我在你心里还是有一点位置的。于是我笑嘻嘻地说:“你总有一天要回来的吧,到时候允许你投奔我!”

6

我以为你至少要隔着三五年才会回来,所以我交了男朋友。我想既然你已经选择了新的生活,我是不是也该逃离你的轨道,做一颗先自转再公转的星球呢?

他叫顾家明,是医学院的在读硕士,他说:“女孩子其实并不适合追求太遥远的东西,因为她们很容易绝望。”我因为这句话开始对他有好感,就像四年前,我因为你说的那句名言而喜欢上你。

“通往一个人内心的道路,是这个世界上最最遥远的路。”四年以后,我才明白了它真正的意思不到半年,你就从莫斯科回来了,相熟的人都知道了你不单是重度失眠,你已患上抑郁症,连续的失眠、情绪低落让你无法工作和学习。再见到你那天,那天你很高兴,然而看得出你精神不好,脸色苍白,羊绒开衫空落落的大出好多。你看到了我,夸我变漂亮了,还问我是不是谈恋爱了。我点点头,你又说:“好,那就好。年轻的时候是该抓紧时间享受青春。”

晚饭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喝酒,却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大家都不再高谈阔论了,有好几个前辈转了行去做广告、策划之类的工作。一群人在一起,那么热闹,却再也找不到一个共同的话题。

7

那是我见你的最后一面。

之后在某天半夜我接到一个你的电话,你的语气很轻松,又有些兴奋,向我讲述刚才做的梦。你说你梦到了一大群朋友去了一个类似凤凰的地方,你说你坐在船上,听得见船桨搅动水波的声音,还有白色的鸟衔着鱼敏捷地飞过。

“醒来以后才发现只睡着了三分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这样愉快的睡眠,真想永远沉浸在刚才的梦境里面。”

我安静地听着你的声音,有点心酸,试图安慰你:“以前你让那么多人在深夜不睡,现在也一定可以找到一个方法哄自己入睡。”

你在那头轻轻笑出声,“姜绚,现在你都懂得怎么安慰人了。”

我说:“当然了,我现在是大人了。”

你不再说话,我看了看时间,将近凌晨四点。我说:“那晚安了,钻进被窝,你还会做一个更美的梦的。”

“好的。再见,姜绚。”

你突然郑重地跟我道了声再见,我听着嘟嘟嘟的忙音,心突然慌了一下。

第二天中午,接到你母亲的电话。之后的种种,我不愿回忆。我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忍耐着悲伤和痛楚,陪你母亲度过那段时光。

我和她本来不会有交集,如果不是因为你。但你走后的那三个月,我每天和她在一起。有一天,她忽然对我说:“我好像已经失去他几百万次,这一次,我也可以当做不是真的。”她对我微笑,那微笑很温暖。

我也微笑着,接受心口那剧烈涌起的痛楚。

我这才明白,其实不是我在安慰她,是她在安慰我。

➥ 本文由(梦溪)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明月以北,星辰以南

如果相识,不能相恋,是不是还不如擦肩而过。 A市汉荣大桥,是夜。 灰蒙蒙的天空,失去了它原本应有的色彩。好像下起蒙蒙小雨来,这阴沉的鬼天气,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北空鹿好像跟这天气做好约定似的,她直僵僵的站在汉容大桥的栏杆上,脸上显出死一般的神色。她双手拽着自己那条鲜艳的红色礼服的两角,嘴唇微微紧抿...

南山忆

“他说,他会一直陪我走到尽头;他说,他要食言了;他说,他对不起我,可我,只想他好好活着。” 2006年,苏忆离开了那个名叫南山镇的故乡,也离开了那个名叫南山的少年。 南山镇,南部有山,因而得名。 1990年,苏忆出生在这个安宁的小镇。 “哎!我要看妹妹!”比苏忆年长四岁的南山是她的老邻居...

梦中的死亡

我忧心忡忡地站在窗边,凝望着远方的那座苍翠的山脉,山的那边有一个池塘,每每看着那个地方,我都会想起那日午后黄昏之前发生的事。心中的忧郁也就日渐深重。 “阿海,救我!”这是我朋友东明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我站在岸边,却无能为力。 这些天来脑海中总浮现着东明的影子,想起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岁月,心中怅然无比...

十七岁,遇见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 ——题记 One遇见最美的你 八月的北方古灵精怪,天气忽冷忽热。而那一次的遇见,如鱼得水,惊艳了整个时光。 她依然记得那天的所举所动。开学报到的那天,日光轻柔,风也凉爽。17岁的微夏穿着格子衬衫,牛仔裤,白帆布,朝着理想的高中大门走去。“高一二班”...

曹禺清华园的初恋

1933年夏,一位目光炯炯的圆脸青年将他的处女作《雷雨》奉献给了《文学季刊》。两年后,郭沫若读了这部剧作深感震惊,盛赞这是部难得的力作,称作者曹禺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伴随着这部力作的问世,曹禺还与清华园的一位少女演绎了一首绚丽的初恋曲。 郑秀,清华大学法律系学生,号颖如,出身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