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荔亭记》俞平伯

阅览294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122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秋荔亭记

俞平伯

馆之在吾家旧矣,吾高祖则有印雪轩,吾曾祖则有茶香室,泽五世则风流宜尺,其若犹未者,偶然耳。何则?仅生猪年,秉鸠之性,既拙于手,又以嫩为好,故毕半生不能营一室。弱岁负笈北都,自字直民而号屈斋,其形如街而短,不屈不斋,时吾妻未来,一日搴予帘而目之,事犹昨日,而尘陋复若在眼。此所谓不登大雅之堂者也。若葺花缭衡,一嵌字格,初无室也。若古槐,屋诚有之,自昔无槐,今无书矣,吾友玄君一呼之,遂百呼之尔,事别有说。若秋荔亭,则清华园南院之舍也。其次第为七,于南院为褊,而余居之,辛壬癸甲,五年不一迁,非好是居也。彼院虽南,吾屋自东,东屋必西向,西向必岁有西风,是不适于冬也,又必日有西阳,是不适于夏也。其南有窗者一室,秋荔亭也。曰,此蹩脚之洋房,那可亭之而无说,作《秋荔亭说》。夫古之亭殆非今之亭,如曰泗上亭,是不会有亭也,传唱旗亭,是不必有亭也,江亭以陶然名,是不见有亭也。亭之为言停也,观行者担者于亭午时分,争阴而息其脚,吾生其可不暂且停停耶,吾因之以亭吾亭。且夫清华今岂尚园哉,安得深责舍下之不亭乎?吾因之以亭吾亭。亦当置身焉而语曰,“这不是一只纸叠的苍蝇笼么?”以洋房而如此其小,则上海人之所谓亭子间也,亭间今宜文士,吾因之以亭吾亭。右说秋荔亭讫,然而非也,如何而是,将语汝。西有户以通别室,他皆窗也,门一而窗三之,又当谓曰,在伏里,安一藤床于室之中央,洞辟三窗,纳大野之凉,可傲羲皇,及夫陶渊明。意耳,无其语也,语耳,无是事也,遇暑必入城,一也。山妻怕冷,开窗一扇,中宵辄呼絮,奈何尽辟三窗以窘之乎,二也。然而自此左右相亭,竟无一不似亭,亭之为亭,于是乎大定。春秋亦多佳日,斜阳明叕,移动于方棂间,尽风情荔态于其中者影也,吾二人辄偎枕睨之而笑,或相唤残梦看之。小儿以之代上学之钟,天阴则大迷惘,作喃喃语不休。

若侵晨即寤,初阳徐透玻璃,尚如玫瑰,而粉墙清浅,雨过天青,觉飞霞梳裹,犹多尘凡想耳。薜荔曲环亭,春饶活意,红新绿嫩;盛夏当窗而暗,几席生寒碧;秋晚饱霜,萧萧飒飒,锦绣飘零,古艳至莫名其实;冬最寥寂,略可负暄耳。四时皆可,而人道宜秋。聊以秋专荔,以荔颜亭。东窗下一长案,嫁时物也,今十余年矣。谚曰,“好女勿穿嫁时衣”,妻至今用之勿衰,其面有横裂,积久渐巨,呼匠氏锯一木掩之,不髹不漆,而茶痕墨沈处往往而有。此案盖亲见吾伏之之日少,拍之之日多也,性殆不可强耳。曾倩友人天行为治一玺曰,“秋荔亭拍曲”,楷而不篆。石骨嫩而鬼斧璋,崩一棱若数黍,山鬼胶之,坚如旧,于是更得全其为玺矣。以“曲谈”为“随笔”“丛钞”之续,此亦遥远之事,若在今日,吾友偶读深闺之梦而笑,则亦足矣,是为记。甲戌清明,即二十三年之民族扫墓日。

一九三四年四月五日

➥ 本文由(雅歌)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桐花开处是故乡

漂泊在外,与家乡隔着千重云,万座山,每每回眸时,那山坡上一树一树的桐子花,朵朵都是心中盛开着的乡愁。 桐子花,家乡土话唤着桐油花。多久没见到家乡的桐油花开了?二十年,三十年?或者更久。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艰难活着,浑身沾满异地的尘土,那么长得时间里,我竟无缘与家乡的桐油花再度谋面。可它那白里透红...

描写夕阳的美文摘抄

描写夕阳的美文摘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世间的一切总是变化的太快,快得让我们来不及反应。时光长河在历史的谷底里静静地流淌,在时光的洗涤下,原本的小河成了现在的长江,原本无忧的心成了现在的尘埃满满,沉重不堪。 回想起在草长莺飞的四月里,柳条轻轻地弹拨着春天的旋律...

我不知道该怎样让你喜欢我

我们这里有一家很小的咖啡厅,是那种复古小阁楼,两层,生意并不是很好,因为很偏,不在市中心,我很喜欢去哪里,正好人少,那个女老板人很好,长的不算漂亮,但是很有气质,像那种八零年代的感觉,咖啡店名字叫,等一个人。 1、 可我还是想问他,我想到他面前问他,是不是我送的东西不够好看...

初中生优秀短篇美文摘抄

散文,不管是记人叙事,或是写景状物,还是议论抒情;不管是游记、随笔,还是杂感、小品,都是作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初中生优秀短篇散文,供大家欣赏。 初中生优秀短篇美文推荐:万山红遍,花尽放 不知你是否曾记得花朵绽放时的瞬间,而你也将有花开花落的时候——题记 曾几何时...

《峨眉山下》郭沫若

峨眉山下 我的故乡是在峨眉山下,离嘉定城有七十五里路。大渡河从西南流来,在峨眉山的第二峰和第三峰之产打了一个大弯,又折而向东北流去。因此我的家所在地,就名叫沙湾。地在山与水之间,太阳是从渡河的东岸出土,向峨眉山的北后落下去。 山很高,除掉时为浓雾所隐藏,或冬天来很早就戴上雪帽之外,一片青苍...