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萧红

阅览1141 作者:萧红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013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公园

树叶摇摇曳曳地挂满了池边。一个半胖的人走在桥上,他是一个报社的编辑。

“你们来多久啦?”他一看到我们两个在长石凳上就说。

“多幸福,象你们多幸福,两个人逛逛公园……”

“坐在这里吧。”郎华招呼他。

我很快地让一个位置。但他没有坐,他的鞋底无意地踢撞着石子,身边的树叶让他扯掉两片。他更烦恼了,比前些日子看见他更有点两样。

“你忙吗?稿子多不多?”

“忙什么!一天到晚就是那一点事,发下稿去就完,连大样子也不看。忙什么,忙着幻想!”

“什么信!那……一点意思也没有,恋爱对于胆小的人是一种刑罚。”

让他坐下,他故意不坐下;没有人让他,他自己会坐下。

于是他又用手拔着脚下的短草。他满脸似乎蒙着灰色。

“要恋爱,那就大大方方地恋爱,何必受罪?”郎华摇一下头。

一个小信封,小得有些神秘意味的,从他的口袋里拔出来,拔着蝴蝶或是什么会飞的虫儿一样,他要把那信给郎华看,结果只是他自己把头歪了歪,那信又放进了衣袋。

“爱情是苦的呢,是甜的?我还没有爱她,对不对?家里来信说我母亲死了那天,我失眠了一夜,可是第二天就恢复了。为什么她……她使我不安会整天,整夜?才通信两个礼拜,我觉得我的头发也脱落了不少,嘴上的小胡也增多了。”

当我们站起要离开公园时,又来一个熟人:“我烦忧啊!

我烦忧啊!”象唱着一般说。

我和郎华踏上木桥了,回头望时,那小树丛中的人影也象对那个新来的人说:

“我烦忧啊!我烦忧啊!”

我每天早晨看报,先看文艺栏。这一天,有编者的说话:

摩登女子的口红,我看正相同于“血”。资产阶级的小姐们怎样活着的?不是吃血活着吗?不能否认,那是个鲜明的标记。人涂着人的“血”在嘴上,那是污浊的嘴,嘴上带着血腥和血色,那是污浊的标记。

我心中很佩服他,因为他来得很干脆。我一面读报,一面走到院子里去,晒一晒清晨的太阳。汪林也在读报。

“汪林,起得很早!”

“你看,这一段,什么小姐不小姐,‘血’不‘血’的!这骂人的是谁?”

那天郎华把他做编辑的朋友领到家里来,是带着酒和菜回来的。郎华说他朋友的女友到别处去进大学了。于是喝酒,我是帮闲喝,郎华是劝朋友。至于被劝的那个朋友呢?他嘴里哼着京调哼得很难听。

和我们的窗子相对的是汪林的窗子。里面胡琴响了。那是汪林拉的胡琴。

天气开始热了,趁着太阳还没走到正空,汪林在窗下长凳上洗衣服。编辑朋友来了,郎华不在家,他就在院心里来回走转,可是郎华还没有回来。

“自己洗衣服,很热吧!”

“洗得干净。”汪林手里拿着肥皂答他。

郎华还不回来,他走了。

➥ 本文由(梦旅)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云上天阶元阳梯田纪行

《云上天阶元阳梯田纪行》 何须云里寻风景,一路山花不负侬。 万顷银屏叠翠色,天阶照映艳阳红。 ——作者:淡水泉《观元阳梯田》 欣赏过许多云上梯田的摄影作品,每次都会被绚美的画面所震撼。不远万里奔赴元阳拍梯田,着实是种附庸风雅的行为,亲眼目睹那天人合一的壮丽景象,才是此行的真正目的。——题记...

折断的翅膀

中年人难免在某一时刻想起那些被无情岁月之风早已吹远的童年往事,心里就像触电一样荡漾一股莫名的略带酸涩的幸福。这种幸福是纯粹的、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像蓝天中的白云飘荡,似山林深处的鸟语花香,如小溪里的涓涓流水。 我大约在六七岁时亲自动手煮过一回北瓜糊。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点火烧锅,第一次施展厨艺...

冬至的美文摘抄

冬至美文摘抄:感怀冬至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又是一个冬至,冬至,一个离寒冷越来越近的节气。不知为何,有一点想写的冲动,提起笔来,心中无限感怀… 一向对节气,不曾敏感的我,独感寒冷的冬至。不晓得冬至是因何而来,为何而庆,也不晓得它背后有没感人至深或是发人深省的故事,只知道,“冬至”一直埋藏在自己的心中。...

桃花依旧笑春风

多情的春风毫无顾忌的吹遍了大自然的各个角落,她吹绿了原野,清澈了小溪,也吹开了含羞的桃花,桃花在春风的轻拂下以它独有的色彩开放着,陶醉了大江南北,也美好了人们的心情! 清晨,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冒着飘飘的云来到郊外的万亩桃林,观赏别致一格的世外桃源。 徜徉在花的海洋里,贪婪的欣赏着美丽的桃花,你看...

《焦山望月》丁谛

焦山望月 丁谛 住焦山数日,到定慧寺的大殿看过几回早晚课,每日听山顶撞幽冥钟声,耳朵里是充满了梵器的音响和“南无阿弥陀佛”的法号,倏然尘外,惟与风帆沙鸟作伴,不闻“市”仿佛已有多日了。 是旧历中元节的一天晚上,月光倍明,我们坐在华严阁的廊下,面对磨得光滑晶莹像白玉一样的石栏杆,脚也搁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